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书还没有终结对于你,读者而言,主要的东西还在后头。
因为这部书并没有终结,其中描述的事情还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它的主人公和作者——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也都还活着,那些信任他的人和仇恨他的人也都还健在。总之,书中描述的事情还在继续。
尽管如此,我也非常羡慕你,读者:我已经读过了一个将改革搞得轰轰烈烈的大人物的自述。而这个人曾经是一个平凡的党组织内的一只令人生厌的“丑小鸭”,但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却是一名斗士。这些你都会在书中看到的。你会知道,围绕叶利钦所发生的一切是多么不容易和令人揪心,而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多么荒唐,你会从这位人物的口中知晓这一切,因为你读到的“自述”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的自述。
从童年时乌拉尔陈旧的工棚一直到克里姆林宫——就是这本回忆录所涉及到的范围。他从思虑到作出决定,取决于我们大家都拥有的这个现实中的世界和这个人的思想,他走到了那个作出震撼世界决定的至高无上的地方。我们的党让自己上升到了权力的巅峰,成为巨人,但她却没有听到人民强烈的呼声,而人民却什么都看在眼中,明在心头。
我的老同事、记者亚历山大·奥尔比克是1988年在尤尔马拉认识叶利钦的,当时他还没有得志。奥尔比克打电话到我的编辑部,问我:
“萨沙,你刊不刊登采访记?”
“刊登。”我回答说。
我们闯过重重关隘,终于把这篇采访记发表出来。那个时候,有关叶利钦的采访传记还是第一次在苏联发表。没有多久,《苏维埃青年》报上的这篇采访记便被全国140家报纸以转载。当时,叶利钦在读者面前就像一只钟一样颤颤悠悠的,但反映却很好。
我不想在这里将叶利钦说得天花乱坠并公开表明我对他的挚爱。不,我们大家都了解他有自己的优点也有缺点。并且,我们已经挣脱了奴颜婢膝和甜言蜜语的束缚。我只是想告诉读者,你读一下这本“自述”吧,你读后或许会明白,一个人命中注定的生活天地即使再狭小,他也应该去拼搏、去奋斗。
《苏维埃青年》报主编 亚历山大·布里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