马斯克沉默地思忖了两分钟。当他醒过神来以后,突然变得富有哲理起来,他说:“文明就是这样衰落的,因为他们放弃了冒险。当他们放弃了冒险事业,文明的动脉就会硬化。每年,真刀真枪的实干家越来越少,动动嘴皮子吹哨的裁判员却越来越多。”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再也造不出高铁和能够登月的火箭,“躺在功劳簿上太久,你就会失去冒险的欲望”。
“了不起的一天”
由于阀门问题,周一的发射倒计时在还剩40秒时终止,发射改在3天后的4月20日进行。4月20日这个日期是故意安排的吗?就像他提出的以每股420美元的价格私有化特斯拉、以每股54.20美元的价格收购推特,这是又一次用了“420”这个大麻梗吗?事实上,这次主要是受天气预报和准备情况的影响,但还是让马斯克很开心,有好几周时间他都不停地念叨“4月20日”这一天是“命中注定的”。记录这次发射任务的电影制片人乔纳森·诺兰有一句名言:最有可能发生的其实是最具有讽刺意味的结果。马斯克补充了他的推论:“最有可能发生的其实是最有趣的结果。”
马斯克在第一次倒计时叫停后飞往迈阿密,在一场广告大会上发表讲话,向大家保证今后推特的计划会按部就班地执行。4月20日午夜刚过,他就回到博卡奇卡,睡了三个小时,喝了点儿红牛,清晨4点30分来到发射控制室,离预定的升空时间还有四个小时。40名工程师和操作人员中有很多人都穿着印有“occupy mars!”(占领火星!)的t恤衫,他们坐在一排排控制台前,透过这座隔热建筑可以看到湿地对面6英里外的发射台。黎明时分,格莱姆斯带着x、y和他们新生的宝贝塔乌来到了这里。
在预定发射前半小时,容科萨来到平台上,向马斯克简要介绍了一个传感器在检测中发现的问题。马斯克想了几秒,随即宣布:“我认为这不构成风险因素。”容科萨兴奋地蹦了一下,说:“太好了!”随后他飞快地跑回控制室。马斯克很快跟了上去,在前排控制台前坐下,吹起了贝多芬《欢乐颂》的口哨。
在倒计时40秒时,他们稍作停顿,进行了最后的评估,马斯克点了点头,倒计时继续进行。点火时,从控制室的窗口和十几个显示屏上可以看到助推器上33个猛禽发动机喷射出的火焰。火箭缓慢升空。“天哪,它升空了!”马斯克大喊一声,随后从椅子上一跃而起,跑到外面的平台上,及时听到了爆炸产生的低沉的轰鸣声。3分多钟过去,火箭越升越高,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外。
但当马斯克回到控制室内,监视器上清楚地显示火箭正在摇摆。在发射前的几秒内,有两个发动机启动状况不良,已发出指令将其关闭。助推器上还剩下31个发动机,应该足够完成任务了。但在飞行开始30秒后,助推器边缘的另外两个发动机由于阀门爆开导致燃料泄漏,引起了爆炸,火势蔓延到邻近的发动机舱室内。火箭继续爬升,但很明显它已经无法进入预定轨道。根据协议,如果炸毁火箭,必须安排在水上进行,因为在水上爆炸不会有危险。马斯克向发射指挥员点了点头,指挥员就在飞行开始3分10秒后向火箭发出了“自毁信号”。48秒后,火箭的视频画面变黑,就像前三次从夸贾林岛发射时的情况一样。团队再一次用“无须计划的快速拆卸”这个略带讽刺意味的短语来描述此时发生的一切。
他们重新观看发射视频,发现猛禽发动机的爆炸震碎了发射台的基座,将大块混凝土抛向空中,其中一些发动机可能被碎块击中了。
一如既往,马斯克愿意承担风险。在2020年建造发射台时,他就决定不在发射架下方挖导焰槽,大多数发射台挖导焰槽的目的是容纳发动机点火后产生的爆炸冲击波。他说:“当时这么做可能是不对的。”此外,2023年年初,负责发射台的团队开始做一块大钢板,要把它放置在发射架的地基上,通过喷水冷却。但到发射时,钢板还没有准备好,马斯克根据静态火灾试验的数据计算出高密度混凝土可以承受发射时的爆炸冲击波。
就像他在早期版本的猎鹰1号中决定抛弃防晃隔板一样,事后证明冒这种险是错误的决定。nasa和波音公司会采取比较稳妥的做法,不太可能做出这样的事。但马斯克相信在制造火箭时,要采用“快速失败”机制。甘愿冒险,炸就炸了,炸了以后反思、学习、修正,重复冒险。马斯克说:“我们不想在设计中消除所有风险,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