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沙龙传(78)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沙龙传(78)

作者:付金柱

在军旅生涯几十年间,巴拉克先后担任过特种部队指挥官、坦克旅旅长、装甲师师长等职。他1983年至1986年出任军队情报机构的领导工作,1986年至1987年任中央军区(约旦河西岸)司令,1987年担任副总参谋长,1990年11月被任命为总参谋长,并晋升为中将军衔。

巴拉克1994年退役后又去美国进修,回国后加入工党,正式步入政界。1995年先后在拉宾政府和佩雷斯政府出任内政部长和外交部长,被拉宾视为最忠实的朋友,又有“小拉宾”的美誉。

1997年6月3日,以色列工党举行换届选举,55岁的巴拉克接替74岁的西蒙·佩雷斯,当选为该党主席,成为工党新一代的领导人。

在1999年5月以色列大选中,巴拉克呈露了自己温和和柔软的外表下的精明和强硬。竞选伊始,他就以军人式的高度精确感进攻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内塔尼亚胡的弱项——中东和平进程毫无进展和国内经济滑坡。他提出的两大竞选纲领—振兴不景气的以色列国内经济和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有所作为,赢得了大多数选民的欢迎和支持。此外,巴拉克还不惜用重金聘请了1992年帮助克林顿竞选总统成功的美国竞选专家詹姆斯·卡维尔做顾问,并运用了不同于以往的竞选策略,从而在第一轮大选中就轻而易举取胜,以绝对优势战胜对手。巴拉克获得了全部选票的56%,而竞争对手内塔尼亚胡只得到44%的选票。选民们纷纷投票支持巴拉克,表明广大以色列人人心思和以及对内塔尼亚胡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坚持强硬政策的回击。许多以色列人渴望和平,不愿再回到战争状态。以色列一位著名评论家指出,巴拉克获胜的最大资本是职业军人出身,战功卓著。这使得忧患意识深重的以色列人,特别是中间政治阶层把他同安全和安全感联系起来。

巴拉克大选获胜后在特拉维夫拉宾广场向成千上万名欣喜若狂的支持者发表讲话表示,他将竭尽全力为以色列带来和平与安全。他认为,和平的时代已经到来,为了保证以色列的安全,必须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他许诺在15个月内实现中东和平,一年内从黎巴嫩南部撤军。

巴拉克上台后,马上开展外交活动,努力恢复中东和平进程。他一改过去以色列新总理上台伊始首先访问美国的做法,而是率先访问了在中东和平进程起关键作用的埃及和约旦,并同阿拉法特举行了会谈,就如何执行巴以1998年10月签署的怀伊协议和开始巴以最终地位谈判举行了会谈。在埃及和美国等国的协助下,经过双方讨价还价,巴拉克和阿拉法特终于在埃及的红海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签署了执行怀伊协议的备忘录,并于1999年9月13日拉开了巴以最终地位谈判的序幕。10月25日,巴以又开通了连接巴勒斯坦自治区加沙与约旦河西岸的安全通道,为两地的巴勒斯坦人员来往和货物运输提供了方便条件。

巴以和谈取得进展后,巴拉克把重点转到了恢复叙以和谈问题上。巴拉克明白,在整个中东和平进程中,叙利亚是重中之重,没有叙利亚的参与,中东就不会完全实现和平。进入2000年12月份,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中东,在她的调停下,巴拉克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同意重开谈判,并于12月中旬恢复了中断4年的叙以和谈。

巴拉克被称之为是鸽派中的鹰派和鹰派中的鸽派,也就是说是一个鸽派和鹰派思想兼有的政治家,在他温和的背后也有强硬的一面。早在1995年拉宾政府表决巴以签署的扩大巴勒斯坦自治协议时,时任内政部长的巴拉克就投了弃权票。在巴拉克大选获胜后的第一天,他就到犹太教圣地哭墙和拉宾的墓地进行凭吊,并发表讲话,声明他在竞选时作出的保证,即坚持以色列对整个耶路撒冷的主权,在耶城地位问题上不容谈判;保护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坚持在任何最终解决协议中对巴勒斯坦独立加以限制,特别是不允许“外国”军队部署在西岸。巴拉克说:“我不在乎巴勒斯坦人将以何种方式称呼他们自己,但我必须确保巴勒斯坦人不能做出任何对以色列构成威胁或有悖于双方已经达成的协议的事情来。”因此,有人说,巴拉克与他的前人内塔尼亚胡的区别在于,内氏若是打了别人一记耳光,他不会说一句道歉的话,而巴拉克却会说一声:“对不起。”

巴拉克执政一年多来,同阿拉法特进行了多次会谈,也达成了一些协议,巴以和谈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诸如耶路撒冷地位等关键问题互不相让,有时争得面红耳赤,甚至谈崩,2000年戴维营会谈失败就是一例。巴拉克有时对阿拉法特评价非常高。他说:“在我同阿拉法特的会谈中,他一般说得很少。但他非常用心,他是个具备持久、清晰战略思维的领导人。我认为,和他谈判不会轻松。他是位杰出的、担负历史重任的领导人,他可能是能与我们达成和平协议的唯一的巴勒斯坦人。”但在巴以爆发流血冲突后,巴拉克曾向阿拉法特发出过最后通牒,并称阿拉法特不再是和平伙伴。两人关系一度恶化,互相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