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埃隆·马斯克传》 > 正文 12 发动网路金融革命:1999至2000年,创立X.com成为矽谷最闪耀新星

12 发动网路金融革命:1999至2000年,创立X.com成为矽谷最闪耀新星

1999至2000年,创立 X.com 成为矽谷最闪耀新星

不只做电子支付,更想做超级银行

1999年初,表弟彼得来找马斯克的时候,发现他正在认真阅读有关银行系统的书。他解释说:「我正在想接下来要做什么。」由于他曾在丰业银行工作,相信颠覆传统金融业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1999年3月,他和一位来自银行界的朋友哈里斯。富里克(Harris Fricker),一起创立了 X.com 。

正如他对CNN说的,他有两个选择:过着富豪的奢华生活,或是把筹码摆在桌上,用这笔钱来创立一家新公司。他最后决定投入1,200万美元,创办 X.com ,完税后留下400万美元给自己花用。

他为 X.com 构建了一个伟大的前景:这将是一个能够满足所有金融需求的网路金融机构,包括一般银行业务、电子交易、支票帐户、信用卡、投资和贷款等。每一笔交易都会即时处理,不必等待支付清算。在马斯克看来,钱只是数据库中的一笔纪录,他想设计出一种方式,让所有的交易都即时、安全地记录下来。「如果你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让消费者愿意把钱放在这个系统里,这样所有的钱都会流到这个系统,这将成为一个价值数兆美元的公司。」他说。

有些朋友担心这家网银的名字,听起来像色情网站,让人不敢把钱存在这里。但马斯克就是钟爱这个名字。他认为 X.com 这个公司名称简单、好记,也很容易输入,不像Zip2,教人乍看之下摸不着头绪。他因而拥有当时最酷的电邮信箱: [email protected] 。自此,「X」成为他命名的首选字母,从公司名称到孩子的名字皆是。

马斯克的管理风格,跟在Zip2的时候一样,日后也没有什么改变。他喜欢在深夜疯狂写程式,白天对同事粗鲁且对人爱理不理的,致使他的共同创办人富里克和几个同事忍无可忍,发动叛变,要求他下台,别再当执行长了。马斯克一度深深反省,给富里克写了一封信。他写道:「我天生就有强迫症。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赢,而且不是小赢,而是大赢。天晓得这或许根植于某种可怕的精神分析黑洞或神经短路。」

由于马斯克拥有多数股权,因此占了上风,富里克和大多数的员工愤而走人。尽管公司动荡不安,马斯克依然获得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合伙人迈克。莫瑞兹(Michael Moritz)的青睐,使得这个有影响力的创投金主愿意在 X.com 砸大钱。莫瑞兹也帮忙牵线,促成 X.com 和巴克莱银行(Barclays)及科罗拉多州一家社区银行合作,使 X.com 得以提供共同基金投资服务,申请到营业执照,并由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提供担保。马斯克在28岁这一年,已成为新创事业名人。网路杂志《沙龙》( Salon)在一篇题为〈伊隆。马斯克即将在矽谷再干一件大事〉(Elon Musk Is poised to Become Silicon Valley's Next Big Thing)的文章称他为「今日矽谷最闪耀的新星」。

马斯克的管理策略之一,是设定一个疯狂的截止期限,并要员工去达成。后来,他也一直维持这样的风格。1999年秋天,他宣布 X.com 将在感恩节的那个周末上线。公司里的一个工程师说,这是很残酷的决定。在这之前的几个星期,马斯克每天都在办公室盯进度,包括感恩节,都是神经绷紧,晚上他几乎都在桌子底下睡觉。有个工程师忙到感恩节那天的凌晨两点才回家,但早上十一点就接到马斯克的电话,要他马上回来,因为另一个工程师彻夜未眠,工作到刚刚,已经累瘫了。

他的管理风格带来冲突和怨恨,但也催生成功。 X.com 上线的那个周末,所有员工都到附近的自动提款机前,看马斯克插入 X.com 的签帐金融卡。提款机哗啦啦地吐钞出来。整个团队欢呼,庆祝这历史性的一刻。

莫瑞兹认为马斯克还是需要大人的监督,说服他在下一个月交出兵符,让直觉软体公司(Intuit)前执行长比尔。哈立斯(Bill Harris)当掌门人。马斯克再次被迫下台,就像当年在Zip2遭遇的困境。但他仍是产品长、董事长,对新事业疯狂执着。有一次,他跟投资人开完会后,走到楼下餐厅,那里摆放了好几台电玩街机。财务长鲁洛夫。博塔(Roelof Botha)说:「有几个人跟伊隆一起玩《快打旋风》。他打到满头大汗,你可看出他真是拚了命在打。」

马斯克展开病毒行销,用户若成功推荐朋友注册 X.com ,就可获得奖金。他的愿景是使 X.com 成为具有社群网路功能的网银。他就像贾伯斯,在设计使用者介面时偏好简约。「我们的使用者介面不断改良,尽可能减少开立帐户所需的点击数。」他说。一开始客户要填写的资料很多,包括社会安全码和住家地址,「为什么要输入这个?」马斯克不断地问,并命令「删除!」此外,他还有一个重要的小突破:顾客不需输入姓名,只需填上电子邮件地址。

没想到最后驱动 X.com 成长的动力,是一个起先看来没什么了不起的功能:用电子邮件转帐给别人。因为这项功能, X.com 大受欢迎,特别是在拍卖网站eBay上,因为eBay用户希望找到一个简便做法支付款项给陌生人。

没这三个科技宅男,就没有现在的PayPal

马斯克在监看新注册客户名单时,有个人的名字引起他的注意:彼得。提尔。提尔是康菲尼堤公司(Confinity)的创办人,过去曾和 X.com 在同一栋大楼,现在仍在同一条街上。提尔与他的创业伙伴麦克斯。列夫钦(Max Levchin),和马斯克一样是工作狂,但他们比较有纪律。康菲尼堤和 X.com 一样,也提供P2P的支付服务,也就是PayPal。

时序进入2000 年,网路泡沫化的早期征兆已开始显现, X.com 和PayPal都在抢客户。提尔说:「这是一场疯狂的竞争,为了要客户注册和推荐朋友加入,我们不惜大洒币。」正如马斯克后来说的:「这是一场银弹战争,看谁资金比较雄厚,能撑到最后。」

马斯克就像打电玩一样,抱着奋战到底的决心。提尔则冷静计算,设法减少风险。不久,他们都明白在网路效应下,哪一家公司先做大,就会发展得更快,这意味只有一家公司得以存活下来。因此,把这场竞赛变成《真人快打》( Mortal Kombat)那样的格斗游戏,拚个你死我活是不智的,不如合并为一家,缔造双赢。

于是,马斯克和新上任的执行长哈立斯,跟提尔及列夫钦约在帕罗奥图一家希腊餐厅艾维亚(Evvia)的隐密包厢会谈。双方交换一些资料,例如已有多少注册用户等。马斯克和平常一样爱夸大。提尔问他,关于合并条款,他有什么想法?「合并后,我们将拥有90%的股份,你们则是10%。」马斯克答道。列夫钦不知道马斯克到底在想什么。他是在开玩笑吗?两家的用户基础大致相同。列夫钦说:「他一脸严肃,看起来很认真,但这表情似乎隐藏一点嘲讽。」马斯克后来则说:「这是场竞技赛。」

午餐结束,PayPal团队离开餐厅之后,列夫钦对提尔说:「看起来不成,我们还是做自己的吧。」但提尔比较会看人。「这只是开始,对伊隆这样的人,你得有耐心一点。」他说。

X.com 和PayPal 的婚事,在2000 年1 月结束时,仍无法谈妥,马斯克和洁丝汀的蜜月旅行也只能延期。 X.com 最主要的金主莫瑞兹安排双方阵营在他位于沙丘路的办公室会谈。马斯克开着他的麦拉伦载提尔过去。

「所以,这部车厉害的地方在哪里?」提尔问。

「你看。」马斯克答道,然后车开到快车道,油门踩到底。

不料,后轮轴断了,失控打转,撞上人行道的边缘,车子像飞碟一样在空中飞了起来。车子严重毁损,零件四散。不喜欢拘束的提尔没系安全带,但幸好毫发无伤,接着搭便车到红杉资本的办公室。马斯克也没受伤,留在车祸现场,半小时后车子被拖走了,他再过去开会,没跟哈立斯提到车祸的事。后来,马斯克笑着说:「至少,提尔知道我是不怕冒险的人。」提尔则说:「没错,但我觉得他这个人有点疯狂。」

马斯克依然抵制合并。尽管两家注册用户人数都差不多是20万,这些用户都是为了在eBay上进行电子支付。但马斯克认为 X.com 是一家更有价值的公司,因为他们还提供更广泛的银行业务。他和哈立斯因此意见分歧,哈立斯一度扬言,如果马斯克破坏合并谈判,就要离职。马斯克说:「如果他离职,那会是一场灾难。因为我们正在设法募集更多的资金,而此时网路市场已经变冷。」

后来,马斯克和提尔及列夫钦的关系终于有了突破。一天,他们再度相约共进午餐,这次是在帕罗奥图一家叫做面包师(Il Fornaio)的高级义大利餐厅。他们等了很久,菜一直没上。于是哈立斯闯进厨房,看有什么吃的可以先拿过来。马斯克、提尔和列夫钦,三人面面相觑,彼此心里明白。「哈立斯是一个极端外向的生意人,像是胸口有『S』字样,没什么不敢做的,而我们三人则是标准的科技宅男。我们永远不可能像哈立斯做那样的事,因此觉得我们三人是同一国的。」列夫钦说。

最后,他们同意合并。 X.com 获得新公司的55%股份,但马斯克差点毁了这个计划,因为他告诉列夫钦,他们占了便宜。列夫钦怒不可抑,扬言要退出。哈立斯赶紧开车去他家,一边安抚他,一边帮他折衣服。合并条款再次修改,基本上双方持有权益比例相同,然而合并后的公司名称是 X.com ,Confinity从此消失。2000年3月,交易完成,最大股东马斯克成为董事长,几周后,马斯克和列夫钦联手把哈立斯赶走,重登执行长的宝座。他们不需要大人的监督。

追逐小目标vs.颠覆旧产业

X.com 与Confinity合并后,两家公司的电子支付系统结合起来,以PayPal这个品牌名称继续向市场进攻。PayPal是公司主要产品,成长速度很快。但小众产品不是马斯克想做的,他想要重塑金融业。因此,他再度专注于最初的目标,也就是创立一个能颠覆整个银行业的社交网路。马斯克告诉他的部队:「我们必须决定是要追逐宏大的目标,还是只想对准一个小目标。」但有些人认为这样的构想有问题。 X.com 早期员工,后来与人共创领英(LinkedIn)的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说道:「我们在eBay很成功,列夫钦和提尔都认为,我们该把全部的火力放在这里,成为eBay主要的支付服务处理公司。」

马斯克坚持,这家公司叫做 X.com ,PayPal只是旗下的一个品牌,甚至想把这个电子支付系统的品牌名改为X-PayPal。很多人不以为然,尤其是列夫钦。PayPal已经打响名号,是个受人信赖的品牌,就像是一个帮你收款的好朋友。焦点团体研究小组认为, X.com 这个名称反而会使人联想到色情网站,会害你上当或难以启齿。但马斯克却很坚持,直到今天仍是如此。他说:「如果你只想搞小众支付系统,PayPal的确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如果你要拿下全世界金融系统,X则是更好的名字。」

马斯克和莫瑞兹去了一趟纽约,看是否能延揽刚卸下市长的鲁迪。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加入公司。朱利安尼不但在政坛左右逢源,也当过律师和检察官, X.com 要想在金融界闯出一片天,必然需要一个像朱利安尼这样的人物,来帮他们处理政策上的繁文缛节。但他们一走进朱利安尼的办公室,就知道他们想得太天真。莫瑞兹说:「我们就像走进黑帮电影的现场。朱利安尼被一群小喽啰般的亲信围绕着。尽管他对矽谷一无所知,但他和他的心腹都急着想把自己的口袋塞满。」朱利安尼要求10%的公司股份,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了。「这家伙不是我们这个星球的人。」马斯克告诉莫瑞兹。

接着, X.com 在马斯克的重组之下,工程部门不再被隔开,而是必须与产品经理合作。之后,他创立的每一家公司也都贯彻这样的理念,从特斯拉到SpaceX,乃至推特,都是如此。产品设计若是和工程分开,就会出现机能障碍。设计师不是把东西设计出来就好了,如果工程人员觉得窒碍难行,设计师应该要立刻想办法解决。他还有一个推论:由工程师来领导团队,而非产品经理。这对火箭的研发是对的,但是用在推特上就大有问题。

比腕力决胜负

提尔渐渐淡出,不再积极参与公司事务之后,他的创业搭档列夫钦就成了制衡马斯克的力量。担任技术长的列夫钦为人低调,心思敏锐,是生于乌克兰的软体天才。他和马斯克很快就为了一个技术上的问题杠上了。这就像工程师的宗教战争:主要作业系统该采用微软的Windows,还是Unix。马斯克钦佩盖兹,偏好Windows NT,认为微软是比较可靠的合作伙伴。列夫钦及其团队则认为万万不可,觉得Windows NT不安全、有漏洞,而且不酷,他们比较喜欢各种类似Unix的作业系统,包括Solaris和采开源模式的Linux。

有一晚,已过了午夜,列夫钦一个人在会议室埋头苦干。这时,马斯克走进来,想要跟他继续抬杠。马斯克说:「你最后必然会跟我的看法一致,我已经知道结局会如何。」

列夫钦用平淡的语气答道:「不,你错了。微软的系统就是行不通。」

「这样吧,我们来比腕力决胜负。」马斯克说。

列夫钦心想,要解决作业系统的争议,没有比这个方式更愚蠢的了。再者,马斯克的体型几乎是他的两倍。由于工作到凌晨,他已经累坏了,脑袋像一团浆糊,竟然糊里糊涂的同意跟他比腕力。即使他使尽吃奶的气力,一下子就输了。他告诉马斯克:「我可要说清楚,我不会把你的体重列入任何技术决策的考量因素之一。」

马斯克笑道:「我明白。」但他赢了。他花了一年的时间,要自己的团队重写列夫钦为Confinity用Unix写的程式。「我们像跳踢踏舞,浪费了一年的时间在这些技术的东西上打转,没有创建新功能,」列夫钦说,也因为程式的重新改写是大工程,公司无法专心处理日益猖獗的诈骗攻击,「我们能保持领先,唯一的原因是其他公司都有资金不足的问题。」

列夫钦不知道马斯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说要比腕力是认真的吗?他是纯粹疯狂,或是他的疯狂夹杂着傻里傻气的幽默感和精心算计?「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带有讽刺意味。他的讽刺程度可以开到爆表,也就是11 级,绝不会低于4 级,」列夫钦说,马斯克有种能力,能引诱别人到他的讽刺圈子,只有这个圈子的人才能领会那种带刺的笑点,「他打开讽刺喷火枪,火力全开,只跟获准加入伊隆俱乐部的人分享。」

列夫钦是个真诚、认真的人,这种喷火枪对他起不了什么作用。而且,他有一种非常灵敏的雷达,可侦测马斯克的夸张。在合并的过程中,马斯克坚持 X.com 的用户几乎是实际数目的两倍之多,列夫钦则跟工程师确认,得到真实的数字。「伊隆不只是喜欢夸大,甚至会捏造事实,」列夫钦说。这也是马斯克的父亲会做的事。

然而,列夫钦也发现了一些相反的事证:马斯克有时确实比一般人更能掌握重点,让他大感惊奇。有一次,列夫钦和他的工程师正在跟一个涉及甲骨文资料库的难题缠斗。马斯克从他的办公室探出头来,虽然他的专长是Windows,并不是甲骨文,但听他们一说,他马上洞悉要点,给了一个精确的答案,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他根本没确认,就走出去了。结果列夫钦和他的团队翻看甲骨文手册,查阅马斯克方才提到的要点。列夫钦回忆道:「大家此起彼落地说『他说的没错』。伊隆会说一些疯狂的事,但偶尔会让你惊奇。你真的想不到,即使是你的专业,他竟然比你更了解。我想,他能激励别人,一个重要原因正是这种天才。我们以为他在胡扯或是说傻话,没想到他说的才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