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文学 > 财主的女儿们(3)

财主的女儿们(3)

作者:路翎

但作者是二十几岁的青年,而且成长在生活在激荡一切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时期,所以他底搏斗,人生上的和艺术上的搏斗都燃烧在青春底熊熊的热情火焰里面。人如果能够看出这灼人的青春底火焰的对于我们底人生、我们底文艺有着怎样的寄与,人就能够把作者自己所说的“失败”和“弱点”只当作青春的热情所应有的特点来理解的罢。

所以,《财主底儿女们》是一首青春底诗,在这首诗里面,激荡着时代底欢乐和痛苦,人民底潜力和追求,青年作家自己的痛哭和高歌!

就暂用这几节话当作对于这首诗和他底读者们的祝福罢。

一九四五,七月三日,记于渝郊避法村

出版说明

由于时代的某种制约和局限,路翎,这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经过时间的剥蚀,时代的某些制约和局限巳渐渐淡化,作品自身的价值便越来越显露出来了。今天,许多读者重新打开路翎的作品时,都情不自禁地会对作者卓越的创作才华发出深深的惊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很少有像路翎这样的作家,能以如此强烈的激情,去与那严峻的生活搏击,去同自己激烈的内心世界搏击,从而创造出了一个个丰富复杂、震憾心灵的艺术典型。为了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刨作,鲜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涌现出更多的饱蘸着作者自己生命激情&艺术形象,以激励人们在生活中奋斗的热情,我社特编辑出版了这套《路翎文集》。

文集共分四卷,收录了路翎的主要作品。第一、二卷收录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宏伟的史诗《财主底儿女们h第三卷收录了踣翎的较有影响的中长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燃烧的荒地》和剧本《云雀》;第四卷收录了作者16篇有代表性的短篇个说,最后还附录了几篇评价路翎及其作品的文章。

文集的出版得到了路翎的夫人余明英同志的大力支持,绿原「司志为文集专门写了序,在此我们深表谢忱。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文蘖在编辑过程中的不足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及有关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年2月1R

《路翎文集》序

绿原

路翎带着难以愈合的创伤和我们永别,已经一周年了。安徽文艺出版社将出版他的文集四卷,他的读者会认为这是对他最好的纪念。这部文集虽说没有包括他的全部作品,但已是它的主要部分,而且都是从1940年起短短十五年创作生涯的硕果。单看头两卷所收的一个长篇,就其规模宏大、内容深广而论,也不妨重复一下胡风先生的一句预言:“时间将会证明,《财主底儿女们》底出版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

在《中国现代作家选集?路翎》卷?的序文中,我曾经说过,路翎由于坚持“用心写作”的创作方法,得罪了“用脑对待文学现象”的批评家,以致得到文学史上最悲惨的遭遇。然而,这场遭遇丝毫没有抵销、反而提高了那句预言的效验性。所谓“用心”、“用脑”云云,不过是一种不确切的形象语言,历史的本来面貌不是那么简单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在芸芸众生挣扎图存于抗战炼狱中的四十年代,青年作家路翎凭借自己超凡的感受力、思想力和热情,试图搅扰古老民族貌似沉睡、实际上躁动不安的灰色灵魂,努力和他的人物们一起向时代精神的顶点攀登,一路上高举着自己挖出来的但珂式的心呼号前进。他没有从文学教科书学过什么固定的形式,也没有从社会学理论学过什么抽象的命题,更没有按照小市民的趣味虚构热闹而香艳的故事,而是沿着鲁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革命人道主义的文学传统,借鉴世界古典文学的创作经验,在广袤如“泥海”、错综如

?《中国现代作家选集?路翎》,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苟,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1994年10月香港初版。

“铁蒺藜”的现实生活中,通过体验、思维和创作的综合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地拓展着新文学主题未曾幵辟的疆域,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国新文学的贫薄的库藏。

以本集所包括的作品为例,长篇《财主底儿女们》不但浓墨重彩地呈现了一个现代封建大家族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必然灭亡的命运,作者更通过对主人公蒋纯祖的叛逆性格的深层次描写,包括这个性格一方面同从四周扑来的封建主义势力的搏斗,另一方面同其“身内残留的个人主义成分及其身外伪装的个人主义压力”?的搏斗,进行了“一场沉重的战争,意识形态的和文学形象的战争”②,并为当时清醒而苦闷的青年知识分子唱了一阕痛苦而又欢乐的人生战歌。在中篇《饥饿的郭素娥》中,潜藏在劳动人民身上一直没有获得文学表现的辉煌人性第一次被充分地发挥出来,让一些衰弱而迟钝的心灵们久久为之震颤。短篇《卸煤台下》描写了矿工们在地下党的领导下相互扶持、共同反抗工头的庄严斗争,以及体现在这场斗争中的集体意识和团结感的觉醒过程;而鞭笞奴才性格、揭露“精神腐蚀”的短篇《罗大斗的f生》,则从另一个角度凸现了当代民主要求的复杂性和迫切性。至于另一些短篇,即使短得像《滩上》、《草鞋》、《王家老太婆和她的小猪》等,读者从一些细小而精悍的情节中,同样感受到主人公誓死反抗压迫势力和压迫环境的斗争意志,感受到作者一贯把人物、读者和他自己紧紧连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以及为这股力量所穿透的独特风格。这一切都有白纸黑字为证,都已经受过并将继续经受各种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