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故事 >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天女散花

109

释义 原为佛教故事,后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语出《维摩诘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花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花,不能令去。 注释 天女:仙女。 溯...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62

释义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为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常用来比喻目光短浅,仅仅看见眼前的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语出《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溯 源 庄...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弹冠相庆

107

释义 这则成语比喻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多用于贬义。语出汉班固《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注释 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 溯 源 春秋时期,霸主齐桓公有三个近臣,分别是易牙、竖刁、开方。此三人均善于讨好谄媚...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四面楚歌

153

释义 四面楚歌原指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典出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注释 楚:指古代楚国人。 溯...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司空见惯

105

释义 司空见惯这一成语常用来指某些事情很常见,不足为奇。典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刘于席上赋诗,曰: 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注释 司空:古代中央政府里掌管工程的长官。 溯 源 刘禹锡是唐朝时著名的诗人。...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03

释义 比喻野心为人所共知,不需解说。语出《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注释 路人:行路的人,喻指不相干的人。 皆:都。 溯 源 三国时期,曹操临终之前梦见三...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树倒猢狲散

58

释义 树倒猢狲散原意指树倒了,树上的猴子也就散去了,常用来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语出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数典忘祖

144

释义 这则成语指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引申为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典出《左传昭公十五年》:周景王把晋国从始祖唐叔开始,曾不断受过王室赏赐的事一一列举出来,然后讥讽道:...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甚嚣尘上

197

释义 这则成语原指人声喧闹,尘土也飞扬起来了,后多形容消息广泛流传,众人议论纷纷。现在多指反动言论十分嚣张。语出《左传成公十六年》:甚嚣,且尘上矣。 注释 甚:很。 嚣:喧闹。 尘上:尘土飞扬。 溯 源 春秋时期,晋国与郑国作战,晋国强大,郑国不敌...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首鼠两端

178

释义 首鼠两端原指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后比喻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典出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儒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注释 首鼠:踌躇。 两端:两头。 溯 源...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世外桃源

145

释义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地方。典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后遂无问津者。 溯 源...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上方宝剑

154

释义 上方宝剑原指尚方署特制的供皇帝使用的宝剑,持有皇帝所赐上方宝剑的大臣,具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后多用来比喻来自上级的指示,也写做尚方宝剑。 注释 上方:也作尚方,掌管制造供应御用器物的官署。 溯 源 上方,原本是秦、汉时期少府属官,专门制造皇帝...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山中宰相

169

释义 山中宰相指南朝梁时陶弘景,后多用来比喻隐居的高贤。典出唐李延寿《南史陶弘景传》: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溯 源 陶弘景,字通明,为南朝时梁人。据说陶弘景自幼聪敏异常,十岁的时候,因读葛洪《神仙...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丧家之狗

79

释义 丧家之狗原指有丧事人家的狗,因主人守孝而无暇喂养,比喻落魄不得志的人。后来引申为失去主人,无人豢养的狗,比喻失去依靠,无处投奔的人(常用为贬义)。典出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三人成虎

148

释义 三人成虎的意思是城市里本没有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有虎,听的人也就信以为真了。后常用来比喻谣言或讹传广为散播,就会使人相信。这则成语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二》也记载此事。...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三顾茅庐

128

释义 此成语讲的是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典出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注释 顾:...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塞翁失马

155

释义 这则成语比喻虽然一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典出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注释 塞:边...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入幕之宾

177

释义 此成语比喻关系亲近的人或参与机密的人。典出唐房玄龄等《晋书郗超传》: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注释 幕:帐幕,这里指幕府,即古时将帅的府署。 宾:宾客,旧指进入幕府参与机密的幕僚(古...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如鱼得水

68

释义 如鱼得水原意指如同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后比喻得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语出《晏子春秋卷四内篇问下》:臣闻君子如美,渊泽容之,众人归之,如鱼有依,极其游泳之乐。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妥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如椽大笔

86

释义 如椽大笔原意是指像椽子那样大的笔,多用来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典出唐房玄龄等《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 注释 椽:椽子,安在梁上支架屋面和瓦片的木条。 溯 源 东晋时有一个叫王珣的名士,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