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赫鲁晓夫传》 > 正文 第一部分 从矿山到莫斯科(1909-1937) 第3章 “一所工人剑桥大学”

第3章 “一所工人剑桥大学”

赫鲁晓夫爱回首青少年时代的往事。甚至还在担任苏联政府首脑的时候,他就喜欢这么做。例如,1962年在保加利亚的一次讲话中,他说道:

我年纪很小就开始干活儿了。而今每当我见到牧人放羊的情景,少小的往事总是跃然心头。小时照看羊群的经历我至今还历历在目,不过我从未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牧人,比起一个合格的牧人,我就差那么一点儿吧。给我派活儿的那个牧人老是一句话,“好了,尼基塔,去把羊群赶回来吧!”——这就是我的活儿。住在乡下时我还常常放小牛呢……后来我到工厂和矿山干活儿,在潮湿的矿井里奔命。从矿井出来后我经常要穿着湿漉漉的衣裳走上三公里路才能到家。资本家是不会给我们提供洗澡和更衣的地方。

同年12月,在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一次会议上,他在发言中又讲到:

我青少年时代是在矿山度过的。假如说高尔基的大学就是他在平民大众当中的生活,那么我的大学就是那些矿井。这是一所工人的剑桥大学,俄罗斯贫苦大众的大学。我父亲在那儿受到了教育熏陶,我也是这样……

1959年9月,赫鲁晓夫赴美访问期间被邀请到好莱坞,20世纪福克斯电影制片厂为欢迎他举办了一次豪华的招待会。当时美国所有主要的电影明星、音乐家、导演和制片人都汇集一堂,这可是一个群星灿烂的时刻。电影公司当时的董事长斯皮罗斯·斯库拉斯在那天的祝辞中多次提起自己出身贫寒之家,而眼下却执掌了一家极大的电影公司。赫鲁晓夫在致答辞时又抓住了这个暗示,并向到会的来宾发出如是之问:

您们想知道我从前的身世吗?我刚会走路不久就开始干活儿了。15岁以前我放过牛,接着又放过羊,还给地主赶过大牛呢……后来我在德国人开办的工厂里卖苦力,接着又在属于法国人的矿井里做工,还到比利时人开设的化工厂干过活儿,而现在我却是伟大的苏维埃国家的领导人。

在美国,通过努力工作、个人天赋和机遇安排三者合一而获得事业的成功,总是个热门的话题,赫鲁晓夫的一番话在当地引起热烈的反响;然而赫鲁晓夫跃居权力之巅的经历却决非空想家面壁虚构的小说。

1894年4月17日,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诞生在库尔斯克省的卡利诺夫卡村。他的父母,谢尔盖·尼卡诺罗维奇和克谢尼娜·伊凡诺夫娜,还有他的祖父尼卡诺·赫鲁晓夫都是农民。谢尔盖·赫鲁晓夫在儿子和女儿伊琳娜出世之后,一到冬天就不断出门到外面找活儿干,家还留在卡利诺夫卡。与大多数农家子弟一样,小尼基塔夏天就在家放牛牧羊,冬日就到小学去学习读写,当时他的小学老师是丽迪雅·米哈伊洛芙娜。离开小学时,尼基塔的学业就中止了。

1908年,尼基塔时年14岁,父亲决定不再务农,离乡外出到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的煤矿当了矿工。由此又举家南迁,定居在尤佐夫卡(1924年改名为斯大林诺,1961年又易名为顿涅茨克)的一间小平房里,当时的尤佐夫卡是产业工人之家聚集的典型地区。那里有几家工厂,一些煤矿和各种作坊为4万居民提供了安身立命的条件。可以炫耀自夸的是,这所小镇有一家医院、两所小学加上33个出售啤酒或伏特加的店铺。刚来的头几个月里,尼基塔整天都未闲着,不是放牛就是在矿上刷洗锅炉。年满15岁之际,他被一家德国人开办的帕斯工厂雇为钳工学徒。他在金工车间干活儿,维修矿上的机器设备。

对于夭折的1905年革命,尤佐夫卡的工人们难以忘怀,有关前几年那些事件的种种传闻都使这个小镇上的年轻人思绪难平,其中有一位名叫潘捷列伊·马希尼亚的矿工是尼基塔·赫鲁晓夫的挚友。通过马希尼亚,尼基塔第一次开始接触文学和政治书籍。从他手中借到的那些书里,尼基塔读到了一本小部头的马克思著作集。其中《共产党宣言》这篇文章对年轻的赫鲁晓夫和他的朋友们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五十年后的1959年5月,在第三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这位苏联国家领导人回忆了自己那位已在国内战争中死去的朋友,并朗诵了他的一首遗诗:

当我捧读一本书的时候,

我喜欢用它燃起真善美的火焰,

这火焰,在我们纷忙的生活中,

燃烧,燃烧,并永久地闪动光明。

它产生力量,它产生激情,

它激励着我们,

与黑暗战斗到最后一息,

我们决不会虚度此生。

哪怕为后人留下点滴的诚实劳动,

死后就能安然瞑目,

带着一颗永远不会内疚的良心,

弟兄们,这就是我的责任。

1911年和1912年,布尔什维克组织加强了活动,尽管此时它还处在非法状态。沙皇军队在西伯利亚连纳金矿屠杀矿工,这一消息传来之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赫鲁晓夫和其他人的鼓动下,帕斯工厂的工人大罢工。按照该地区警察头目的命令,罢工领袖均被解雇。赫鲁晓夫无法在工厂中继续工作,但却被法国人开办的鲁钦科沃煤矿所雇用,转到31号矿区工作,在当时,那里是一个相当大的矿区了。矿区的工人运动组织得很好,而且主要倾向于布尔什维克。当时有两份报纸在矿工当中流行,一份是可以合法刊行的《真理报》,另一份是顿巴斯工人为自己发行的名叫《矿工新闻》的会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赫鲁晓夫未被征召入伍,大多数矿工都被免除了兵役。当时,作为一名熟练的钳工赫鲁晓夫被送往一个金工车间从事一些矿井设备的维修工作。大战的头一年,他同自己的第一个妻子叶芙罗辛娜结为伉俪,不久她就生下了儿子列昂尼德和女儿尤莉娅。其后三年时间里,煤矿工人的生活状况不断恶化,因为物价日益上涨而工资却一成不变。人们生活无着,只好求助于商人和高利贷者,由此遭到了这些人无情的盘剥。几乎半个世纪之后,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赫鲁晓夫又回忆起往事:

当时有的资本家根本不给工人付报酬,而是用一些证券来代替,就是某种工人自己用的流通纸币。有个商人叫卡拉库佐夫。当工人们相互借钱时,总是说:“借我点儿‘卡拉库’票儿吧。”这些“卡拉库”票儿一卢布的面值通常实际上只等于10个戈比,因为你只能在卡拉库佐夫的店里用它买东西,而这家伙的东西全是质次价高。他残酷剥削工人群众。

1914年底之际,骚动和罢工蔓延开来。1915年3月,鲁钦科沃爆发了一场大罢工,赫鲁晓夫是这场罢工的领导者之一,矿产主在这场罢工中最后被迫屈服。但在次年于戈尔洛夫卡——什切宾诺夫卡地区附近爆发的反抗斗争中,矿主却召来军队作为回报,在一次工人集会上杀害了4名工人。矿工们又号召举行一次总罢工,组织了一次示威游行,工人群众高举着写有反战口号的旗帜走上街头。当局马上进行报复,成百上千的矿工被发送前线。然而顿巴斯的罢工和骚动仍然持续不停,几乎从无间断,直至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

尤佐夫卡车站的工人截听了沙皇专制已被推翻的电报,消息迅即传遍了这个小镇。苏维埃的会议和选举活动此伏彼起地组织起来。赫鲁晓夫被选入鲁钦科沃的苏维埃工人代表,而且作为主要领导人之一,还计划和监督了逮捕地方警察官员以及建立工人武装的工作。他还在另一个委员会——革命军事委员会中任职,这种机构正在当时整个顿巴斯地区广泛建立,而首创者则是该地区的布尔什维克党。党的活动也在日益发展;虽然赫鲁晓夫还不是布尔什维克党员,但他全心全意拥戴党的事业。

不久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和政权转入苏维埃政府之手的消息传到了顿巴斯。在卢甘斯克、戈尔洛夫卡、马克耶夫卡和什切宾诺夫卡,布尔什维克领导着苏维埃,政权和平转入其手;但在尤佐夫卡则相反,在苏维埃中占居多数的布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不承认新政权。直到1917年12月,他们才被迫举行了一次选举,布尔什维克尤佐夫卡地区的领导人雅科夫·扎尔美耶夫担任了苏维埃主席。赫鲁晓夫积极投身于这些重大的活动,并当选为煤炭业五金工人工会的负责人。

十月革命刚刚胜利后的顿巴斯,整个局势错综复杂。卡列金将军的哥萨克部队威胁着该地区的南部。白匪志愿军团已经占据了顿河周围的一些工人定居点,正在残酷地虐待当地的矿工。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党的联合机构“中央拉达”在基辅暂时攫取了政权,并宣布建立了一个乌克兰人民共和国;顿巴斯也处于“中央拉达”军队的包围之中。1917年10月之际,顿巴斯就已组建了工人的战斗小组和赤卫队。这时它们又进一步扩充力量并联为一体。赫鲁晓夫加入了顿涅茨煤矿赤卫队第一团,这支部队当时以顿涅茨无产者团的简称而著名于世。他同一位名叫达尼洛夫的工人伙伴一起领导了鲁钦科沃煤矿工人营。就在此际,赫鲁晓夫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

打败卡列金军队只给顿巴斯工人一次极其短暂的喘息。1918年春天,德国军队入侵乌克兰,并与“中央拉达”签订条约。矿工部队联合组成的红军第五军还能对敌人有所抵抗,但对于制止德军占领这一地区,他们的力量显然不够。在抵抗卡列金的战斗之后,赫鲁晓夫返回家乡,但这时他被通辑,于是不得不东躲西藏。他的地下活动真可谓名符其实,要沿着矿井匍匐攀缘,在草原上忽隐忽现,躲开德国军队,再一直向东遁去。

他回到了库尔斯克省的老家,并在当地农村地区的革命委员会工作了一小段时间,但是不久又被派赴担任更紧要的工作。以党的名义开展活动,他被指派到一个步兵师的政治部任职。1918年春天,他几乎连续不断地在红军里从事政治工作;夏天在察里津(今天的伏尔加格勒)前线参加战斗;秋季又被派往新组建的红军第九军政治部工作。1919年春天,在第九步兵师七十四团二营担任政治委员。他追随第九军在库班地区一路南下转战千里,先后参加了该军(这时已改名为库班红军)从叶卡捷琳诺达尔(现在的克拉斯诺达尔)方向突破白军防线进入诺沃罗西斯克的战斗,和反击邓尼金将军部队1920年5月2日包围索契的战斗。他是一名勇猛的战士和能干的政委。

后来他还时常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1959年有一次他曾这样说道:

我想起了几件往事……

当时我们击溃了白匪军,并把他们赶入了黑海,那时我在红军部队里。我的部队在库班扎营,我住在一个知识分子家里。我的女主人是圣彼得堡贵族女子学院的毕业生。我住在她家的时候,大概身上还有煤味儿吧。在那儿住着的还有其他几位知识分子——一位律师、一位工程师、一个教师还有一位音乐家。我们红军战士同他们发生了交往……旧知识分子们日益相信,共产党人是不谋求个人私利的正直的人,相反共产党人关心的是大家的幸福。当时我们还是没有受过教育的粗手粗脚的工人,然而我们希望受到教育,希望学会管理国家,希望建立起新的社会,并且要为达到这个目标竭尽全力。

对于担任军队政治委员的赫鲁晓夫来说,国内战争生活是在库班结束的。党命令他重返顿巴斯家乡,那里虽然已获解放但却是一片废墟。在故乡,他还面临把两个幼小的孩子抚养成人的责任,因为他的妻子在1919年那个困苦的年代染上伤寒后辞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