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文学 > 鹿鼎记(496)

鹿鼎记(496)

作者:金庸

码头旁一个船夫笑道:“这位小总爷,昨晚半夜三更里风雨最大的时候,要雇我们的船出江,说是要寻人,先说给五十两银子,没人肯去,他又加到一百两。张老三贪钱,答允了,可是刚要开船,豁喇一声,大风吹断了桅杆。这么一来,可谁也不敢去了。他急得只大哭。”

韦小宝心下感动,握住双儿的手,说道:“双儿,你对我真好。”双儿涨红了脸,低下头去。

一行来到马超兴的下处,换过衣衫。陈近南吩咐马超兴派人去打听郑公子和冯锡范的下落。马超兴答应了,派人出去访查,跟着禀报家后堂的事务。

马超兴摆下筵席,请陈近南坐了首席,吴六奇坐了次席。要请韦小宝坐第三席时,韦小宝道:“林大哥攻破台湾,地堂刀大砍红毛火腿,立下如此大功,兄弟就是站着陪他喝酒,也是心甘情愿。这样的英雄好汉,兄弟怎敢坐他上首?”拉着林兴珠坐了第三席。林兴珠大喜,心想军师这个徒弟年纪虽小,可着实够朋友。

筵席散后,天地会四人又在厢房议事。陈近南吩咐道:“小宝,你有大事在身,你我师徒这次仍不能多聚,明天你就北上吧。”

韦小宝道:“是。只可惜这一次又不能多听师父教诲。我本来还想听吴大哥说说他的英雄事迹,也只好等打平吴三桂之后,再听他说了。”

吴六奇笑道:“你吴大哥没什么英雄事迹,平生坏事倒是做了不少。当年若不是丐帮孙长老一场教训,直到今日,我还是在为虎作伥、给鞑子卖命呢。”

韦小宝取出吴三桂所赠的那支洋枪,对吴六奇道:“吴大哥,你这么远路来看兄弟,实在感激不尽,这把罗刹国洋枪,请你留念。”吴三桂本来送他两支,另一支韦小宝在领出沐剑屏时,交了给夏国相作凭证,此后匆匆离滇,不及要回。

吴六奇谢了接过,依法装上火药铁弹,点火向着庭中施放一枪,火光闪动,砰的一声大响,庭中的青石板石屑纷飞,众人都吓了一跳。陈近南皱起眉头,心想:“罗刹国的火器竟这般犀利,倘若兴兵进犯,可真难以抵挡。”

韦小宝取出四张五千两银票,交给马超兴,笑道:“马大哥,烦你代为请贵堂众位兄弟喝一杯酒,是我青木堂一点小意思。”马超兴笑道:“二万两银子?可太多了,喝三年酒也喝不完。”谢过收了。

韦小宝跪下向陈近南磕头辞别。陈近南伸手扶起,拍拍他肩膀,笑道:“你很好,不枉了是我陈近南之徒。”

韦小宝和他站得近了,看得分明,见他两鬓斑白,神色憔悴,想是这些年来奔走江湖,大受风霜之苦,不由得心下难过,要想送些什么东西给他,寻思:“师父是不要银子的,珠宝玩物,他也不爱。师父武功了得,也不稀罕我的匕首和宝衣。”突然间一阵冲动,说道:“师父,有一件事要禀告你老人家。”

吴六奇和马超兴知他师徒俩有话说,便即退出。

韦小宝伸手到贴肉衣袋内,摸出一包物事,解开缚在包外的细绳,揭开一层油布,再揭开两层油纸,露出从八部《四十二章经》封皮中取出来的那些碎羊皮,说道:“师父,弟子没什么东西孝敬你老人家,这包碎皮,请你收了。”

陈近南甚感奇怪,问道:“这是什么?”

韦小宝于是说了碎皮的来历。陈近南越听脸色越郑重,听得太后、皇帝、鳌拜、青海大喇嘛、独臂尼九难、神龙教主等等大有来头的人物,无不处心积虑地想得到这些碎皮,而其中竟隐藏着满清鞑子龙脉和大宝藏的秘密,当真做梦也想不到。他细问经过情形,韦小宝一一说了,有些细节如神龙教教主教招、拜九难为师等情,自然略过不提。

陈近南沉吟半晌,说道:“这包东西委实非同小可。我师徒俩带领会中兄弟,去掘了鞑子的龙脉,取出宝藏,兴兵起义,自是不世奇功。不过我即将回台谒见王爷,这包东西带在身边,海道来回,或恐有失。此刻还是你收着。我回台之后,便来北京跟你相会,那时再共图大事。”韦小宝道:“好!那么请师父尽快到北京来。”

陈近南道:“你放心,我片刻也不停留。小宝,你师父毕生奔波,为的就是图谋兴复明室,眼见日子一天天过去,百姓对前朝渐渐淡忘,鞑子小皇帝施政又很妥善,兴复大业越来越渺茫。想不到吴三桂终于要起兵造反,而你又得了这份藏宝图,那真是天大的转机。”说到这里,不由得喜溢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