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类所用的人工智慧
2023年,成立xAI
伟大的竞赛
任何科技革命一开始多半是静悄悄的。没有人在1760年的某天早上醒来,大叫说:「我的老天,工业革命要开始了!」即使是数位革命,一开始也只是默默地缓步进行,只有爱好者会自行组装个人电脑,然后拿到科技迷聚集的场合展示,像是「自制电脑俱乐部」(Homebrew Computer Club);直到多年后,普罗大众才发现整个世界已经彻底改头换面。
然而,人工智慧革命却完全不同。在2023年春天,先是关注科技的人士,接着是一般大众,在短短几周内,就有数百万人注意到一场重要的转变正在迅速发生,并将改变我们的工作、学习、创意及日常事务的本质。
过去十年来,马斯克一直担心未来有一天人工智慧会失控,例如拥有心智,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但是Google共同创办人佩吉却丝毫不在意他的担忧,反而说他是「物种歧视者」,偏袒人类胜过其他智慧形式。两人的友谊也因此破裂。
马斯克一直想阻止佩吉和Google收购DeepMind,这是人工智慧先驱哈萨比斯所创办的公司。但终究还是没能阻止。马斯克因而在2015年和奥特曼共同成立非营利实验室OpenAI。
可是人类比机器更难处理,最后马斯克和奥特曼分道扬镳,退出OpenAI董事会,并将实验室里知名工程师卡帕斯,挖角到特斯拉,带领自动辅助驾驶团队。奥特曼后来在OpenAI成立了营利事业单位,并从微软取得130亿美元的资金,还成功说服了卡帕斯回锅。
OpenAI开发的其中一项产品,正是名为ChatGPT的机器人程式。他们利用大量网路资料,训练机器人程式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2022年6月,奥特曼和他的团队向盖兹展示ChatGPT的初期版本,盖兹当场表示,除非ChatGPT能够通过大学生物学先修课程考试之类的测试,否则他一概没兴趣。「我心想,他们大概过两、三年后才会再来找我,」盖兹说,没想到三个月后,他们又来了。
奥特曼、微软执行长纳德拉和其他人一起到盖兹家吃晚饭,向他展示了一个新版本称为ChatGPT-4。盖兹不断提出各种生物学问题轰炸它。「这真的太神奇了,」盖兹惊叹道。然后,他问ChatGPT,如果有个父亲的孩子生病了,它会对他说什么?「它给了我一个体贴的绝佳答案,可能比这房间里任何一个人能给出的答案都更好。」
2023年3月,OpenAI向大众推出ChatGPT-4。接着Google推出Bard机器人程式,与ChatGPT抗衡。至此形成了两大阵营的竞争,一边是OpenAI与微软,另一边是DeepMind与Google。双方都推出能够与人类自然对话的产品,可一再执行以文字为主的智能任务。
马斯克担心这些聊天机器人和人工智慧系统,有可能被灌输特定的政治思想,甚至可能感染他所谓的「觉醒心智病毒」,尤其是它们被微软和Google所掌控。他也担忧,可自我学习的人工智慧系统有可能对人类产生敌意。更立即的影响是,他担心有人训练聊天机器人洗版推特,让推特充满大量不实的资讯、偏见的报导及金融诈欺等内容。当然,真实的人类早已在做这些事。但一旦有人布署数千个机器人程式当作武器发动攻击,所引发的问题可能远比以往严重百倍、千倍。
他心里激起了想要拯救世界的冲动。他认为,OpenAI和Google之间的竞争,应该要有第三位战士加入。这位战士关注的是人工智慧安全、维护人类生存。他觉得愤慨的是,自己出资成立了OpenAI,却因与另一人闹翻而退出。人工智慧风暴正在形成,它将是史上规模最大的风暴。没有任何人比马斯克更受风暴吸引了。
2023年2月,他邀请,或者更精确的说是「命令」奥特曼,带着OpenAI的创业相关文件,到推特总部与他见面。马斯克质问他怎么可以将其他人捐款成立的非营利组织,改为可赚进数百万收入的营利事业,这在法律上站得住脚吗?奥特曼试图证明这是合法的,并坚称自己不是股东,也没有从中获利。他愿意提供马斯克新公司股份,但马斯克拒绝了。
相反的,马斯克开始针对奥特曼和OpenAI发动一连串攻击。他说:「OpenAI 成立之初,是一家开源的非营利公司(所以我才把公司取名为「Open」AI),目的是为了制衡Google,但现在它却变成被微软实质掌控、追求最大获利的『闭源公司』。我不明白,自己捐款1 亿美元成立的非营利组织,怎么会变成市值300 亿美元的营利公司。如果这是合法的,为什么其他人不这么做?」他宣称,「人工智慧是人类创造的最强大工具」,接着痛惜地说,但它「现在正被一家无情的独占公司所掌控」。
奥特曼觉得很难过。他的个性敏感,不喜欢冲突,和马斯克很不一样。他并没有利用OpenAI赚钱,而且认为马斯克没有深入理解人工智慧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不过,他的确觉得马斯克的批评是出于真心的担忧。他对记者舒维瑟说:「他是个混蛋,他的做事风格我一点都不想要。但我认为,他是真的在意。对于人类未来的前景,他确实感到非常担忧。」
马斯克的资料串流
推动人工智慧发展的关键要素是资料。新的聊天机器人透过大量资料进行训练,例如数十亿的网页和文件。Google和微软可以利用自家的搜寻引擎、云端服务和电子邮件服务,取得庞大资料训练这些系统。
马斯克拥有哪些资产?其中一项资产是推特贴文。过去多年来,推特累积了上兆则推文,每天还可再新增5亿则。这些推文反映了人类的群体思维,是全世界最即时的资料集,内容包括人类对话、新闻、兴趣、趋势、争论、专业术语等资讯。此外,推特平台也是非常理想的人工智慧机器人程式训练基地,可用来测试真实人类如何回应机器人程式。当马斯克收购推特时,并没有想到推文资料具有这样的价值。「这是附带效益,事实上我收购之后才明白这点。」他说。
以前推特的规定相当宽松,允许其他公司使用它的资料串流。但1月时,马斯克在他的推特会议室召开一连串深夜会议,希望找到收费方法。「这是变现的机会,」他对工程师说。另一方面,也可限制Google和微软利用推特资料,改进他们的人工智慧聊天机器人。
马斯克还拥有另一个资料宝库:特斯拉每天从电动车摄影机搜集、处理的1,600亿个影片画面。这些资料与训练聊天机器人的文字文件不同,是人类应付真实世界情境的影片资料,不仅能用来训练文字生成的聊天机器人,还有助于打造实体机器人的人工智慧。
通用人工智慧的终极目标,是打造能像人类一样的机器,在工厂、办公室、火星地表等实体世界运作,而不只是借由不具形体的聊天,赢得人类的惊叹。推特加上特斯拉提供的资料集与资料处理能力,将可同时教导机器在实体世界里运作,并运用自然语言回答问题。
3月15日
「要怎么做,才能确保人工智慧是安全的?」马斯克问,「我一直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行动,让人工智慧造成的危险降到最低,确保人类意识继续生存?」
在齐莉丝位于奥斯汀的住处,马斯克赤脚盘腿坐在泳池边的露台上。齐莉丝是Neuralink的高阶主管,和马斯克育有一对双胞胎,自从八年前OpenAI创立后,她一直是马斯克在人工智慧领域的知识伙伴。他们的双胞胎斯特莱德和艾舒儿已16个月大,就坐在两人腿上。马斯克仍旧在间歇性断食中,当天早午餐是甜甜圈,这是他这阵子开始固定吃的食物。齐莉丝煮了咖啡,然后把他的咖啡放进微波炉里加热到极高温,免得他喝太快。
一周前,马斯克传简讯给我:「有些重要的事情想要和你谈谈,但要见面才能说。」我问他想约在哪里、何时碰面,他回答说:「3月15日,在奥斯汀。」
我觉得有些不解,而且老实说,有点担心。我应该要小心提防吗?后来我才知道,他想谈的是未来即将面对的议题,其中他最在意的就是人工智慧。我们坐在户外,把手机留在室内,因为他说其他人有可能利用手机监听我们的对话。但后来他同意,我可以把他说过与人工智慧有关的内容写进书中。
他说话语气低沉、单调,偶尔发出阵阵爆笑。他注意到人类智慧的总量已经趋于平稳,因为新出生的小孩不够多。另一方面,电脑智慧却呈现指数型成长,就如同添加了类固醇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 。到了未来的某个时间点,生物脑力将完全比不上数位脑力。
此外,新的人工智慧机器学习系统可以自行消化资讯,自行学习如何生成结果,甚至自动更新程式与性能。数学家约翰。冯纽曼(John von Neumann)及科幻作家弗诺。文奇(Vernor Vinge)曾经使用「奇点」(singularity)一词,描述人工智慧发展的关键时刻:届时人工智慧将以无法控制的速度自行成长,将我们这些平凡的人类远远抛在后面。「这件事可能比我们预期的更快发生。」马斯克说话语气平淡,透露着不祥预兆。
有那么一刹那,我感觉眼前的景象非常奇妙。这是个阳光普照的春日,我们坐在郊区某个宁静后院的泳池边露台上,两个天真烂漫的双胞胎在一旁学走路,而马斯克闷闷不乐地思考,如何在人工智慧彻底毁灭地球文明之前,找到机会在火星上建立可永续发展的人类殖民地。我突然想到马斯克的幕僚长提勒在上班的第二天参加了SpaceX董事会后,所说的话:「他们围坐成一圈,认真讨论火星建城计划,以及人类在火星上的穿着问题,每个人看起来就像是在讨论寻常话题一样。」
马斯克陷入长时间的沉默。如同齐莉丝所说的,他正在「批次处理」,就像老式电脑那样累积一定数量的任务,等电脑有足够的运算能力时再依序处理。「我没办法只是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做,」最后,他语气和缓地说,「随着人工智慧来临,我有点怀疑,花那么多时间思考推特的问题是否值得。当然,我有可能让它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但我只有这么大的脑容量,一天只有那么多时间。我的意思是,这并不像是我必须变得更有钱就能解决的事。」
我正要开口说话,但他知道我要问什么。「所以,我应该把时间花在哪里?」他说:「让星舰发射,移民火星的任务现在变得更急迫了。」他又停顿了一会,然后补充说:「我会持续关注人工智慧安全问题,这是我成立人工智慧公司的原因。」
xAI的三个目标
马斯克将新人工智慧公司取名为xAI,并且亲自挖角Google的DeepMind首席人工智慧研究员伊格尔。巴柏许金(Igor Babuschkin),担任新公司的总工程师。一开始,xAI的部分新员工会在推特总部工作。但马斯克表示,它之后必须成为独立的事业单位,就和Neuralink一样。招募人工智慧科学家的过程并不顺利,因为人工智慧如今成了热门领域,拥有相关经验的人都会要求百万美元、甚至更高的签约奖金。「如果让他们成为新公司的创办人,并给予股权,或许会比较容易。」他解释说。
我算了一下,这表示未来他要管理六家公司:特斯拉、SpaceX与星链、推特、钻孔公司、Neuralink、xAI。这是贾伯斯巅峰时期管理公司数量(苹果与皮克斯)的3倍。
马斯克承认,如果是要开发有能力运用自然语言回应问题的聊天机器人,他确实已经遥遥落后OpenAI。但如果是要开发有能力应付真实世界情境的人工智慧,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车及机器人Optimus,必定能帮助新公司取得领先地位。也就是说,如果是开发全面性的通用人工智慧,他的工程师其实领先OpenAI,因为上述两种能力缺一不可。「特斯拉可应付真实世界的人工智慧被低估了。想像一下,如果特斯拉与OpenAI必须交换任务,他们要开发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我们要开发大型的语言模型聊天机器人。谁会赢?我们会赢。」他说。
4月时,马斯克要求巴柏许金和他的团队必须达成三个目标。第一,开发能够撰写电脑程式的人工智慧机器人。程式设计师可先输入任何程式语言,xAI机器人将能找出他们最可能采取的行动,并且自动完成任务。第二,开发出可与OpenAI的GPT系列抗衡的聊天机器人,而且使用的演算法及训练用的资料集,必须能确保聊天机器人保持政治中立。
马斯克给予团队的第三个目标更加远大。他的终极目标一直是,确保人工智慧的发展能够保障人类意识永久存续。他认为要达到这个使命,最好的做法是开发某种形式的通用人工智慧,让它能够「推理」与「思考」,并将追求「真相」视为指导原则;还有应该要能交付它重大任务,例如「建造更强大的火箭引擎」。
马斯克希望未来某一天,人工智慧将能够应付更伟大、更关乎生存的问题,它将「尽其所能追求真相,认为了解宇宙很重要,这可能促使它想要保护人类,因为我们是宇宙中很有趣的一部分。」这些话听起来有些似曾相识,后来我终于明白原因何在。他即将投入的使命,就好像那本陪伴他度过童年岁月的经典著作《银河便车指南》里描述的任务。那本书影响了他的性格养成(或许影响太深?),帮助他摆脱青少年的生存忧郁。书中提到一台超级电脑,它的任务正是寻找「有关生命、宇宙和万物终极问题的答案」。
* * *
1 英特尔创办人之一高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的概念:积体电路上可容纳的电晶体数目,约每隔两年便增加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