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沙龙传(59)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沙龙传(59)

作者:付金柱

沙龙认为国防部长的职位是政府中最重要的部长职位,他已经成为以色列对民众最有影响力的人,他要以以色列二号人物的身份改造以色列,为他最后夺取总理宝座打下坚实的基础。

沙龙上任的第四天,就沿着北部边界进行侦察参观。

一路之上,沙龙看到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非常紧张,特别是几天前,以色列总理贝京命令空军轰炸了位于贝鲁特市中心的巴解总部,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使双方的关系更为紧张。

视察中,沙龙乘着他的草绿色吉普车走进许多部队的军营,放下架子与各级军官甚至普通士兵交谈。

士兵开饭时,他坐下来与士兵一起就餐,高兴时大喊:“拿鱼子酱来,拿伏特加来!大家共享!”

在下部队、视察边界取得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沙龙向贝京内阁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大菠萝行动计划》。

这个计划实际上是实现贝京和沙龙一贯鼓吹的“大以色列计划”的重要步骤,其规模很大,不仅把从约旦到地中海的大片阿拉伯国家的土地,划入以色列的版图,而且还想把以色列的影响扩大到东起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北至土耳其,南达南非的大面积地域。

基于“大以色列思想”,沙龙和贝京都认为战争是进行重大政治变革的工具,若想实现“大以色列思想”,除了通过战争别无他法。

沙龙首先把矛头指向黎巴嫩,因为黎巴嫩既有巴解组织的大量部队和指挥机构,又有叙利亚军队驻扎,只有把巴解和叙利亚军队统统赶出黎巴嫩,以色列才能平安无事。

为此,沙龙主持制定了入侵黎巴嫩的《加利利和平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首先摧毁巴解游击队基地,消灭巴解游击队的主力。

沙龙和贝京都把巴解列为以色列的主要打击对象,认为巴解总部和游击队主力1970年一进入黎巴嫩,就直接介入黎巴嫩的国内斗争,扶植并武装伊斯兰势力,与亲以色列的基督教长枪党作对,渐渐控制了贝鲁特西区和黎巴嫩南部。巴解还在黎巴嫩南部修建军事设施,炮击黎巴嫩北部的加利利地区,与以色列军事对峙,势同水火。

其次,沙龙把矛头指向驻扎黎巴嫩的叙利亚军队,想迫使其撤出黎巴嫩。

第一冲世界大战后,黎马巴嫩与叙利亚在法国委任统治时期曾经是一个国家,1943年11月22日黎巴嫩宣布独立后,叙利亚不予承认,双方仍然保持“非常关系”。

1976年5月,叙利亚派出三万大军,以“阿拉伯威慑部队”的名义驻扎黎巴嫩,经常与黎巴嫩基督教民兵等势力发生冲突。

1981年4月,叙利亚乘它与基督教民兵再次发生交战之机,把苏制萨姆导弹运入黎巴嫩境内部署。

沙龙认为这是对以色列的直接威胁,一定要铲除它。

再次,沙龙图谋建立一条“扩大的安全带”。

沙龙认为,以色列1978年在黎巴嫩南部8—10公里地带建立的“安全带”,在战略上考察还不太稳妥,还必须“扩大安全边境的范围”。

因此,沙龙提出以色列必须发动战争,在消灭巴解武装主力、迫使叙利亚军队撤出黎巴嫩的基础上,建立“一条由黎巴嫩长枪党右翼力量和什叶派联合控制的地带”,改变黎巴嫩的政府组成及其内外政策,在黎巴嫩南部建立以色列控制下的基督教政权。

沙龙以国防部长身份,兴致勃勃来到贝京官邸,将他亲手制定的《加利利和平计划》交到贝京手中说:

“总理阁下,这份计划将在1982年1月完成,要求以色列国防军在行动开始后的96小时之内,到达并完全占领贝鲁特!

贝京早就把实现“大以色列思想”视为终身奋斗目标,看了《加利利和平计划》高兴得热泪盈眶说:

“阿里克,我激动和喜悦的心情难以自制,我似乎看到大以色列帝国正在向我走来!下边的事情,就是寻找付诸实现的时机!”

沙龙又把他撰写的《80年代以色列的战略》交到贝京的手中,贝京苦笑着说:“我的眼睛有些疼痛,请你介绍一下主要内容好吗?”

于是,沙龙又有了施展辩才的机会,对他的《大菠萝行动计划》、《加利利和平计划》作了淋漓尽致的解说。

沙龙首先提出以色列必须扩大其“安全边界”范围,即由传统的冲突地区扩大到亚、非两大洲的广大地区,包括那些虽不和以色列直接对阵、但其军事力量的发展构成对以色列威胁的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