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倡“民贵君轻”,常常游说各国君主,希望他们能够施行仁政,爱护百姓,治理好国家。

这天他游说到魏国的都城大梁,拜见了魏国的国君梁惠王。梁惠王很为自己治理国家的政策沾沾自喜,看到孟子,也很想炫耀一番,但却故意假装疑惑,向孟子诉苦说道:“我对于我们魏国,算是尽心尽力了。河内如果遭灾了,我就把一部分百姓迁到河东去,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往河内,让两地的百姓都能够衣食充足;河东遭了灾也是这样。我考察过邻国的政治,没有哪个君主像我这样用心的。可是,为什么邻国的百姓不减少,而我们魏国的百姓也不见增加呢?”说完后,他一脸期待地等待孟子赞同的赞许。

孟子却只看了看他,然后微笑着说:“大王经常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做个比方吧。激烈的战场上两军交战,锣鼓声震天响,双方刀剑刚刚交锋,就有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来了,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就停下来了。结果,跑了五十步就停下来的人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人,‘你们这些胆小鬼,跑得可真是快啊!’”

孟子话音刚落,梁惠王就哈哈大笑了,他说:“跑五十步的这些人真是可笑,五十步和一百步都是逃跑,有什么区别呢?凭什么要去嘲笑别人呢?”

孟子也欣慰地笑了,他接着说:“大王说得很对啊,您能很快明白这个道理,那您的问题也就不难回答了啊!您的魏国其实并不比别的国家强大多少,所以也就不要希望您的百姓比别的国家多了!”梁惠王听了,赞同地点了点头。

最后,孟子还向梁惠王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他主张国君应推行一系列的仁政,保证百姓丰衣足食。如果真的做到了,百姓自然会拥戴他们的君王,而且国家也会慢慢地强大起来。

寓意点拨

梁惠王对自己迁移灾民和运粮救灾的“善政”很得意,然而在孟子看来,这只能说明他的做法比邻国国君好一点,因为这样做只是补救的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使百姓富足起来。因此,魏国远没有像梁惠王以为的那样好,能够吸引别国的百姓蜂拥而至。因此,梁惠王认为自己比其他国君更好,这样的认识和梁惠王自己所否定的五十步笑百步是很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