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高岗传(48)

高岗传(48)

作者:戴茂林 & 赵晓光

我们没有找到高岗与林、谢二老直接争论的具体材料,但官司打到毛泽东那里,双方肯定会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一方是年高德劭、威望崇高的老字辈,另一位是代表一方、且得到毛泽东器重的“坐地炮”。要想解决二者的矛盾,并且是事关边区财经政策的大分歧,看来也只有请出毛泽东了。

因此,这一期间,“毛主席以很大精力来解决双方的矛盾,主要是说服林、谢二老,维护中央局现行的政策”(8)。

从1941年7月24日至8月22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毛泽东给林伯渠、谢觉哉写了十封信,还与二人数次长谈。

据《毛泽东年谱》记载,7月24日下午,谢觉哉到毛泽东住处来访,二人长谈至深夜。26日上午,谢老致信毛泽东并附上了《华定池盐运销研究》一文。当夜,毛泽东就来到谢老的住处,谈话至次日凌晨一点方归。

7月31日,毛泽东在给林、谢二老的信中写道:

“最近两次谈话,又读谢老两信,又得高岗同志转达二老意见,使我对现行边区财经政策的争论问题有更多的了解。我的了解仍不足,现行政策的几个根本点(预算分散,纸币,运盐)又尚在执行之中,最后的谁是谁非,还无法作结论。”“我现在不能断定纸币与运盐不失败,我同二兄谈过,如弄得不好,也许要失败的。但我现在还不能同意停止现行政策,采用另一政策,因为另一政策也许要失败的,或失败的更大。”

毛泽东在信中还建议二老:

多从反面(即现行政策的正面)设想,现行政策固然已出了很多毛病,但另一政策是否即毛病较少?从相对性设想,勿只从绝对性设想(即只设想现行政策完全是错的,另一政策完全是对的)。

上述内容引自《毛泽东年谱》中卷第315页,但这封信的下面一段话《毛泽东年谱》中没有,《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中的第139页却予以完整的引用,现转抄如下:

引用搜集材料亦应从两方面搜集,勿只注意现行政策的缺点或错误方面,这方面要密切注意!请继续给我以材料,尤要注意现行政策的成绩与正确方面,我觉得二兄在这点态度上是不足的。要注意积极克服执行现行政策中所发生的各种困难。

毛泽东是化解矛盾的大师,更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鼻祖。为了说服林、谢二老克服片面性,加强边区党政机关的团结,8月5日,毛泽东又致信谢觉哉,说:

“你的各信我都转给弼时、王明、高岗、陈正人四同志看,使他们多了解你。他们都愿意多和你及林老谈,都愿把事情把关系弄得好些。事情确需多交换意见,多谈多吹,才能周通,否则极易偏于一面,对下情搜集亦然,须故意(强所不愿)收集反面材料。我的经验,用此方法,很多时候,前所认为对的,后觉不对了,改取了新的观点。客观地看问题,即是孔老先生说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你三日信的精神,与此一致,盼加发挥。此次争论,对边区,对个人,皆有助益。各去所偏,就会归于一是。”“事情只求其‘是’,闲气都是浮云。过去的一些‘气’,许多也是激起来的,实在不相宜。我因听得多了,故愿与闻一番,求达‘和为贵’之目的。现在问题的了解日益接近,事情好办。”

对于毛泽东的上述两封信,胡乔木评论说:

毛主席的信说理透彻,词意恳切,态度又是那样谦恭有礼,使人不能不感到折服。在当时发生的争论中,主席既不因林、谢是革命老人就对他们的意见加以迁就,也不因他们的某些偏颇和不足就对他们的看法一概否定。对中央和西北局确定的现行财经政策,既肯定其在当时环境下的正当性、必要性,又指出其确实存在和可能发生的缺点与问题。他殷殷期望二老不固执己见,以和为贵,求得边区党政领导机关意见和行动的统一。这些信,对林谢二老的触动是很大的。(9)

虽然“毛主席干预这个争论,支持边区党委”(10),但毛泽东并未放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指示高岗等要调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8月8日,谢觉哉致信毛泽东并附一份从安塞来的报告。第二天,毛泽东即致信高岗和西北中央局组织部长陈正人,并附上了谢觉哉的信和报告,要求:

下列两点请予示复:(一)如安塞报告,情形是很坏的,是否属实?你们有此类调查否?是否你们所得的仅偏于好的一面,而事情之实际则基本是坏的,即是说运盐是行不通的。又报告中所说“向友区迁徙”,“收成已坏”,“无人锄草”等项是否属实,统请见告。(二)盐运正紧,国特操纵,须在庆富设栈收囤,否则等于白运,如谢老所说,两驮仅抵一驮,此事宜即解决,是否已在着手?(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