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家族传

当前位置: 首页-> 李嘉诚家族传->正文
上一页 | 返回书目 | 下一页 |

李嘉诚篇 第四章 塑胶花:塑胶市场的一次革命

    25、走出低谷,出现转机

    一架波音客机从香港启德机场飞上晴空,李嘉诚坐在经济舱临窗的角落,平生第一次离开香港,第一次前往欧洲旅行,对飞机上的一切充满了新奇之感,对神秘陌生的欧洲也满怀向往之心。如今自己居然也像那些有钱人一样,能够坐飞机前往意大利了,这件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一件事情。

    这已是1956年的夏天。

    五年的光阴如同飞机机翼下翻腾奔涌的云海那样瞬息万变。自从他因创办塑胶厂并出师不利而陷入困境以后,李嘉诚度过一个难熬的艰难期。守候着无法继续维持生产的长江厂,李嘉诚决定暂时不再继续生产。那时他除了债主穷于应付之外,首先要解决的是一批在厂里无所事事的工友们。李嘉诚左右思考,最后断然决定裁减了一批工人,因为无薪水可发,又无法继续开工,与其让这些工人困在守在身边,不如给他们以新生活的机会。不过李嘉诚在裁减工人时表示:“请大家放心,我现在是因为无薪水可发才不得不让大家回去的,如果将来我的长江厂一旦具备开工的条件,我还是要把大家都请回来的。”

    李嘉诚身边只留几位对生产环节颇熟悉的工人,他需要在停产期间继续检修机器设备,同时还要考察香港市场的塑胶产品,以设计出具有长江厂自己独特风格的新产品。当他把所有一切都安排好后,新的生产机遇也就到来了。李嘉诚听了舅舅的忠告:“既然厄运现在已经找上了你,短时间内也是不会马上过去的。如果在这时你硬着头皮继续恢复生产,那你得到的结果肯定就是再一次失败。与其急功近利地投产,不如稳下心来,老老实实查找自己的毛病。等你的运气转过来时,再生产才是有把握的。”

    李嘉诚一面带人检修机器,抢修厂房和设计新产品,一面把从前被客户退回的玩具进行了局部修改、打磨和回炉。经过他对旧产品的重新改造之后,李嘉诚决定把这批产品再次投放市场。当然他的新市场是经济较为滞后的周边地区,譬如台湾地区当时尚未有塑胶产品面市,尤其是塑胶儿童玩具极为鲜见,与当时的香港几乎不可同日而语。李嘉诚亲自带人去台湾推销,并且主动把这批玩具的售价压低到最低限度,居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益。这批产品还销往东南亚一些塑胶产品相对落后国家的边远地区,那里的儿童对于李嘉诚经过改造的塑胶玩具极有好感,因为它们既物美又价廉,市场的销路十分看好。有了这些陆续回笼的钱款,李嘉诚首先用于还个人的借款,然后再还那些辞退工人的薪水。到了1954年秋天,李嘉诚几乎还清了绝大多数从私人手中借用的钱款,社会声誉也改变了,李嘉诚又找回一度丧失的信心,新的产销局面鼓舞着他不断奋进。

    就在这一年年底,李嘉诚终于恢复了新产品的生产。当初那些陈旧的机器经过几年的精心修理和更换零部件,如今可以达到先进水平了。新型的塑胶模具则是李嘉诚在两年中对比香港近三百家塑胶公司最新上市产品所进行的全新设计,这些设计精美,格调清新、美轮美奂的模具,明显要比香港市场上正在畅销的同类产品高出一筹。例如李嘉诚和技术员精心设计的塑胶儿童小汽车,几乎可与意大利、英国的同类产品相媲美,甚至在功能方面还超过国外的产品。至于他设计的儿童手枪型玩具,更加受到香港儿童的青睐,不但样式独特,既有右轮枪、驳壳枪、撸子枪,同时李嘉诚还大胆设计了卡宾长枪。这种玩具枪在香港当时是极为少见的,而坦克车也是李嘉诚与众不同的换代产品。总之,李嘉诚接受前次失败和退货的惨痛教训,如今再次生产他首先考虑的就是两个字:质量!

    李嘉诚再次生产,也不敢像从前那样盲目追求产量。他给自己恢复生产后拟定的准则是:稳妥出击,少量生产,先行上市,造成影响。苍天不负有心人,果然不出李嘉诚所料,这一次他真的成功了。那些饱含他与几位技术人员心血的新式儿童玩具,在香港市场上成了抢手的产品,一些百姓格外喜欢,在李嘉诚看来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物美,造型新颖,效果出奇,比香港出售的同类玩具高出一筹;二是价格较低。在同类产品中只要占了上述两个优点,当然它的销量就不用愁。

    李嘉诚的劳动没有白费,收回的利润也超乎他的想象。只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此前濒临倒闭的长江厂终于起死回生。李嘉诚把从前那些在困境期间遣散回家的工人,都一个个请回厂来。他不但重新给他们安排了工作,而且还补发了停产期间的薪水。这些工人都感动得流出了眼泪,哭道:“李厂长啊,今后我们打工不尽力,就对不起您对我们的苦心!”

    从1954年冬天到1955年秋天,是李嘉诚长江厂冲出低谷的复苏时期。深秋时节的宵箕湾,一派欣欣向荣。蔚蓝色的鲤鱼门海峡航道上渔船往来,随风飘来广东人熟悉的渔民小调。长江塑胶厂的大门前挂起了彩旗,旗帜在秋风中发出飒飒的轻响,长江厂开始欣欣向荣。不过,对于李嘉诚来说,厂房还是从前那些陈旧的破厂房,机器还是从前那些破旧的机器,工人也还是从前那些来自香港社会底层的普通工友。所不同的是,所有人都改变了当初草率生产,急功近利的思想。特别是李嘉诚本人,在这五年里所经历的苦难、徘徊和怅惘,足够他反复回味并倍加珍惜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些失败的挫折和磨难,让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变成熟了。他的长江厂开始进入初创时的辉煌,产品由于物美价低,很快就在三百多家互相竞争的塑胶厂中脱颖而出,成为香港塑胶产品市场中的佼佼者。也是这一年冬天到来的时候,李嘉诚在年终结账时才惊愕地发现,他的长江厂不但归还了包括香港两家银行在内的所有贷款,而且还有了可观的盈余,他再也不是从前为了借钱到处给人陪笑脸的求助者,而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老板”。

    庄碧琴看到儿子多年紧锁的眉宇终于舒展开来,老人心里说不出高兴,但表面仍然还像从前那样冷静。庄碧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在李嘉诚挫败时不以激言厉语加以指责;而在儿子成功的时候,从来不面露喜色,甚至会更加冷静。庄碧琴提醒李嘉诚:“阿诚,你千万不要兴高采烈,更不要趾高气扬,要记住,你到任何时候都还是一个普通人。”

    李嘉诚的舅舅庄静庵老人则大为不同。当他在旧历新年的傍晚与外甥同桌同饮时,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李嘉诚知道庄静庵平时是不苟言笑的,只有对他心中喜爱或者极为重视的客人,他才会偶尔露出笑纹。庄静庵对前来与他共度除夕的李嘉诚说了一句话:“阿诚,从前我小看你了。从今以后,我会把你当成一个大人看了。你将来会比我强啊!”

    李嘉诚诚恳地说:“舅舅,您老人家怎么这样说呢?我到任何时候也不会超过您老人家的,如果当初没有您老人家的鼎力支持,我也许早就跳海了呀,哪里还有今天的长江厂呀?”庄静庵亲自给他斟了杯酒,发自内心地感叹说:“阿诚,其实你也帮助了舅舅啊。如果没有你,我现在不还在中环开那家修表的小店铺吗?”

    李嘉诚默然。他理解舅舅一番话的语意,他当初离开中南表店时,无意间对舅舅展望的香港表业前景,已在庄静庵心底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几年李嘉诚虽然不常来中南表店,可是他已经从香港报纸上多次见到与舅舅相关的消息。有的是中南表店开始自己研制新式手表的新闻,有的是舅舅发布的新表上市的各种商品广告,当然,也有各界人士对中南表店最新产品的评价。所有一切都表明,他的舅舅庄静庵对于李嘉诚若干年前的精僻分析,特别是对瑞士表、日本表和中国表的展望,不但引为重视而且已经付诸行动了。庄静庵的钟表业经过最近几年的拼搏和开发,早已进入钟表工厂生产的正常轨道。更让李嘉诚为之振奋的是,舅舅毕竟是精通手表的行家里手,他如今生产的精美香港手表,已经打入了东南亚的表业市场。

    酒过三巡,李嘉诚见庄静庵高兴,又敬了一杯酒说:“舅舅,其实我这次到家里来,拜年是主要的,我还有一事相求啊!”庄静庵说:“听说你的长江厂现在已经还清了外债,也偿清了内债,是一个内外两清的企业了。莫非还要借钱吗?”

    李嘉诚摇手笑道:“并不是借钱,我这次是来向舅舅您借比钱还重要的东西的,那就是你老人家对香港市场的眼光啊!”

    庄静庵听了哑然失笑:“阿诚,你怎么也学会开玩笑了。我早就听人家说起,你阿诚看市场的眼光是惊人的。据说你为了搞清香港市场上的苗头,有时候几天几夜都盯住中环和铜锣湾几家商楼不放。你是对的,分析商品的出入情况,就象有人观察股票行情一样,了解潮起潮落的根由,才可以把自己的生意搞活。不知你为何问起舅舅来了?”

    李嘉诚又为舅舅斟了酒,正色地说:“我到中环和铜锣湾看商场行情的事是有的,不过,我的眼力毕竟比不上舅舅您呀。我为什么要请教您?就因为香港塑胶工厂现在太多了,光是有头有脸儿的就有二百多家,再算上那些刚起家的小作坊,至少也有三百家左右。您老人家想,如果我想在这么多厂家里做出点什么名堂来,仅仅满足现在这些产品又怎么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呢?”

    “哦,原来是这样?”庄静庵重新把欣赏的目光投向血气方刚的李嘉诚,才几年光景,李嘉诚,李嘉诚已经是成为一个既有胆识又有胸襟抱负的实干家了。在经历了办厂失败的挫折中硬闯出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他现在仍不满足现状,继续在心中酝酿着更大的飞跃。想到这,庄静庵赞许地点了头,说:“你说的很有道理,阿诚,你的长江厂如今只是过了一道坎呀,若想再做出一点业绩,老实说确实很难。因为塑胶品种无非就是那几样嘛,什么塑胶水桶,什么喷壶,什么裤带,什么家庭用具。而且,你也要看到,即便这些产品,在香港比你们长江厂质量好的也比比皆是。至于将来,我想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原因就是同类产品在香港市场上已趋饱和了。我也在为你担心啊,将来谁家也不再购买你们这些塑胶产品的时候,三百多家生产厂家,又如何在这弹丸般大小的香港存活呢?”

    李嘉诚也叹息一声:“舅舅说得是,我就因为这个才每天都在思考,究竟怎么样才能创出新的塑胶产品呢?”庄静庵说:“对于这个,我也是门外汉。我只懂手表和挂钟,对于塑胶新产品的开发,真有点无门可觅呢!”

    李嘉诚这个春节过得很累,他头脑中的机器始终在开着。从正月初三开始,他就到香港几条主要街道上去转,表面上看他是无事闲逛,什么永安公司,莲卡佛国际有限公司,什么百莎百货、八佰半公司,什么男人街和女人街,什么黎明市场,这些人群熙攘的闹市商场,他都去逛逛,主要在琳琅满目的塑胶产品中寻觅着,思考着,几乎所有出售塑胶产品的商店他都走遍了,大家进货的品种都很相似,就是那几种。他发现几乎所有商场都有他们长江厂生产的塑胶制品,让他欣慰的是,长江厂生产的天蓝色水桶,甚至比十几年老厂万和塑胶公司的产品还受欢迎。即便比万和公司还老的厂家,他们生产的同类产品也大多逊色于长江厂。尽管李嘉诚心里美滋滋的,不过,他心里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并没有解决,那就是开发新产品。

    那一天傍晚时分,走得好累的李嘉诚来到湾仔一家专烧潮州菜的餐馆,拣了一张小桌坐定,就在他等候侍应生取菜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放在餐桌上的几本外国画报,就信手翻阅一本意大利画报,忽然眼睛一亮,他发现有一个栏目竟然是整整一版意大利最新塑胶制品的介绍!李嘉诚大开眼界,发现彩色画册上登载的几乎都是五彩缤纷的塑料花!其中既有雪白的月季,也有鲜红的玫瑰,还有鲜丽夺目的郁金香、马蹄莲、蝴蝶兰和各种碧绿的草本植物。如果不是李嘉诚读了上面的英文简介,他甚至还误以为画册上的那些艳丽花草,都是一些真正的鲜花,李嘉诚读了说明才知道,所有一切花草都是意大利某塑胶厂生产的最新产品!

    我的天啊!竟然有人用那些塑胶生产出如此美轮美奂的精巧塑胶花朵!

    这餐晚饭李嘉诚吃得十分香甜,但他却忘记了吃进去的都是些什么,头脑中想的都是塑胶花!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新发现啊!娘,我这个节并没有空过呢,这几天我在大街上没有白跑,总算没有白跑啊!我终于找到了我们长江厂的新产品了!”回到他的新家以后,李嘉诚兴奋地对母亲庄碧琴说:“现在我的心才算有了底,不会再为此烦恼了,我想生产一种花!”“你说什么?你要生产花?”庄碧琴愕然望着欢天喜地的李嘉诚,一时没有理解儿子的意思,简直如堕五里雾中。

    李嘉诚忽然没头没脑地问庄碧琴说:“娘,在咱们香港,有多少人家在养花草,您老人家知道吗?”庄碧琴茫然摇头:“不知道,我怎么能数得出有多少人家养花呀?不过我敢肯定地说,在香港这座城市里不养花花草草的人家是不多的。”

    李嘉诚越加高兴地说:“那就好,那就好。娘,您老人家是否注意到,都是什么样的人家喜欢养花呢?”

    庄碧琴说:“当然都是一些家里有闲人的人家嘛。特别是那些家中雇有佣人的大家庭更是要养各色各样的花呢。”

    “您是说,那些不养花的人家就是不喜欢花儿吗?”

    “当然不是,养花是要花费时间的,那些每天忙于打工的人家,怎么可能养花花草草呢?”

    “可是,如果有一种花,既不需要浇水,也不需要松土,而且每天摆在房间里,不管气候如何,它始终都那么艳丽地开放着,那么家里没有人的家庭,会不会喜欢这种花呢?”

    庄碧琴嗔怪地望了儿子一眼:“当然会喜欢。可是,你这是在说瞎话,天下哪有不用浇水也能永远开放的花呀?”

    “我们长江厂将来就会有的。”

    “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娘,我们长江厂这次要彻底翻身了啊!”李嘉诚忘乎所以地拥抱着庄碧琴,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了。

    今天,李嘉诚不远千里前往陌生的意大利,就为了他的长江厂即将投产的塑胶花而来的。

    26、选准项目,去异国考察

    李嘉诚走出机场候机大厅时,米兰弥漫在一派迷蒙的朝雾中,他发现清晨中的米兰城市非常美丽迷人。他来米兰之前,只是从一份有关生产塑胶花的资料上知道米兰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文化名城,美丽而久负盛名的阿尔卑斯山南麓那些起伏的群山,在这座古城的高处便遥遥可见。李嘉诚想起那一年旧历新年在湾仔一家西餐厅里见到的画册,心潮就难以平静。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就在长江厂内部进行着旨在生产塑胶花的种种准备。不过,尽管他知道生产塑胶花一旦成功,就意味他刚刚起步的长江塑胶厂很快能以超人的速度攀上香港所有塑胶工厂的前列。因为至少在当时香港尚无一家塑胶厂对此项目进行开发,而他若要捷足先登抓住这一商机,就必须尽快掌握生产塑胶花的技术。

    李嘉诚从书店里买到一本同样的意大利画册,拿到厂里几位技术员面前进行商议研究时问,“我们可不可以自己进行试制呢?”他看见了一双双充满狐疑的眼睛,几乎所有人都对他摇头,“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李厂长,您要知道这些塑胶花可不比咱们已经生产的那些常规产品,塑胶水桶和玩具早就是在香港各家公司生产线上过关的品种,工艺流程并不复杂。可是这塑胶花儿却是塑胶制品中最难制的尖端项目,它不仅要求先进的工艺,同时也要求超出一般普通塑胶制品的设备和原材料。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技术,没有技术,一切都无从说起呀!”

    李嘉诚遇上了障碍,他麾下几位技术员都是一些没有经过正规学校毕业的“土技工”。虽然李嘉诚在偿清所有内外债、重新恢复生产以后,开始注重智力和技术的投资,并且不惜财力重金礼聘几位在塑胶行业颇有建树的技术工程师加盟他的长江厂,同时也对生产车间的技术骨干进行了系统的培训。然而,面对着生产塑胶花这样在香港尚无先例的尖端产品,李嘉诚的技术智囊团们仍然显得力不从心。不过,李嘉诚是一个不会轻易服输的人,只要认准了可以攀登的新目标,就一定会不惜任何代价实现他的计划。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嘉诚在四壁无门,求计不得的情况下,他终于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到意大利去,到米兰去!因为那册画报上注明,米兰不但是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该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画报上几幅塑胶花朵的生产厂家,就是米兰的维斯孔蒂塑胶厂生产的最新产品。

    如今,当李嘉诚真的来到这座城市时,又感到了一种无所适从的茫然。他发现米兰城仍然保留着十八世纪古朴的风貌,宽阔的大街与狭窄小巷组成了错落有致的城区布局,满目疮痍的古堡与新建的巨厦大楼,构成了今古相宜的特殊风格。不过,那时心急如火的李嘉诚哪有心思领略这些。他当时的目标就是尽快找到维斯孔蒂塑胶厂。

    李嘉诚以香港企业老板的身份,造访了这家以意大利古代贵族维斯孔蒂命名的塑胶厂。这果然是一座气魄宏伟的现代化工厂。接待他的是一位女厂长助理,两人以英语对话,谈得比较投机。特别是李嘉诚那风度翩翩的仪表与温文尔雅的谈吐,很让这位厂长助理愿意与这位来自中国香港的年轻企业家交流。可是,李嘉诚没想到当他提出要购买该厂生产的塑胶花工艺与设计图纸时,女助理所提出的价格却让他惊讶得吐了舌头。如果依他长江厂现有的流动资金去购买的话,简直就是望尘莫及的奢想。因为几百万美元的价目,即便李嘉诚把他工厂全部都换成美金,也只够这笔费用的几十分之一!如此惊人的天价,让李嘉诚自感力不从心,于是他只好讪讪地告辞了。

    夜里,他下榻在米兰旧城区的一家低档旅店里。他已经在筹划归程的机票了。既然在意大利无力购买到价目惊人的塑胶花技术,那么最好尽快离开这座意大利古城,他没有心情到处逛一逛,因为他知道如果继续这样毫无成果地在意大利逗留,就等于浪费金钱。本来,再过两天就有飞往香港的机票,可是说来也怪,就在李嘉诚等候购买回程机票的时候,他在购票窗口见到了一张招工广告,上写:

    招工广告

    本公司现缺勤杂工三名,供料工两人。凡米兰常驻人口,或者外国人均可报名应试。录用者试用期一个月,转正后发给所有正式工人应有的劳保待遇,并增加工薪……

    李嘉诚初时并没有在意,因为这与他此行的任务是风马牛不及的两回事,再说,他如今最苦恼的事就是如何才能搞到生产塑胶花的技术,为了这一目标,几天来他每天早晚都来到那座气势威严的维斯孔蒂塑胶厂的大门前,他在这里徘徊,想通过非正常途径进入有人看管的厂区大门。然而他的这种想法很不现实,别说他是个外国人,即便米兰当地人也休想迈进这家壁垒森严的工厂。在这一打算落空以后,李嘉诚又想到书店和图书馆去碰运气。然而他在这些地方也不可能得到有关生产塑胶花的技术资料。在当时尚未解密的工艺资料,又怎么能轻易印在公开销售的书刊上呢?他所能得到的无非就是一些塑胶花的大幅照片而已。

    可是,就在那张招工广告上,李嘉诚的余光忽然瞥见“塑胶花”三字!这几个字刚刚跳进他的眼帘,就让他浑身所有细胞都倾刻跳动起来。在那些日子里,没有什么比“塑胶花”几个英文字母更能引起他注意的了。这个特殊的英文名词,已经在李嘉诚的脑际活跃和飞腾多时,只要他闭上眼睛就能看到这几个英文字母。招工的是一家名叫“福尔斯”的公司,而且广告上注明是“福尔斯塑胶花有限公司”!李嘉诚早就知道在一个米兰市,大大小小的工厂有上百家,而生产塑胶花的只有维斯孔蒂一家。他不明白为什么忽然又冒出一个塑胶花有限公司。再看那招工启示上的要求,凡是年满20岁的本土人或外国人均可报名,再看工种竟是勤杂人员和车间的上料工,劳动强度肯定很大,所以当地人报名者不多。正因为如此才允许持外国护照者也可报名。

    “既然是这样,我为什么不可以报名呢?”李嘉诚的护照签明可以在意大利境内停留三个月时间。当初他把时间定三个月,是希望有机会在此多方考察,然后在拿到一份完整的塑胶花生产工艺资料以后,马上回香港。如果他不是以购买塑胶花资料的名义,而是以一种打工仔的身份身临其境地接触意大利厂家的生产线,不是也同样可以学到他所需要的技术吗?而香港他早已经安排好可靠的人员在主持工厂,没有他在场的情况下,香港的长江厂仍然可以照例生产旧有的几种产品。想到这里,李嘉诚忽然福至心灵,茅塞大开。

    这个主意打定以后,李嘉诚决定马上就去报名。

    27、米兰偷师学艺

    福尔斯塑胶花有限公司,设在米兰市东郊的马其顿大道168号。

    李嘉诚进厂报名后才知道,这家公司原来是几天前他曾经探访过的“维斯孔蒂”塑胶厂的分公司,专门生产新式的塑胶花朵。不久前他在香港一家餐馆里的画册上所见到的那些艳丽无比的塑胶花,就是这家公司生产的。李嘉诚没有想到世间之事有时竟然如此奇妙,一个在香港已有近百名工人的塑胶厂老板,如今到了米兰,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打工仔。

    即便是想在这里当一个打工仔,对李嘉诚也不容易,他必须要经过五关斩六将,最后才能如愿以偿。因为该公司招工启事中虽然说外国人也可以进公司打工,可是,李嘉诚所持的护照,毕竟是只有短短三个月期限的旅行护照,按照“福尔斯”公司的招聘条款,像李嘉诚这类旅行者,一般应聘肯定是要遭到拒绝的。所以当他递上香港的护照时,招聘官员马上就沉下脸来,说:“不行,这位先生根本就不具备应聘的条件,你不能被录用。”

    李嘉诚对此早有所料,他不急不恼,只是苦苦地向那位大胡子招聘官哀求说:“先生,我确实没有想来贵公司打工,我本想利用学校的假期,对贵国进行一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旅行。米兰也并不是我的最后归宿,我是想到美丽的威尼斯水城好好观光的。可是,我的运气不好,就在抵达米兰的当天晚上,我随身携带的所有旅费都在一家旅馆失窃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如果不打工的话,那么吃饭都成问题。我是一个穷学生,如今在意大利举目无亲,希望贵公司从爱护外国青年出发,让我这里进行短期的打工吧,只要我把回香港的旅费赚到手,我马上就可以离开贵公司的。”

    大胡子听了心中虽然有些同情,可他仍然不肯收留李嘉诚,他大手一挥说:“对不起,先生,我们是一家公司,并不是临时收容站,这里又怎么能为你解决回香港的费用呢?你最好还是到其他机关去想一想办法吧?”

    李嘉诚今天清早为了进这家塑胶公司应聘,也曾做过各种周到细致的准备。为了能让招聘官同情自己,他甚至脱下了从香港来时穿的那套笔挺西装,特意从旧货市场上买了一套破旧的衣服。他又取下了领带和皮鞋,换上了一双破旧的布鞋,浑身上下打扮成一个前来欧洲旅行的穷学生模样。李嘉诚知道如果在大胡子这里卡住,那就等于他白白花钱跑了一次意大利,成了地地道道的赴意旅游者了。而就李嘉诚此时的急迫心情而言,意大利即便有再让人神往的山山水水,也难以吸引他的兴趣。没有什么能比他进公司亲眼看看如何生产塑胶花朵更为迫切的事了。

    李嘉诚被大胡子拒之门外以后,不肯马上离去,一个人神情郁郁地坐在门前椅子上,愁锁双眉,长吁短叹。他没有想到刚才自己与大胡子的一番对话,已被一位匆匆经过的女人看在眼里。那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人,穿一套深蓝色的工作服,显得几分富态。李嘉诚遇事和霭的态度,遭受挫折以后不卑不亢的气度,都让这位路过招聘室的中年女人产生了格外的好感。“喂,香港青年,你真想到我们公司打工吗?”这个女人凝视着双手抱头的李嘉诚,问道:“你不知道我们招聘的工人都要吃苦吗?你一个学生怎么能够受得了呢?”

    李嘉诚那时还不了解女人的身份,所以对她的询问漫不经心地答道:“什么辛苦我都不怕,只求能进公司的车间参加劳动就好。”

    女人托起李嘉诚的手掌瞟了一眼,意外地怔了一下:“咦,你一个学生的手掌为什么会有这么厚的茧子呀?看来你在香港就打过工吧?”

    李嘉诚苦笑:“是的,我的家境比较穷,从小就靠自己的勤工俭学维持学业,所以进贵公司打工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大事。”

    女人从心里已经理解和接受了温文尔雅的李嘉诚,可是她仍然不停地追问:“可我还是不明白,既然你称自己的家境贫苦,为什么你能从香港乘飞机到我们意大利来旅行呢?据我所知,从东方来到西方旅游的人,一般都是富裕人家的子弟,你不觉得自己的言行与你的自述南辕北辙吗?”

    “我说的都是实话。没有必要在任何人面前说假话。”李嘉诚站了起来,准备离开,并冲着女人笑了笑,说:“至于您问我为什么会有钱到你们意大利来旅游,这有什么奇怪呢?我的贫穷可以体现在我的衣食住行上,然而我从来不肯因为贫穷而让我的精神世界空虚。我只要有一点钱,就会去旅行。旅行就是我最大的精神追求,我省吃俭用来看米兰的博罗梅奥大教堂、埃马努埃尔国王的王宫,寻觅拿破伦在1796年统兵进犯米兰时的遗迹,因为这是我最大的享受啊。夫人您说,我这样情愿饿肚子也要一饱眼福的做法有什么不当吗?”

    “好,小伙子,你说的很好。”女人充满狐疑的目光忽然变得柔和起来。她甚至被李嘉诚一番颇谙意大利历史的谈吐惊呆了。她觉得面前站着的香港青年,正是她公司所需要招聘的工人。于是女人以断然的语气说道:“我现在荣幸地通知您,香港小伙子,你已经被我们公司录取了。如果你真想实现你通过打工赚回香港的路费,那么我们可以为您提供这个条件。只是你从现在开始恐怕要付出一定的气力作为代价了。”

    李嘉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禁把这位穿普通工作服的女人上下打量一番,半晌才说:“您说我被录取了?”“是啊,我确定的事,任何人都是无法反对的,你可以到里面去办理进公司的手续了。”女人说着,向内室招了一下,刚才把李嘉诚拒之门外的大胡子走了出来,他听了女人的话,态度立刻大改,马上对李嘉诚笑着说:“好好,既然公司总经理答应留用,我照办就是!”

    李嘉诚就这样被留用当上了一名车间送料工。

    福尔斯公司共有三大车间,分别是选料、定型和包装程序。让李嘉诚感到惊讶的是,这座生产塑胶花朵的公司就像它所从事的事业一样,偌大的厂区里几乎就象干净整洁的花园一样,厂区大道两旁栽满了各色艳丽的花朵,有专门管理卫生的工人在不停地洒水和清扫路上的积物,哪怕是一片树叶也不放过。李嘉诚正是通过这些来判定这家企业的管理水平。他把眼前的情景与他在香港宵箕湾的长江厂相对比,意识到两者之间无法相比的差距。

    李嘉诚进了选料车间。厂房宽大,四壁几乎都是巨型落地窗,明媚的阳光透过窗口投映进来,照亮了每一张选料桌子。工人们就象坐在那里办公,一个个井然有序,默然地在选料桌前挑选原料。服饰艳丽的女工居多,间或也有几个男工在各桌前指导选料。整个一间几千平方米的大车间里在工作时鸦雀无声,李嘉诚首先从这里学到了厂风和厂纪,特别是车间四壁上张贴的宣传口号,更让李嘉诚为之心动:“严明的厂规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根本。”“纪律和质量是公司的生命。”“没有精良的质量,就没有广泛的信誉。”“用户是上帝,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李嘉诚在开始几天里频繁出入的只能是选料车间,在经过选料桌时也只能走马观花,无法仔细观看女工如何选择塑胶花的原料。当然,他更无法从这里得到他急需的原料配方。至于观看塑胶花的生产过程,那需要他进生产车间,而那些事关重要的车间是不准许无关人员进去的。李嘉诚心里清楚,如若想在管理森严的“福尔斯”公司获得他渴望了解的制作塑胶花的工艺资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他必须要有一定时间,同时还要在工人中间广交朋友。只有通过潜移默化的接触与交流,才可能逐渐获得一些有益的资料。这件事对于李嘉诚来说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也知道以自己端正的人品,是不该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求得生产塑胶花知识的。然而每当他想到自己在香港前期办厂所遇到的挫折时,心里就有一种强烈的压力。他必须要把自己的长江厂办成在香港几百家同类工厂中的佼佼者,如果他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付出包括给外国公司打工的代价。非此他是绝对不可能在短期生产出独具特色的塑胶花的。

    李嘉诚的诚恳态度和苦干精神很快赢得选料车间上下的一致好感。他开始可以在这大车间里自由走动,有时也可以与那些女工们用英语进行悄悄的交谈。李嘉诚看到了各种原料的配比,这些看起来杂乱无章而实则颇有章法的原材料,从桌上的筛选到分门别类地装箱,直到运往下一个车间,其实内含着固定的原料配比。久而久之,他就凭着观察得到了原料比例的估算。李嘉诚看在眼里,记在心间。

    一个月后,李嘉诚得以进入定型车间。

    这是“福尔斯”的核心车间,厂房并不比选料车间大,可是,内中的布局却更加有条理。车间正中是一座四周全然封闭的定型中心,里面有几台李嘉诚从没见过的新式机器,如果从表面上观察,这些制造塑胶花的器械与他们长江厂的机器截然不同,然而当他仔细一看,机器的功能与他们长江厂的设备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不同的只是这些设备的操作者们在为塑胶花定型的时候,有着与众不同的技巧。李嘉诚有时在车间外静静地观察着,心里也暗暗地记下了技工的操作手势和窍门。在意大利工人操作下生产出来的塑胶花朵,果然别出心裁。不但花瓣的色泽艳丽,而且叶片有弹性。塑胶花经过几次加温最后定型,让本来并不娇嫩的花蕾变得越加光滑和透亮。

    李嘉诚如果想学到意大利制造塑胶花的真正技术,当然不能仅靠这种远距离观望,还必须从那些技工口中得到一些相关的技术。他通过与车间工人交友的方式,在平时的闲谈中得到与塑胶花相关的经验。对于所有一切看似随意的只言片语,李嘉诚都牢记心中。如此两个月时间倏忽过去了,李嘉诚该回香港了。在当年5月,他搭上了飞往香港的班机,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了他的长江塑胶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