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航太产业
2002年,创立SpaceX启动这时代最大胆计划
运用第一原理,思考复杂问题
马斯克和友人瑞希、火箭工程师坎特瑞尔,与俄国卖方约在莫斯科一家传统餐厅后包厢吃午餐。摆在桌上的是一盘盘小份量的菜式,穿插大杯伏特加。他们那天早上就来到这里,想要为他们的火星任务购买一枚二手的俄罗斯火箭。
前一晚他们在巴黎停留,在一场派对玩到很晚,马斯克看起来无精打采。再者,他不是很会喝酒,因此这顿饭格外难熬。「我计算了食物和伏特加的重量,两者大致相等。我们为友谊干杯,一杯又一杯,」他回忆说,俄国人送他们的礼物就是伏特加,他们特别制作了火星图案的酒签,把每一个美国客人的头像印在上面。马斯克本来用手肘撑着头,不久就不胜酒力,昏过去,头猛然砰地撞到桌子,「我想,俄国人觉得我很没用。」
那天晚上,他身体感觉好一点之后,和同伴在莫斯科,跟另一组人马见面。据说,他们是卖退役导弹的。这次遭遇一样很诡异。他们领头的人少了一颗门牙,只要大声说话,口水就会喷向马斯克。马斯克谈到人类到其他星球发展时,这个俄国人脸色变得很难看。他吼叫道:「这火箭不是要给资本家去火星,执行狗屁任务的,你们的总工程师是谁?」马斯克坦承,就是他本人。坎特瑞尔回忆说,这时俄国人向他吐口水。
「他刚刚对我们吐口水吗?」马斯克问道。
坎特瑞尔说:「没错。我认为,这表示他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尽管这次交手像闹剧,马斯克和坎特瑞尔还是决定在2002年初再去一趟俄国。瑞希这次没去,但洁丝汀一起跟去了。此行还有个新成员麦可。葛里芬(Michael Griffin),是个航太工程师,几年后被任命为NASA署长。
这次,马斯克的目标是买两枚旧的第聂伯运载火箭(Dnepr rocket)。没想到,价格愈谈愈高。最后,他以为俄国人愿意卖他两枚1,800万美元,结果他们说,不对喔,是一枚1,800万美元。马斯克说:「我当时想,天啊,这太疯狂了。」接下来,俄国人又出价,变成一枚2,100万美元。坎特瑞尔回忆说:「他们在取笑他,他们说,小子,你钱不够吗?」
幸好这次搞砸了,马斯克因而想得更远。现在,他的目标不是利用二手火箭把温室植物送上火星,而是构思更大胆的冒险。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胆的计划:私人制造火箭,把卫星和人类发射到轨道,最后登上火星及其他地方。「我当时很气,但我在生气时会重新思考,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他说。
俄国人这样漫天开价,把马斯克惹火了。因此,他运用「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s) 的思考方式,剖析基本情况,然后重新开始构思。他想出所谓的「白痴指数」,也就是计算一个成品的成本,比基本材料的成本高出多少。如果一个产品的白痴指数很高,可透过更有效率的制造技术大幅降低产品成本。
火箭的白痴指数极高。于是,马斯克开始计算碳纤维、金属、燃料及其他材料的成本。照目前的制造方法,成品成本是材料成本的50倍以上。
如果人类要去火星,火箭制造技术必然要彻底改善。要是依靠二手火箭,尤其是俄国的老旧火箭,不可能推动技术发展。
因此,在回程的飞机上,他拿出笔电,制作一张试算表,巨细靡遗地列出制造一枚中型火箭所需的所有材料和成本。坎特瑞尔和葛里芬坐在他后面,点了饮料,葛里芬笑着问坎特瑞尔:「那个阿呆到底在做什么?」
马斯克转过身来,给了他们一个答案。他给他们看自己刚做出来的试算表,说道:「嘿,我想,我们可以自己建造火箭。」坎特瑞尔看着那些数字,自言自语地说:「我真不敢相信,难怪他把我的书都借去看。」接着,又跟空姐要了一杯饮料。
狂野想法化为现实,每1元效益发挥到最大
马斯克决定创立自己的火箭公司。身边友人善尽朋友之责,极力劝阻,希望他别做傻事。
瑞希说:「哇,老兄,『我被俄国人耍了』,不等于『我要创立一家火箭公司』。」他还剪辑几十枚火箭升空爆炸的影片,把一票朋友找来,一起劝马斯克打退堂鼓。「他们播放火箭爆炸的影片给我看,跟我说,我要是执迷不悟,我的钱会全部烧光。」马斯克说。
他们愈是强调风险,马斯克的决心就愈坚定。他喜欢风险。
他告诉瑞希:「如果你要说服我,说失败的机率很大,这我早就知道了。最可能的结果,就是我的钱都没了。但要是不去尝试,太空探索可能就此停顿。我们总得试试吧,否则永远会被困在这个地球。」
如果说他受命于天,而且是人类进步不可或缺的人,这样的评估未免太自满了。然而这种说法正如他那一大堆被认为可笑的断言,当中包含真理的核心。马斯克说:「我怀抱希望,相信人类文明能扩展到太空,我们能在宇宙遨游。除非创立一家新公司来制造革命性的火箭,否则毫无机会可言。」
马斯克的太空探险一开始没有营利的打算,只是想激发世人对火星的兴趣,但现在他有了种种动机,也许可在他的生涯树立里程碑。远大的理念驱使他大胆冒险。然而,他也希望这是务实的,而且能获利,这个太空事业才能长长久久。这意味着要用火箭发射商业和政府卫星。
基于成本考量,他决定从小型火箭开始做起。「我们做的是傻事,但不能大规模地做。」他告诉坎特瑞尔。由于微处理器的进展,小型卫星产业方兴未艾,马斯克计划为小型卫星开发低成本火箭,不像洛克希德和波音那样拚酬载量。他把焦点放在一个关键指标:把每1磅酬载送到轨道的成本。由于他一心一意想要把每1美元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因此想方设法,不断增加引擎推力,使火箭更轻、更耐用,而且可回收重复使用。
马斯克想招揽当初陪他去莫斯科的两个工程师。其中一个是葛里芬,但他不想搬到洛杉矶。当时,他在中央情报局投资的情报研究机构IQT公司工作,总部在华盛顿特区,有望在科学政策方面一展长才。果然,小布希总统在2005年任命他为NASA署长。坎特瑞尔考虑加入,但要求更多工作保障,马斯克碍难同意。因此,最后就由马斯克自己担任总工程师。
2002年5月,马斯克成立了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起先他用公司名称的缩写字头来称这家公司,亦即SET。几个月后,他还是想凸显他最喜欢的字母,因此改用一个更好记的名字:SpaceX。他在公司成立初期时宣布,SpaceX的目标是在2003年9月发射第一枚火箭,在2010年之前向火星发射无人太空船。他就此延续自己在PayPal建立的传统:订立不切实际的时间表,然后把那些狂野想法从完全疯狂化为现实,只是在很久之后才能实现。
* * *
1 指回归事物最基本的条件,将其拆分成不同要素进行分析,然后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