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沙龙传(74)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沙龙传(74)

作者:付金柱

沙龙还说:“奥斯陆协议已不起作用。”对此,他解释道,奥斯陆协议是建立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的基础之上的,但当巴勒斯坦人搞恐怖活动、而巴拉克在人民遭受枪击的情况下还继续谈判的时候,奥斯陆协议就自行解除了。

沙龙的慷慨陈词让右翼选民听了十分过瘾,但却引发了不良反应。巴勒斯坦首席谈判代表埃雷卡特抨击沙龙的表态就是一篇战争宣言。远在华盛顿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对此也表示愤慨,她说,奥斯陆协议是以巴达成和平协议的基础,言外之意是对美国苦心经营的这份和平成果,你沙龙不能全部推翻。

以色列人对巴以和谈失败抱有的不满情绪是沙龙能够“异军突起”的原因:极端顽固派担心失掉耶路撒冷;犹太人定居点的移民担心失去家园。许多人认为沙龙的铁腕正是以巴冲突至今不决的情况下以色列最需要的;另外一些人选择沙龙是为了表达对巴拉克政策的不满。大选前夕特拉维夫大学公布的一份民意测验结果显示,大多数以色列人,除了以色列阿拉伯人之外,都认为巴拉克在以巴和谈中过于软弱,有70%的以色列犹太人认为巴拉克的政策“过于软弱”,只有20%的人认为他的政策适中。在1999年大选中支持巴拉克的以色列犹太人中有51%的人认为他让步过多。以色列一共有120万阿拉伯人,其中合法选民占50多万,占以色列选民数的12.3%。在1999年的总理选举中,95%的阿拉伯人投票给巴拉克,才使他最终当选。遗憾的是,自13名阿拉伯人在2000年10月的冲突中被以色列军警枪杀以来,以色列阿拉伯人已表示,将在投票中弃权,原因是巴拉克从当选以来一直忽略阿拉伯人的呼声,无视他们的权力。在2月4日举行的内阁会议上,巴拉克正式向阿拉伯人道歉,希望能在最后关头改变形势。在民意测验中,有67%的阿拉伯人认为巴拉克过于强硬,认为他的政策适中的人只有17%。

如同巴拉克一样,沙龙的格言是:安全是第一位的事情。但是,他比巴拉克更加清楚阿拉伯人的想法。沙龙寄希望于采取最大限度的威慑,他的理由是,以色列处在以下敌人的包围中:巴勒斯坦人、叙利亚人、哈马斯分子、真主党、伊朗和伊拉克。它们是危及以色列的最大敌人。沙龙主张,在军事上以色列必须比所有邻国加在一起都强大。

作为政治家,有人对沙龙既不信任,也不佩服。古里安不信任他。沙米尔怀疑他在进行一场错误的战场。贝京曾经打算把他视为密友,但是,当沙龙在黎巴嫩问题上越过自己的权限时,贝京感到深受其骗。贝京的一些亲信认为,贝京下台同沙龙不无关系。

但是,沙龙却是一名讨人喜欢的会谈伙伴。当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外交大臣卡林顿在英阿马岛战争爆发前夕对以色列进行一次闪电式访问回来后,有人曾经问起他,对谁的印象最深时,他说:“当然是沙龙了。”在争取犹太世界精神的斗争中,沙龙得到了美国卓有影响的犹太领导层人士的极力支持。他们认为,布什首先忙于其他事情,沙龙有可能同巴勒斯坦达成协议。2000年12月底,他向阿拉法特发出了一个友好的信息,他在信中表达了希望实现和平的愿望。

沙龙立志在危急时刻担任国家最高领导职务。73岁的他对他的年龄问题说,他只比1940年时的丘吉尔大几岁。

当以色列总理大选的帷幕缓缓拉开后,争夺选票的大戏你方唱罢我登场。

以色列前总统魏茨曼表示,他将在总理选举中投票支持利库德集团候选人沙龙。

魏茨曼说,他没有任何支持沙龙进行竞选活动的计划。在魏茨曼的要求下,沙龙和魏茨曼曾在特拉维夫市举行了会谈。分析人士指出,魏茨曼支持沙龙竞选总理的表态,是对看守总理巴拉克再次当选努力的一个打击。

魏茨曼曾是以色列的强硬派人物,但他后来加入工党,成了和平进程的不懈推动者。在巴拉克1999年7月上台执政后,魏茨曼一直是其和平政策的支持者。

与此同时,以色列极右政党犹太圣经联盟宣布,将支持利库德集团主席沙龙竞选以色列下届总理,并要求其党员和追随者在投票中投沙龙的票。

犹太圣经联盟在其党报上刊登了该党最高权力机构圣贤者委员会集体达成的这一决定。在达成上述决定前,该党代表与利库德集团代表进行了密谈,作为犹太圣经联盟支持沙龙的交换条件,利库德集团同意倘若沙龙当选,他将把看守内阁总理巴拉克倡导的在正统犹太教青年中征兵的计划延缓1年。目前在以色列议会中拥有5个议席的犹太圣经联盟反对让正统犹太人的子女服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