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月中旬。事情十分清楚,不论苏维埃政府怎样三番两次的建议,英法仍是断然拒绝举行任何和谈。为了结束战争,复员军队,必须赶快同德国讲和。在德国,企图彻底摧毁俄国的主战派还占有优势。德国政府派遣蛮横的帝制派军阀霍夫曼将军担任和谈代表团的主席。
从列宁由前线收到的详细情报可以看出,军队缺乏斗志,再不能打下去了;士兵一心只想回家。工人和农民都厌弃长期的战争,国民经济已经完全崩溃了。
在中央委员会里,列宁坚决主张尽快单独同德国媾和。然而,在党里,在中央委员会里,“左派共产主义者”布哈林反对派(布哈林、拉狄克、奥新斯基等)组织起来了,他们不顾一切地反对和平,主张继续进行战争。反对派对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是没有信心的。托洛茨基以他特有的“手腕”,装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而实际上是支持布哈林派的。布尔什维主义的所有这些敌人是以托洛茨基的论点为出发点的,即认为假如国际革命的正式援助不能及时到来,苏维埃共和国将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悲惨的结局。
在“左派共产主义者”把持下的党的莫斯科区局甚至主张和谈必须中止,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一切外交关系必须断绝。
列宁坚决反对革命战争的口号,他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这是一个空洞而危险的词句,只能断送革命。他指出,俄国的农民是拥护工人阶级的,然而,在当时还不能进行革命战争。沙皇的旧军队士气不振,再也不能作战了。新的军队还没有建立起来。欧洲工人的革命运动会取得胜利,但是在取得胜利之前,还得有相当长的时间。因此,目前只有一条出路,这就是尽快地取得可能的和平,复员沙皇军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新的、由工人农民组成的、社会主义的军队。倘若能够有几个月的喘息时期,就可能改造国家。“而这种改造将使社会主义在俄国和全世界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同时也将为强大的工农红军建立巩固的经济基础。”###[1]
列宁解释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巩固,同时也将保证了全世界工人运动的未来的成功。苏维埃政府的国际政策必须估计到在国内保持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性。
在1月21日(俄历8日)举行的党负责工作人员会议上(参加会议的主要是参加苏维埃第三次大会的代表),列宁宣布了他的关于立即缔结和约的提纲,他详尽地指出,为了巩固社会主义的胜利和世界革命运动的未来的成功,有尽快争取和平的必要。多数人反对列宁,而主张立刻发动革命战争。
1月24日(俄历11日),中央委员会召开会议。列宁坚决主张马上缔结和约。他说:“我们现在不得不签订的和约无疑是一个可耻的和约,但是如果进行战争,我们的政府就会被推翻,而和约将由其他政府来签订。”###[2]斯大林坚定地拥护列宁。这时中央委员会的大多数赞成托洛茨基的立场:战争应当结束,但不应签署和约,军队应当复员。
在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和左派社会革命党中央委员会的联席会议上也作出了同样的决议。这些指示都已送达我们在布列斯特的和谈代表团。
1918年1月末,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举行。召开这次大会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指示地方组织进行斗争。列宁在会上作了人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这是人民委员会向苏维埃大会所作的第一个报告。
他指出,在苏维埃政府存在的两个月十五天期间,做了不少的工作,它比起第一个工人政府,即1871年的巴黎公社的存在,已经多了五天。主要的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已经建立起来了,“这个政权能够把工人阶级、大多数农民、一切劳动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团结成一支彼此密切联系的反对地主和资本家的力量。”###[3]
听取了斯大林的报告《关于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和民族问题》之后,大会通过一些决议,这些决议充分体现了列宁主义民族政策的精髓。在苏维埃政府存在的前几个月里,列宁和斯大林已经做了诸多工作,给一切反对压迫者的各族劳动人民的强大联盟打下了基础。这个政策,由于它消除了沙皇政府统治下被压迫各民族以前对一切俄国事物的不信任,有助于巩固在乌克兰、南高加索和中亚细亚的苏维埃政权,有助于团结劳苦大众与民族主义的资产阶级作斗争。
第三次大会在签订和约问题上给予政府广泛的权力。
2月,同德国的和谈又在布列斯特举行了。
列宁在答复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谈代表团的询问时写道:“在答复你们的问题之前,我要先同斯大林商量。”其后不久,列宁又告诉代表团说:“斯大林刚到,我将和他讨论这问题,我们将立即给你们一个共同的答复。”接着,答复来了,是列宁和斯大林合署的,宣称他们仍然坚持以前的意见,立即签订和约。
2月10日(俄历1月28日),苏维埃的和谈代表团向德国人宣称:苏维埃俄罗斯愿意结束战争,但是不愿意签署和约。
正如列宁预料到的,托洛茨基的策略果然误了大事。他们帮助了德帝国主义。几天以后,德国军事当局宣告停战期已过,2月18日,新的攻势开始了。
在接到停战期满的通知后,列宁立刻在中央委员会上主张必须立即邀请德国举行新的和谈。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拥护他的主张,但是大多数(托洛茨基、布哈林、乌里茨基等)则表示反对。
2月18日(俄历5日)早晨,列宁在中央委员会的一次会上重新提出他的主张:一小时也不能再拖延了,必须立即建议缔结和约。列宁依旧是少数。就在这些日子里,德军迅速向前推进的消息不断传来。德国人利用他们的突击部队,很快地攻下了一些城市。当晚,中央委员会又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列宁和斯大林坚决主张必须立刻向德国建议缔结和约。
“决不能同战争开玩笑……”列宁说,“德国人会立刻抢走一切东西。玩笑已经闹到这种走投无路的地步,如果继续采取中间路线的政策,革命就非失败不可。”###[4]
在这次会议上,斯大林同志说:“我们必须制止这种混乱,我不同意托洛茨基……我们现在必须估计一切,并声明我们主张重新举行和谈。”
在中央委员会2月23日的一次会议上,列宁的建议终于被大多数所接受了。发出电报给德国人,建议立刻缔结和约。德国在答复中提出了比以前更加苛刻的新条件,并且限定四十八小时内答复。他们要求撤出芬兰和立窝尼亚(即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译者),并且要同乌克兰的资产阶级政府和芬兰的资产阶级政府缔结和约。
中央委员会召开了一个特别会议。一个到会的人后来描述道:“伊里奇急冲冲地跑来出席中央委员会有决定意义的这次会议。他就像关在笼子里的一头狮子。他愤怒地在屋里踱去踱来,整个面部的表情严肃坚决,全身筋肉紧张着,‘我再也不能等待,一秒钟也不能等待了。这问题已经折腾得够了,一秒钟也不行!’他说‘一秒钟也不行’时,是用一种坚决、认真,同时又充满愤怒的齿音吐出的——这是伊里奇在‘愤怒’时的一种特征。于是伊里奇发出了他的最后通牒。”
列宁指出,德国的条件,不管多么苛刻,必须立刻接受。没有别的选择,任何别的决定就等于宣判苏维埃政权的死刑。他说,假如那种玩弄革命词藻的政策(就是空谈那种实际无力发动的革命战争)继续下去,他将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他将向党呼吁,党是会支持他的。他将为他的路线而斗争。
在中央委员会会议上,斯大林坚决地拥护列宁,他说:“……我们必须即刻接受这些条件签订和约。如果认为我们并不能得到喘息时间,而总是要接受最后通牒,那就是认为西方绝对不会有革命运动。我们以为德国人并不是万能的。”
由于大多数投票赞成,中央委员会接受了德国的所有条件。布哈林派企图破坏这一决定,并扰乱党的队伍,乌里茨基代表布哈林、皮达可夫等声称他们要辞去党和苏维埃政府里的职务,托洛茨基也在这时递了辞呈。
然而列宁像狂涛中的岩石那样屹立不动。他们的辞呈吓不住他。他仍然坚持立即缔结和约的政策。
苏维埃代表团到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去进行和谈;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签署了。
后来,当代表团准备把布列斯特和约的正本给列宁看时,他着重强调说:“如果我有任何办法避免这样一个和约,我是既不愿看它,也不愿遵守它的。”
在苏维埃政权的这头几个月里,无产阶级专政的总部设在斯莫尔尼宫。党的中央委员会、人民委员会、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所有各主要人民委员部、党和政府的机关报的编辑部都在那里。列宁和其他一些负责工作人员也住在那里。
为了要解决一些非常重大的政治问题(和与战问题,党纲问题等),并建立起已经被“左派共产主义者”的党派斗争所损害了的党内的必要团结,中央委员会,在列宁的建议下,举行了非常会议,即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会议开始于3月上旬,到会代表代表了将近三十万党员。
大会面临着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如何把这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从帝国主义战争中挽救出来。列宁在他向大会所作的报告中,尖锐而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采取的策略。他说:西方的革命开始较难,但是较易继续,而在俄国这里,开始较易,继续下去却难度较大。农民和全体劳动人民都理解何以我们不得不签署这样一个压迫人的、屈辱的和约。我们没有军队,士兵们都不愿打了,而围绕着我们的,是全副武装的帝国主义强盗。军队是我们国家的病灶,愈早解散愈好。列宁指出:和平将给我们以喘息时机。“我们要利用这个喘息时机来说服人民,要他们团结起来,进行斗争,并且告诉俄国的工人和农民:‘要建立自我纪律,建立严格的纪律,否则你们将来还会像现在这样遭受德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5]
列宁说,工人和农民是会了解和平的全部意义的。“每一个实事求是的农民和工人都会为我辩护,因为他们懂得,媾和是积聚力量的手段。”###[6]
对德宣战将会助长俄国资产阶级的煽动,将会断送苏维埃政府并使工农在这些日子里所争取到的一切不复存在。我们必须懂得怎样退却,我们必须善于把握时机,我们必须利用这一喘息时机来加强力量。
列宁的政策受到以布哈林、皮达可夫、拉狄克等人为首的“左派共产主义者”的强烈反对。他们的言论表明,他们跟在托落茨基的后面,否认无产阶级和贫农联盟的重要性以及社会主义在我国胜利的可能性。托洛茨基派和布哈林派正在做着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动。大会拥护列宁,反对布哈林派和托洛茨基。
大会中第二个重要问题是修改党纲的问题。
有些人或许觉得奇怪,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当政治形势如此紧张的关头,当苏维埃政府本身的存在都很危急的时候,党还要关心它自己的党纲问题。然而布尔什维主义的全部历史过程中的一个特点,就是特别重视理论。对列宁和他的党来说,理论是一个最重要的斗争武器。
在列宁的提议下,四月会议已经注意到党纲中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并且已经责成中央委员会在两个月内起草一个新的党纲草案。
1917年的夏天和秋天,党内展开了关于党纲的活跃的讨论,出版了很多关于这一问题的小册子,在党的杂志上也发表了不少文章。
在准备武器起义的那些忙碌的日子里(1917年10月18日),中央委员会曾指派一个委员会修改党纲。在第七次大会之前,党纲再次加以审订。
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要求对旧的党纲作重大的改变,旧的党纲是在争取无产阶级专政的时期制定的。
列宁在大会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纲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详述了他的党纲草案,草案中指出了苏维埃政权的主要特点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当前任务。大会通过了一个决议,其中包括对起草党纲的委员会(列宁、斯大林是委员)的一些指示,责成把党纲在下次大会上最后批准通过。
党以往的名称,“社会民主党”,不但显得陈旧,而且是已经被第二国际投降资产阶级的那些反对领袖的卑鄙的背叛行为所玷污了。
布尔什维克党必须在名称的改变上显示出它和第二国际彻底决裂。党已经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目前它正向着创造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前进,因此“共产党”这个名称更确切些,在科学上也是正确的。
大会期间,“左派共产主义者”(布哈林、拉狄克、奥新斯基、乌里茨克、越飞等)在议事日程的要点上,激烈地反对列宁。布哈林对和平问题作了一个反对的报告。会后,“左派共产主义者”宣称他们将不参加中央委员会。布哈林等人被大会选进中央委员会,却拒绝参加工作。大会巩固了党。“左派共产主义者”仍然是孤立的一群,在党内得不到支持。
这时“左派共产主义者”事实上已经建立了他们自己的派别组织中心和他们自己的机关报。他们俨然自成一党。直到大会举行时,在一些大的党委员会里(在莫斯科、彼得格勒和乌拉尔),他们占着大多数。布哈林与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勾结,阴谋发动政变,逮捕列宁,建立以叛徒、杀人犯、破坏者和间谍皮达可夫为首的新政府(皮达可夫在1937年被处决了)。
大会后,苏维埃政府迁到莫斯科。那时彼得格勒有被德军侵占的危险。让政府设在国家的中心是必要的。这样,它将更便于指挥革命斗争和保卫工作。
列宁把他的住所设在克里姆林宫过去是法庭的那些屋子里。人民委员会和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也在宫里。在这里的三楼上,列宁度过了他一生后期的岁月。在他住所的隔壁是他的办公室和人民委员会的会议厅。
列宁的住所包括五个小房间,他自己的房间的面积只有十六平方公尺,一扇窗子;内有一张小书桌、一张铁床、两把圈椅。在1918年,那时走廊上装着一架电报机,从列宁的屋子通到他的办公室和人民委员会。日夜都有电报来往,谈话则通过专线。各战场传来消息,从这里把命令发出去。
办公室隔壁是克里姆林宫的电话总机房,这里有专线通到各人民委员部,通到列宁的最亲密助手的办公室,通到彼得格勒和其他一些城市。
在莫斯科召开了一个全俄苏维埃非常代表大会以便批准和约。在列宁作了报告以后,大会批准了已经同德国签订了的和约。
列宁在大会上说,已经缔结的和约是耻辱的和约,但是它给我们国家以经济上的恢复和重建的机会。他说:“我国人民不只是贫弱和落后,它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凑合(而不是由于它特殊的功绩或历史命定如此),能够十分荣幸地高高举起了国际社会主义革命的旗帜。”他又说,“……人民既然能创立苏维埃政权就决不会灭亡。”###[7]
对德和约签署而且被批准了。苏维埃共和国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时机。必须利用这个时机来加强国民经济,奠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胜利的无产阶级开始了经济建设,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首次。列宁亲自承担着极繁重的职务;他主持中央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的日常事务,亲自检查关于实际问题的决议的执行情况,就是细微的地方也十分关注。同时,他还拟订了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计划,规定了随后年代中党的总路线。列宁给党拟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大规模的纲领。他特别编写了一本小册子《苏维埃政府的当前任务》,并向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了一个长篇报告(1918年4月),概述了这一纲领。他说,主要的问题,是组织问题。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劳苦大众的主要任务是在于摧毁与消灭封建制度和专制统治。在无产阶级革命中,主要的任务在于建设,在于创造的活动。“主要的困难是在经济方面,即对产品的生产与分配实行普遍的最严格的统计与监督,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在事实上社会化。……我们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说服了俄国。我们已经夺取了俄国——从富人手中夺过来交给穷人,从剥削者手中夺过来交给劳动者。现在我们应当管理俄国。”###[8]
为了要管理,就必须懂得怎样去组织。这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任务,因为这就是去组织亿万人民生活的经济基础。“有决定意义的事情,就是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上建立最严格的全民统计和监督。”如今,资产阶级是推翻了,布尔什维克把这个口号提到劳动大众面前:“精打细算,节省开支,不偷懒,不盗公肥私,遵守最严格的劳动纪律。”###[9]
我们已经从资产阶级手里夺回了工厂和作坊。我们现在必须组织生产。为此,我们就必须选用资产阶级专家。我们将给他们很好的待遇,让他们为我们工作。“没有具备各种知识、技术和经验的专家来指导,便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因为社会主义需要广大群众自觉地根据资本主义已经达到的成绩把劳动生产率提高,超过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10]
如果工人阶级能达到比在资本主义下更高的生产率,那么,社会主义的成就就能够保持住。“……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并且为此)就要有更高形式的劳动组织。”###[11]
列宁又指出了提高生产率的主要先决条件。第一个先决条件是发展大工业,增加燃料、钢铁以及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生产。第二个先决条件是改进劳动纪律以及提高迅速紧张劳动和适当组织劳动的能力。这就需要采用计件工资制,使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相适应。需要开展竞赛。“学会工作,这是苏维埃政权应该以全力向人民提出的一个任务。”###[12]
个别工厂之间公社之间的竞赛将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从群众中选拔出有才干的组织者;这里有许多有组织才干的人,需要选拔出来,适当使用。列宁还指出采用一长制的重要性。
只有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引导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只有它才能战胜和消灭剥削者,才能领导国内战争,团结工人阶级,领导农民。
列宁指出,小私有者的头脑里只有一个念头,这就是:只要对我有利,哪管他人受损。这些小私有者是倾向于资产阶级和反革命的。相当一部分农民动摇在无产阶级和这些小私有者之间。我们必须克服小资产阶级的这种劣根性,否则它就会毁灭我们。“苏维埃政府在同反革命所作的斗争中,在很多场合表现得不够坚决。而在这方面,它不是铁,而是浆糊,你们当然不能把社会主义建筑的浆糊上。”我们对敌人——富农和资产阶级——和我们中间的一切动摇分子,对于这些人必须毫不留情。
“只有毫不动摇地遵循自己的道路前进,在最困难、最艰苦、最危险的过渡时期也不灰心失望的阶级,才能领导被剥削的劳动群众。我们不需要疯狂的热潮。我们需要有无产阶级铁军的整齐步伐。”###[13]
列宁就是这样惨淡经营拟订了伟大的经济建设规划的。
“左派共产主义者”推出了他们自己的纲领以对抗列宁的这个计划。他们(布哈林等人)的出发点是在俄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他们反对党在改进劳动纪律、在工业中采取国家管理、以及在选用资产阶级专家方面所作的努力。他们反对列宁经济建设计划的一切原则。
很清楚,在我们党内代表着小资产阶级倾向的“左派共产主义者”正企图驱使党走向灭亡的道路。在缔约问题上与列宁和党所作的斗争,已经让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落到以德国为后台的资产阶级政府手里了。
苏维埃政府的敌人已经开始把“左派共产主义者”视为他们对布尔什维主义作斗争的盟友了。特别应当指出,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甚至想勾结布哈林参加逮捕列宁、组织左派社会革命党和“左派共产主义者”的政府的阴谋。
在一些文件和演说中,列宁给了“左派共产主义者”以沉重的打击,使得他们很快便失去了支持者。“左派共产主义者”不得不解散他们的组织。
党追随着列宁。它热心地采用了列宁草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并着手将它付诸实施。
然而军事干涉阻挠了建设工作。一切力量必须被动员去保卫国家。帝国主义的、反革命的将军们,失去土地的地主们,企业被没收的资产阶级等等,都疯狂地向苏维埃共和国发动了进攻。
★★★[1]《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6卷第422页。
★★★[2]《列宁全集》中文版,第36卷第487页。
★★★[3]《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6卷第427页。
★★★[4]《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6卷第492页。
★★★[5]《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7卷第92页。
★★★[6]《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7卷第93页。
★★★[7]《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7卷第170—171页
★★★[8]《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7卷第220—221页。
★★★[9]《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7卷第222—224页。
★★★[10]《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7卷第226页。
★★★[11]《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7卷第235页。
★★★[12]《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7卷第237页。
★★★[13]《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7卷第254—2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