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游乐场
在南非长大的伊隆。马斯克(Elon Musk),从小就尝到了痛苦滋味,也学到如何在伤痛中生存下去。
12 岁那年,他曾经搭巴士到一个野外求生营地,体验南非特有的野营活动(veldskool)。「那几天发生的事,就像小说《苍蝇王》里的情节,」他回忆说,每个孩子只分到一点点食物和水,带队的大人们允许、甚至鼓励他们彼此竞争,去争夺这些有限的生存资源。
「在那个地方,霸凌是一种长处。」马斯克的弟弟金博尔(Kimbal)说道。年长一点的孩子很快就学会欺负年幼者,一拳打在对方的脸上,抢走他们手上的东西。马斯克那时的个子还很小,憨直迟钝,因此挨揍过两次。当这个魔鬼训练结束时,他整整瘦了四、五公斤。
营队第一周活动快结束的时候,辅导员把所有的孩子分成两组,要他们互相攻击。马斯克回忆说:「那真的很疯狂,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每隔几年,总会有孩子死在那里。辅导员会一再讲述这样的故事,以供新学员警惕:「别像去年死掉的那个笨蛋那么蠢,不要当软弱的笨蛋。」
第二次参加野外求生营队时,马斯克年近16岁。这时的他,块头壮硕,抽高到180公分以上,魁伟得像一头熊,还学了柔道。因此,野外营队没那么可怕了。「那时,我发现如果有人欺负我,我就狠狠地往他们的鼻梁揍下去,他们就不敢再来招惹我。尽管我可能也被打得眼冒金星,但只要我用力回击,他们就不会再来找我麻烦了。」
1980年代的南非,是个暴力血腥之地,机关枪扫射和持刀杀人事件层出不穷。有一次,马斯克和弟弟下了火车,要去参加一场反种族隔离的音乐会。走到一半,不得不蹚过一滩血,死尸就在一旁,头上还插着一把刀。他们的鞋底沾到血,变得黏黏的,那晚走在人行道上,还会吱吱作响。
马斯克家还养了几只德国牧羊犬,这些狗会攻击任何从他们家门跑过的人。六岁那年,有一天马斯克在车道上奔跑,随即遭到爱犬攻击,从他背部咬下一大块肉。他被送到急诊室,医师要帮他缝合,他不肯,央求大人保证不会处罚那只狗。他问道:「你们不会杀了牠吧?」大人向他保证,绝对不会。在诉说这个故事时,马斯克停顿了半晌,茫然地凝视前方。过了很久,他说:「但他们果然一枪毙了那只狗。」
最伤痛的经验来自学校。有很长一段时间,马斯克是班上年龄最小、个子也最小的。由于他对社交暗示的理解有困难,既不会察言观色,也天生缺乏同理心。他不想讨好别人,也没有这种本能。因此,他经常被学校的恶霸追着打。他们会逮住他,朝他的脸狠揍下去。他说:「如果你的鼻子不曾挨拳头,你就不会知道这种事对你的余生有何影响。」
一天早晨集会时,有个人撞到他,马斯克把他推开,双方发生口角。那个人跟他的狐群狗党下课时找到他。马斯克正吃着三明治,他们从后面袭击他,踹他的头,把他推下台阶。当时就在他旁边的弟弟金博尔忆起这段往事时说道:「他们坐在他身上,不停地对他狂殴猛揍,踢他的头。等到他们终于住手时,我已认不出他的脸了。他被打到鼻青脸肿,你几乎看不到他的眼睛。」他被送到医院治疗,在家休养了一周。马斯克年幼时,鼻子被打歪很多次,以致几十年后,他仍需接受鼻隔膜矫正手术。
然而,这些皮肉之伤,跟父亲带给他的心灵创伤相比,却显得微不足道。他的父亲艾洛尔。马斯克(Errol Musk)是一名工程师,也是有魅力、爱夸夸其谈的人。父亲是马斯克人生中永远的痛,直到今天,伤痕仍深烙在他的心中。马斯克被痛殴,父亲并未替他讨回公道,反而袒护对方,说道:「那孩子的父亲不久前自杀身亡,伊隆却说人家是笨蛋。他老爱骂别人笨,活该被打。我怎么能责怪那个孩子?」
当马斯克终于出院,回到家,父亲却一直斥责他。马斯克回忆说:「他对我大吼大叫,说我是白痴,是个没用的人。我就这么站着,被他骂了一个小时。」当时就在一旁的金博尔说,这是马斯克一生最痛苦的记忆,「我爸完全失去理智,把我哥骂得狗血淋头。但这并非唯一的一次,而是经常这样,他就是个完全没有同情心的人。」
马斯克兄弟现在都不再跟父亲往来了。当年艾洛尔指责儿子才是始作俑者,说是他先挑衅的,但那个小恶棍后来还是被送进少年监狱。马斯克兄弟说,他们的父亲个性反复无常,常会捏造事实,编造一些天马行空的故事,有时是故意的,有时则是他妄想的。他们说,他有双重人格,就像小说家罗伯特。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笔下的「变身怪医」杰克与海德。前一分钟,他还是和蔼可亲的父亲,下一分钟,却开始大发雷霆、破口大骂,一骂就是一个多小时。每次咆哮到最后,艾洛尔总会批判马斯克,说他是多么可悲的人,年幼的他只能站在那里挨骂,无法转身离开。「这是精神虐待,」马斯克停顿了好一会儿,语中略带哽咽的说,「他就是知道怎样折磨人。」
我打电话给艾洛尔,第一次通话就听他诉说了将近三个小时。在接下来的两年,艾洛尔经常打电话、传简讯给我。他总是热切地描述,甚至传照片,让我看看当年他多么善待孩子们,至少在他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时,他对孩子很好。他曾开着劳斯莱斯,载两个儿子在野外盖了间小木屋。尚比亚一座矿场老板曾给他一些绿宝石原石,那个矿场后来倒闭了。
艾洛尔坦承,希望能够锻炼儿子的身体和情感都变得更加强韧。「野外营队的体验根本不算什么,我给他们的才是真正的磨练,」他说,在南非,暴力只是学习经验的一部分。「例如会有两人把你压住,另一人拿起木头往你的脸砸下去。孩子第一天到学校就得跟校园里的恶霸搏斗,」他自豪地说,在自己极度严格的铁血教育下,儿子们学会怎么生存、称霸,又得意洋洋地强调,「伊隆后来也这样严格地训练自己和别人。」
「苦难塑造了我」
巴拉克。欧巴马(Barack Obama)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有人说,每个人都在努力不辜负父亲的期望或是弥补父亲的罪过。这句话或许可用来解释我那些特殊毛病。」尽管马斯克多次想要和自己的父亲切割,断绝往来,尽可能不去想他,但父亲却依然在他的心里投下挥之不去的阴影。他的情绪因而在光明和黑暗之间摆荡不定,有时激动,有时愚蠢,一下子冷漠,一下子热情,偶尔就会进入让周遭的人惊惧的「恶魔模式」。但是有一点马斯克和他父亲截然不同:他真的很疼爱自己的孩子,而在其他方面,他的行为透露出他很努力抵抗陷入一种险境,正如他的母亲所说的,避免「可能变成像他父亲那样的人」。马斯克想破除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魔咒,这是神话中最能引发共鸣的主题。星际大战的英雄要如何才能驱除黑武士达斯。维德(Darth Vader)的徒子徒孙,并与黑暗原力搏斗?
「如果你在南非,有那样的童年,你会想把自己的情感封闭起来。要是你的父亲一天到晚骂你是个笨蛋、白痴,也许你的唯一反应就是关闭感情世界的任何开口,因为你根本应付不了。」马斯克的第一任妻子洁丝汀。威尔森(Justine Wilson)说,洁丝汀与马斯克有六个孩子,长子不幸夭折(目前马斯克共育有十名子女)。
这种情感阀门的关闭,可能让马斯克变得冷酷无情,但也使他成为一个不畏风险的创新者。洁丝汀说:「他知道如何关闭恐惧。如果你关闭恐惧,或许也必须关掉其他东西,像是快乐或是同情心。」
童年的创伤让马斯克不知道什么叫满足。音乐才女格莱姆斯〔Grimes,本名克莱儿。布歇(Claire Boucher),是歌手、视觉艺术家,马斯克三个小孩的母亲〕说道:「我想他不知道如何放松、品尝成功的滋味、闻闻花朵的香气。他儿时就被制约了,认为人生就是痛苦的。」马斯克自己也应和说:「苦难塑造了我,我的痛苦阈值变得非常高。」
例如2008年,他来到人生谷底,诸事不顺。SpaceX前三次火箭发射任务都以失败收场,特斯拉则资金不足,就快要倒闭。他会在半夜惊醒,对当时的女友妲露拉。莱莉(Talulah Riley,后来成为他的第二任太太)讲述父亲说过的一些可怕事情。她说:「我曾听过他说过同样的话,他父亲对他的影响很深。」
回忆过往,他就像灵魂出窍,铁灰色的眸子变得迷茫起来。妲露拉说:「我想,他不知道自己现在依然受到影响。他以为那只是童年往事。但那个童稚、瘦小的他,并未消失。在这个男人心底,他依然只是个幼小的孩子,站在巨大的父亲面前。」
在这严峻试炼下,马斯克身上出现一种气场,使他有时似乎看起来像个外星人,仿佛他的火星任务是对归乡的渴望,而他想要制造人形机器人,是为了寻亲。万一他扯掉衣服,你发现他没有肚脐,不是在这个地球出生的,你也不会过于震惊。然而他的童年形塑了他的人性特质:一个既坚强又脆弱的男孩,决心踏上如史诗般伟大的征途。
他的狂热掩盖了他的傻气,他的傻气又覆盖住了他的狂热。他对自己的躯体有点尴尬,块头大,但从来不是运动健将,走起路来就像一头打定主意要做什么的大熊,从他生硬的舞姿看来,似乎是机器人教他跳舞的。他像先知一样笃定,鼓吹培育人类意识之火、探索宇宙,并拯救我们的星球。起初,我以为这个童心未泯的男人大概读了太多遍《银河便车指南》(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以致走火入魔,以为自己在扮演人类救星,号召世人勇闯外太空。但当我对他了解愈深,就愈相信驱动他的原因之一,正是这样的使命感。当其他企业家在发展世界观时,马斯克已在构建他的宇宙观。
他的遗传、成长过程,加上大脑先天建置,使他有时冷酷无情、冲动行事。他也因此对风险有极大的耐受力。对风险,他能冷静计算,也能热情拥抱。PayPal共同创办人彼得。提尔(Peter Thiel)说道:「马斯克是为了冒险而冒险。他似乎很享受这种感觉,有时甚至上瘾了。」
前美国总统安德鲁。杰克森(Andrew Jackson)曾经说:「我是风暴之子,平静不适合我。」马斯克也是这样的人。在飓风来袭时,他精神抖擞。他深受风暴和刺激的吸引,有时渴望看到惊天动地的事件,不管是工作或感情生活都是如此,但他在情路上跌跌撞撞,无法维系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愈是身陷危机、最后期限逼近,工作多到爆炸,就愈生龙活虎。当面临曲折的挑战时,压力常常使他失眠,甚至呕吐,但他也因此充满能量。金博尔说:「他是吸引戏剧事件的磁铁。那是他的强迫症,也是他人生的主题曲。」
我在为史帝夫。贾伯斯(Steve Jobs)写传记时,他的创业伙伴史蒂夫。沃兹尼克(Steve Wozniak)曾说,我们不得不问一个问题:他有必要这么刻薄?如此粗暴、残酷?一定要这样苛求细节吗?《贾伯斯传》快写完时,我把这个问题丢回给沃兹尼克。他说,如果由他来执掌苹果,他会对员工好一点。他会把每个员工当成家人,不会动不动就开除员工。然后,他停顿了一下,又说:「如果我来管理苹果,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制造出麦金塔。」
因此,关于马斯克,我们要问的是:他能不能降低要求、变得更随和,同时把我们送上火星,并且开创出电动车时代?
2021年,SpaceX成功发射31次火箭,送卫星上轨道,特斯拉销售近百万辆车,马斯克也成为地球上最富有的人。但2022 年初,他却懊悔地说,自己不该那么喜欢兴风作浪。他告诉我:「我需要改变心态,从危机模式转移。过去十四年,我一直在应付危机,或者说我这大半辈子一直是如此。」
这不是他的新年新希望,他真的是有感而发。然而,即使他这么说,他那时其实正悄悄地大肆买进推特股票,企图成为这个世界终极游乐场的主人。2022年4月,他在百忙中抽空去甲骨文(Oracle)创办人赖瑞。艾利森(Larry Ellison)位于夏威夷的私人岛度假,艾利森是他的良师益友。陪他去的是他的女友澳洲女星娜塔莎。巴赛特(Natasha Bassett)。推特执行长提名他加入董事会,但那个周末,他认为这么做还不够,因为他想要完全的掌控权,这是他的天性。他决定直接公开出价,敌意并购推特。接着,他飞到温哥华去找格莱姆斯,跟她一起玩新上市的电玩《艾尔登法环》( Elden Ring)。两人沉迷于古老的帝国与战争,一直玩到凌晨五点。打完电玩后,他发动计划,上推特宣布:「我出价了。」
多年来,每当他身在暗处,或是觉得受到威胁,儿时在游乐场被痛殴的恐惧,总会袭上心头。现在,他终于有机会拥有这个游乐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