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埃隆·马斯克传》 > 正文 62 平民上太空:2021年9月,灵感四号任务成功

62 平民上太空:2021年9月,灵感四号任务成功

平民上太空

2021年9月,灵感四号任务成功

2021年7月,布兰森和贝佐斯完成太空飞行之后,大家都在问:马斯克是否会追随两人的脚步,成为第三位把自己送上太空的亿万富翁?虽然他很乐于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也非常热衷高风险活动,但是他从没考虑过要这么做。他坚称,他的使命是为了人类、不是为了他自己,虽然听起来有些浮夸,却也有几分真实。把火箭当成是亿万富豪的玩具,很有可能让外界对于平民太空旅游留下不好印象。

这是SpaceX首次执行平民太空飞行任务,马斯克选择了行事低调的科技创业家与飞行员贾里德。艾萨克曼(Jared Isaacman),这位探险家话少、谦虚,在许多领域都证明了自己能力卓越。艾萨克曼在16岁时自高中辍学,在一家提供支付服务的公司任职,之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Shift4支付」(Shift4 Payment),每年为连锁餐厅和饭店处理高达2,000亿美元的交易。后来他成为一位技术高超的飞行员,参加航空展表演,还缔造了世界纪录:驾驶轻型喷射机,花62小时绕世界一周。之后他和其他人合伙创办了另一家公司,拥有150架喷射机,专门为军队和国防承包商提供飞行训练。

艾萨克曼出钱向SpaceX买下执行三天太空飞行任务的权利,任务代号为「灵感四号」(Inspiraiton4),这将是史上第一次私人轨道飞行任务。艾萨克曼的目的是为曼非斯(Memphis)的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募款,他邀请了29岁的骨癌幸存者海莉。阿赛诺(Hayley Arceneaux)和其他两位民众同行。

在预定发射日之前一周,马斯克和SpaceX团队召开了两小时的行前电话会议。和往常执行载人任务一样,马斯克都会发表一段关于安全问题的制式演说。「如果有任何人有疑虑或是建议,请直接告诉我。」他说。

但是马斯克知道,任何伟大的冒险必定存在风险,他跟艾萨克曼都明白,探险家要能敢于冒险,这很重要。电话会议一开始,他们提到了还未对外曝光的一个问题。「这次任务会面临一项风险,我们要向你报告,」飞行管理员告诉马斯克,「我们计划的飞行高度会比国际太空站的绕行轨道以及其他多数的人类太空飞行体验还要高。」确实,SpaceX天龙号会在585公里的高空绕地球轨道飞行,这是自1999年为了维修哈伯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人类组员搭乘太空梭执行任务以来最高的轨道飞行高度。「这次的风险非常高,有可能会遇到轨道碎片。」

轨道碎片指的是漂浮在太空中,源自废弃的太空船、卫星或是其他人造物体的残骸。截至灵感四号发射当时,太空中有1.29亿个碎片,因为体积太小无法追踪。过去已经有一些太空船被碎片破坏。而这次任务的超高飞行高度,又让风险更高:在这种高度的漂浮残骸或废弃物存续时间会更久,因为太空的摩擦力较小,碎片不容易燃烧或是掉落至地面。「我们担心有碎片穿透太空船舱或是破坏隔热罩,未来返回地球时可能会发生危险。」报告的人说。

汉斯。柯尼斯曼被马斯克暗示退休后,由脾气火爆的前NASA官员比尔。格斯登梅尔接任飞行可靠度副总裁,大家都叫他格斯登。他向马斯克说明可靠度团队建议的降低风险做法:他们可以改变天龙号太空船绕行地球轨道飞行时的指向,这样就能降低接触碎片的机率。但如果更动幅度太大,会导致散热器温度过低,不过他们已经达成共识,知道该如何平衡这两种风险。如果维持原本的指向,与碎片碰撞的机率是大约是七百分之一;如果改成新的指向,可以将风险降至两千分之一。但随后他展示了一张投影片,明确提出警告:「预测的风险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最后马斯克同意了他们的计划。

格斯登梅尔接着表示,或许有更安全的做法:降低飞行高度。「可以在较低的轨道飞行,」他说,「例如降到190公里的高度。」他们已经找到方法,知道如何在较低的轨道飞行,然后安全降落至预定的地点。

「那为什么不直接降低高度?」马斯克问说。

「客户希望这次飞行高度能够超越国际太空站,」格斯登梅尔解释,他指的是艾萨克曼,「他想要尽可能达到最高高度。我们有跟他简单说明碎片问题。他和其他组员都已经了解会有风险,也愿意承受。」

「好,很好。」马斯克尊敬愿意承担风险的人,「我觉得这样很合理,只要他有得到充分资讯就没问题。」

后来我问艾萨克曼,为什么不降低飞行高度,他告诉我,「如果我们要再一次登月,还要去火星,我们就必须稍微脱离原本的舒适圈。」

最后一次平民被送入轨道是1986年的太空梭挑战者号(Challenger)任务,当时登上太空梭的平民太空人是担任教师的麦考里夫,太空梭在起飞一分钟之后就爆炸坠毁。格莱姆斯认为那次爆炸事件带给美国人很大的心理创伤,灵感四号正好可以治疗这个伤口。所以她决定扮演「大魔法师」,在发射前对火箭念咒语,希望能带来好运。

马斯克每次面对类似的紧张时刻,就会开始思考未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当天他待在控制中心,坐在基可。邓契夫旁边,邓契夫很想要专心倒数计时,可是马斯克不停询问他在博卡奇卡建造的星舰系统以及如何说服工程师从佛罗里达州搬到博卡奇卡等问题。

这是柯尼斯曼最后一次参与火箭发射任务。他在SpaceX工作了二十年,从一开始就是在瓜加林岛上执行猎鹰一号第一次发射任务的核心团队。但是就在他如实撰写SpaceX违反天气指令的那份报告后,马斯克决定要他走人。灵感四号火箭升空之后,他走了过去,有些尴尬地拥抱马斯克,跟他道别。「我很担心自己会显露出不满或是情绪化,」柯尼斯曼说,「我在公司的时间比任何人都还要长。」他们聊了几分钟,谈到这次平民太空飞行任务对于太空探险历史有多么重要。当柯尼斯曼准备离开时,马斯克盯着自己的iPhone,查看他的推特,格莱姆斯提醒他,「这是他最后一次任务。」她说。

「我知道。」马斯克说完抬头看柯尼斯曼,对他点点头。

「我并没有觉得被冒犯,」柯尼斯曼说,「伊隆其实在乎,只是情感表达还不够成熟。」

「恭喜@elonmusk和@SpaceX昨晚成功发射灵感四号,」贝佐斯推文写道,「再度向全民上太空的目标往前迈进了一大步。」马斯克客气但简短地回了:「谢谢。」

艾萨克曼实在太兴奋了,决定出资5亿美元买下未来三次飞行任务,目标是进入更高的轨道,然后穿着SpaceX设计的新服装太空漫步。他还要求保留另一项权利:当星舰建造完成时,他要当第一个搭乘星舰的私人顾客。

其他潜在顾客也想要保留太空飞行的权利,其中一位顾客致力于推广综合格斗,希望在太空举办无重力比赛。某天晚上,马斯克在博卡奇卡边喝酒边笑着考虑这个可能性。「我们不会想接。」比尔。雷利说。

「为什么?」马斯克问,「葛温妮说对方会付5亿美元。」

「但我们会输掉名声。」负责建造星舰的工程师山姆。帕泰尔说。

「是啊,短期内我们不应该接。」马斯克同意,「或许等到进入轨道变成稀松平常的事再说。」

灵感四号是由私人企业为一般平民执行的太空任务,这次任务成功预示着新的轨道经济即将来临,未来将会吸引更多创业家投入,发射更多商业卫星,完成更多伟大的太空探险。「SpaceX和马斯克写下了不起的成功故事。」隔天早上NASA署长比尔。尼尔森(Bill Nelson)对我说,「公部门与私部门之间已经形成综效,这对人类来说绝对有好处。」

马斯克思索这次发射成功所代表的意义时,说出了非常有哲理的话,他以特有的《银河便车指南》风格,反思人类扮演的角色。「开发可大规模销售的电动车是必然的,」他说,「即使没有我这件事一样会发生。但是建立航太文明,却不是必然的。」五十年前,美国就已经把人送上月球。但是从此之后就没有任何进展,反而还倒退。太空梭只能在低轨道飞行,太空梭退役之后,美国甚至连执行低轨道飞行都不行。「科技无法自动进步,」马斯克说,「太空飞行就是一个例子,证明科技进步需要人类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