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埃隆·马斯克传》 > 正文 36 关键优势:2010至2013年,设计汽车,也设计工厂

36 关键优势:2010至2013年,设计汽车,也设计工厂

关键优势

2010至2013年,设计汽车,也设计工厂

18个月内,从濒临破产变成炙手可热

1980年代,全球化神话兴起,在致力于削减成本的执行长与行动派投资人的驱动下,美国企业陆续关闭国内工厂,将生产流程委外。到了2000年代初期,也就是特斯拉成立之初,这股趋势更是加速进行。在2000至2010年间,美国减少了三分之一的制造业工作,企业将工厂移往海外,节省劳动成本。但也因此无法透过日常的第一手观察,了解该如何改善产品。

马斯克选择逆向操作。大部分原因,是他希望能严格控制生产流程。他相信,设计汽车制造工厂,也就是「建造能够生产机器的机器」,和设计汽车一样重要。特斯拉透过「设计—制造」的无限回馈回圈,让公司可以每天持续创新,这正是这家公司的竞争优势所在。

甲骨文创办人艾利森只加入两家企业的董事会,分别是苹果与特斯拉,他与贾伯斯、马斯克也因此成为好朋友。他说,他们两人都是强迫症的正面案例,「强迫症是促使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执著于解决问题,而且会一直坚持到问题真正获得解决为止。」

不过,两人也有不同之处。马斯克和贾伯斯不一样,他的执着不仅限于产品设计,还包括背后的科学、工程与生产流程。艾利森说:「贾伯斯只会严格把关概念和软体,然后将生产流程委外。但马斯克连生产、物料和庞大的工厂都要管。」贾伯斯喜欢每天到苹果的设计工作室四处走走,但是他从未参观过中国的工厂。相反的,马斯克待在生产线的时间,比在设计工作室还要长,他说:「相较于设计汽车,设计工厂承受的大脑压力要大得多。」

2010年5月,马斯克终于实现自己的想法。当时丰田正准备出售位在加州佛利蒙(Fremont),与通用汽车共同拥有的生产工厂。佛利蒙靠近矽谷周边,与特斯拉的帕罗奥图总部只有半小时车程。马斯克邀请丰田总裁丰田章男到他的洛杉矶家中作客,他开着一台Roadster,载着丰田章男四处兜风。最后马斯克以4,200万美元,成功买下这座早已关闭的工厂,它的价值曾一度高达10亿美元。此外,丰田同意投资特斯拉5,000万美元。

马斯克重新设计工厂,工程师的办公隔间就设置在生产线旁。只要任何一个设计元素导致生产线速度变慢,工程师就能立即看到闪灯,听取生产线工作人员的投诉。马斯克经常要求工程师跟着他四处巡视工厂。他自己的开放式办公桌就摆在中央,四周没有任何围墙,办公桌下有一个枕头,需要时他就可以直接睡在那里。

特斯拉买下这座工厂一个月之后,马斯克终于可以让公司公开上市。这是自1956年福特上市之后,第一家美国车厂完成首次公开发行(IPO)。他和妲露拉,以及两个儿子,一起前往位于时代广场的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敲响开盘钟声。当天收盘时,尽管大盘下跌,但特斯拉的股票上涨超过40%,公司成功募集2.66亿美元的资金。当天晚上,马斯克飞回到西岸的佛利蒙工厂,简短地与大家举杯庆祝。「去他的汽油。」他说。

2008年底,特斯拉濒临破产边缘,18个月后,却一举成为全美国最炙手可热的新上市公司。

设计总监身兼生产品质重任

2012年6月,第一台Model S正式离开佛利蒙生产线,有多达数百人在现场庆祝,包括加州州长杰瑞。布朗(Jerry Brown),还有许多工厂员工挥舞着美国国旗,有些人甚至流下眼泪。这座工厂曾一度破产,所有员工被解雇,如今员工多达2,000人,成为引领电动车未来的先锋。

但是几天之后,马斯克自己订购的Model S离开生产线、运抵他家时,他却完全高兴不起来。更精确地说,他觉得烂透了。他要求特斯拉设计总监范霍兹豪森立刻到他家,两人花了两个小时仔细检查整台车。马斯克问:「我的老天,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程度,就是这样吗?钣件缝隙的抛光乱七八糟,烤漆品质奇差无比。为什么我们的生产品质不能和宾士或BMW一样好?」

每当马斯克发火时,就会快速做出惩处。他在短时间内陆续开除三名负责生产品质的主管。8月某一天,范霍兹豪森在马斯克的私人飞机上,问马斯克,他可以提供哪些协助。他应该要再谨慎一些,不要随意提出类似提议。当下马斯克要求他搬到佛利蒙住一年,担任新的生产品质主管。

范霍兹豪森和他的左右手、与他一起在佛利蒙工作的莫里斯,有时候会在生产线上四处走动,直到凌晨两点才离开。这对设计师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体验。范霍兹豪森说:「我终于知道我在绘图板上设计的所有东西,会在生产线的另一端产生什么影响。」一星期会有两、三个晚上,马斯克也加入他们。他的重点是找到问题根源:究竟是哪些设计因素导致生产线出问题?

马斯克最喜欢的一个词和概念就是「硬派」(hardcore)。当初他成立Zip2,就是使用这个词来形容他希望建立的企业文化。三十年后,当他想要彻底翻转推特的企业文化时,又再度提到这个词。Model S生产线开始加速生产时,马斯克写了一封信给员工,清楚说明他的信念,标题为「超硬派」(Ultra hardcore),信件内容符合他一贯风格。他写道:「请做好准备,你们将会承受比你们过去大多数经历更为强烈的工作强度。玻璃心的人是无法颠覆产业的。」

2012年底,特斯拉终于得到认证。Model S获选为《汽车趋势杂志》( Motor Trend Magazine)的年度汽车。文章标题写着:「特斯拉Model S,让所有人惊艳的赢家:明确证据显示,美国依然有能力制造伟大的产品。」

这篇评论实在让人喜出望外,连马斯克都觉得很意外。文章最后提到:「感觉就像是开着一台跑车,加速时间短、行动敏捷、可立即起动,但开起来又像劳斯莱斯一样平稳、不费力,能够装载的货物,和雪佛兰Equinox一样多,且比丰田Prius更具效率。啊,它会招摇地停在精品饭店的代客泊车员旁,就像是在巴黎走秀的超模一样。Model S代表了惊奇的转捩点。」这是杂志第一次把年度汽车大奖颁给一台电动车。

兴建电池超级工厂,因应未来庞大需求

2013年,马斯克提出了非常大胆的构想:在美国兴建一座超级电池工厂,这座工厂的产能将比全球其他电池工厂的产能总和还要高。特斯拉共同创办人之一、电池设计奇才史特劳贝尔说:「这个想法太疯狂了,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般疯狂。」

对马斯克来说,这是他应用「第一原理」之后得出的结论。Model S需要使用全球10%的电池,而特斯拉正在设计的新车款Model X休旅车,以及可大量生产、后来取名为Model 3的四门房车,则需要10倍的电池数量。史特劳贝尔说:「原本这是很严重的问题,但也因此让我们有机会脑力激荡,提出一些看似荒谬的疯狂想法。天啊,我们真的有机会去做很不一样的事情。」

但有一个问题,「我们完全不知道要如何兴建电池工厂。」史特劳贝尔回想时说道。

马斯克和史特劳贝尔因此决定,和他们的电池供应商松下(Panasonic)合作。由两家公司共同兴建工厂,松下将会在这座工厂生产电池,再由特斯拉组装成电动车使用的电池组。工厂占地约28万坪,兴建成本为50亿美元,松下可出资20亿美元。但松下高层有些犹豫,因为从没有过类似的合作经验。他们认为马斯克(可以想见)不是很好应付的合作伙伴。

为了说服松下点头,马斯克与史特劳贝尔决定要有所行动,以取信对方。他们在内华达州靠近雷诺(Reno)的地方,架设灯光,运来好几台推土机,展现出即将开始准备动工的态势。接着,史特劳贝尔邀请松下高层一起到瞭望台,观看施工情况。讯息很明显:特斯拉正在全力赶工兴建工厂。松下想要一起加入,或是被抛在人后?

这招果然奏效。马斯克和史特劳贝尔接受松下新上任的年轻总裁津贺一宏的邀请,前往日本。「这次见面就是要摊牌,一定要让他确实承诺,一起兴建疯狂的超级工厂,」史特劳贝尔说。

他们在一家提供多样正式料理、使用传统矮桌的日式餐厅用餐。史特劳贝尔满脸忧心,因为他不知道马斯克会做出什么举动。他说:「和伊隆开会,有时候就像是在炼狱,让人苦不堪言,而且他的行为完全无法预测。但是我也看过,如果有必要,他会瞬间转换思绪,突然变成一位精明能干、充满魅力、高EQ的生意人。」

与松下高层共进晚餐时,迷人的马斯克出现了。他侃侃而谈自己的愿景,说明要如何带领全球迈向电动车时代,以及为何两家公司应该携手合作。「我有点被他吓到,也有些感动。哇,在其他时候,马斯克通常不会表现出这些行为。他说话经常跳来跳去,你根本不知道接下来他要说什么或是做什么。然后突然间,他完全控制住自己的思绪。」史特劳贝尔说。

晚餐时,津贺一宏同意出资40%,合作兴建超级工厂。当被问到为何松下愿意合作时,津贺一宏回答说:「我们太保守了。公司从成立到现在已经九十五年了。我们必须改变,必须借用伊隆的部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