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埃隆·马斯克传》 > 正文 09 不做华尔街金童:1994至1995年,前进矽谷

09 不做华尔街金童:1994至1995年,前进矽谷

找到一生最想做的事

1990年代,读长春藤名校、胸怀大志的学生不是往东,前进金光闪闪的华尔街银行和法律事务所,就是往西行,向往科技乌托邦,朝向充满创业热情的矽谷。马斯克在宾大就读时,已获得几个在华尔街当实习生的机会,尽管薪水很优渥,但他对金融业不感兴趣。他认为银行家和律师对社会没有多大的贡献。再者,他讨厌跟他一起在商学院上课的同学。反之,矽谷像一块磁铁,吸引着他。那是非理性繁荣的十年,任何人只要在自己的幻想加上「。com」,就可以等金主挥舞着支票,开着保时捷轰隆隆地从沙丘路(Sand Hill Road)奔驰而来。

1994年夏天,升大四那个暑假,马斯克获得两个实习机会,让他可以挥洒对于电动车、太空和电玩的热情。

白天,他在尖峰研究所(Pinnacle Research Institute)工作。所里有20个人,与国防部签约,研究该所创办人研发的双电层「超级电容器」。电容器是一种可以短暂储存电荷并迅速放电的装置,尖峰研究所认为他们可以研发出强大的电容器,为电动车和太空武器提供能量。夏末,马斯克在宾大的一门课研究报告中写道:「我们必须注意,超级电容器不是一种改良品,而是全新的技术。」

晚上,他在帕罗奥图一家叫火箭科学(Rocket Science)的小型电子游戏公司工作。一天晚上,他来到这家公司,想看看是否有暑期工作机会。当时公司里的人正好有个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不知道如何让电脑进行多工处理,在读取存储于CD-ROM的图片时,同时移动萤幕上的虚拟化身。马斯克于是在网路留言板上询问其他电脑高手,看如何使用DOS,绕过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和摇杆读取器。「那家公司没有任何一个高阶工程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花了两个星期就解决了。」他说。

他的能力让他们惊艳,希望他能全职工作。但他得先完成学业,才能在美国取得工作签证。此外,马斯克深刻体悟到一点:他热爱电玩,也有创造游戏的技能,但这并不是他这一生最想做的事。「我想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他说。

在1980年代有个不幸的趋势,就是汽车和电脑都变得更封闭。沃兹尼克在1970年代末设计的苹果二号,是可以打开来的,玩家可以任意改装内部零件,但麦金塔不可以。贾伯斯在1984年推出这款电脑时,决定采用封闭式架构,因此几乎无法拆解。

同样地,1970年代或更早的孩子们,可以把引擎盖打开来,摸索里面的每一种零件,修理化油器、更换火星塞、改装引擎等。他们会用手指触感来评估气门的状态,对汽车润滑油品牌更是如数家珍。就连收音机和电视机,也是他们探索、动手改造的目标。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自己更换真空管和电晶体,也可以研究电路板是怎么运作的。

然而,在密封趋势下,意味着在1990年代成长的技术人员大都偏向专精于软体,而非硬体。他们会写程式,让电路板歌唱,但他们不知道烙铁的气味多令人神往。马斯克不一样。他喜欢软体,也热爱硬体。他会写程式,对零件更感兴趣,如电池、电容器、气门、燃烧室、燃油泵、风扇皮带等。

马斯克尤其喜欢改造车子。那时,他有一部1970年代生产的BMW 300i。每个周六,他都在费城垃圾场找可用的零件,以提升引擎效能。这部车有四档变速器,但BMW后来开始生产五档变速器,于是他决定为爱车的变速器升级。他向附近修车厂借了一部千斤顶,利用几个垫片,磨削过后,竟然把五档变速器塞进去了。「这部车真的能开。」他回忆说。

1994年暑期实习结束时,马斯克和弟弟金博尔就开着那部车从帕罗奥图一路回到费城。金博尔回忆说:「我们都觉得,上学很无聊,于是慢慢开。最后我们花了三周时间横越美国。」车子多次抛锚,有一次,他们在科罗拉多泉市找到一家修车厂,车才刚修好,不久又坏了。于是,他们把车推到一个卡车休息站,马斯克把这部车整个重新翻修,然后重新上路。他的身手就跟专业汽车技师一样厉害。

马斯克还开着这部车载着他在宾大的女友珍妮佛。葛温(Jennifer Gwynne)去旅行。1994年的圣诞假期,他们从费城开到多伦多看他的母亲。当时,金博尔还在女王大学就读。马斯克在那里送给珍妮佛一条细金项链,上面镶嵌了一颗圆的绿宝石。二十五年后,珍妮佛上网拍卖了这条项链。她说:「他妈妈房间里有个盒子,里面有好几条这样的项链。他从里面拿出一条送给我。伊隆说,项链上的绿宝石来自他爸爸在南非的绿宝石矿场。」其实,那个早已破产的矿场不在南非,也不是他父亲的,显然当时马斯克想给女友家境富裕的印象。

1995年春天,马斯克毕业,决定再来一趟横跨东西部的公路旅行,从费城去矽谷。这次他的宾大好友任宇翔跟他同行,并教他怎么开手排车。

他们特地在刚启用不久的丹佛机场短暂停留,因为马斯克想看机场的行李处理系统。「他很想知道他们如何设计自动化机器来处理行李,不需要人工介入。」任宇翔说。结果他们发现这个自动化系统乱七八糟。

多年后,马斯克在打造特斯拉的机器人全自动化工厂时,得到新的教训。他说:「这是过度自动化的问题,他们低估了这个系统的复杂性。」

思索出影响未来的三件大事

马斯克计划在1995年夏天结束时到史丹佛大学读研究所,攻读材料科学。他依然对电容器着迷,想研究这东西如何为电动车提供电力。「我想,可以利用先进晶片制造设备,制造以固体材料为基础的超级电容器,这个电容器具有高能量的储存能力,可让电动车行驶很长的距离,」他说。但当愈来愈接近入学时间时,他开始担心,「很可能我花了几年的时间在史丹佛大学攻读博士,最后结论却是电容器根本行不通。大多数的博士学位在实际应用上都没什么价值,能真正产生影响力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这时,他已勾勒出自己的人生愿景。他像念咒语似地重复他的愿景:「我努力思索能真正影响人类的事物。我想出了三项:网路、永续能源和太空旅行。」1995年夏天,他已经很清楚,这三大要项中的第一项,也就是网路发展,不会等到他研究所毕业才开始。那时,网路已经开始进入商业领域,那年8月,浏览器新创公司网景(Netscape)上市,一天之内公司市值就飙升到29亿美元。

马斯克在大四那年,就曾经想要成立一家网路公司。当时,纽约纽英伦电话公司(NYNEX)的一位主管来演讲,提到他们公司计划推出网路版的黄页(Yellow Pages),他们的网页将具有互动的特色,让用户根据自己所需,自订讯息内容,他们称此服务为「大黄页」(Big Yellow)。马斯克心想,NYNEX根本不知道如何做到真正的互动(结果证明,他的猜测无误)。于是,他跟弟弟金博尔说:「我们何不自己来做?」他开始写程式,结合企业名录和地图数据,也给这个事业起了个名字:虚拟城市导航者(Virtual City Navigator)。

在史丹佛大学注册截止期限前,马斯克去多伦多找丰业银行的尼科森,想听听他的建议:该继续发展他的虚拟城市导航者,还是去读博士班?他们沿着安大略湖散步。尼科森本身就是毕业于史丹佛大学的博士,他明白告诉马斯克,网路革命千载难逢,打铁趁热:「日后如果你依然想读研究所,还有很多时间。」当马斯克回到帕罗奥图时,告诉任宇翔,他已下定决心:「我现在必须把一切摆在一旁,抓住这波网路狂潮。」

投入网路事业,可说是一场赌注。保险起见,他也在史丹佛大学注册,然后立即申请保留入学资格。他对材料科学所的教授比尔。尼克斯(Bill Nix)说:「我已经写了一些程式来整合第一批网路地图和黄页名录。我可能不会成功,万一失败,我想回来读研究所。」

尼克斯说,晚点入学不是问题,但他预测,马斯克永远不会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