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个叫傅显的秀才,一门心思刻苦读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平步青云,在朝廷里面做大官。傅显呢,其实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懂得一些文理,也通晓一些医药知识,乡里乡邻要是有点小病小痛的也都去找他,他也很乐意给大家帮忙,但是,他这个人本身性情有点木讷,又有点迂腐迟钝。虽然书读了不少,但是读书从来都是囫囵吞枣,只是了解字面意思,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科举考试年年都参加,但年年都是名落孙山。年复一年,慢慢地他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萎靡不振的老学究。
这天,傅显在村头的大树下正专心致志地读书,几个小孩在他周围追打嬉戏着,孩子们玩得很开心,铜铃般的笑声在他耳际回荡着,他不禁都有点心动了,很想加入其中和他们一起玩耍。大树下面有口井,突然其中有个小孩向井边跑了过来。他大概七八岁的样子吧,似乎对这口井很是好奇,趴在井边伸着头左看看又看看,还捡起小石子扔进去,听那水花溅起的声音,开心得又蹦又跳。傅显认得他,他是邻居魏三家的孩子。傅显意识到了在这里玩耍的危险,他呵斥那孩子,可是孩子正玩在兴头上,一点也听不进去,他环顾四周想找孩子的家长,赶紧拉孩子回去,可是周围一个人也没有。
他很着急啊,就赶紧向魏三家走去,魏三好像不在家,就只看见魏三的妻子在门口的睡椅上睡着了,还轻轻地打着鼾声。他想赶紧叫醒她,转念一想:“圣贤说过,男女授受不亲,男女有别,我不能那么做!”想到这,便蹑手蹑脚地退了出来。
从魏三家出来,他想着得赶快找到魏三,于是逢人便问,是不是有人看到了魏三。半天的功夫过去了,到最后终于打听到了魏三的下落,他高兴地三步并作两步赶了过去。一看到魏三,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快点去找你家孩子吧,他在村头的井边玩呢,很危险,我怎么劝也没用。刚才去你家了,嫂子睡着了,男女有别,我没有叫醒她,这费了半天,可找到你了,赶紧——”魏三一听孩子有事,早就心不在焉了,没等傅显的话说完,就飞一般地向村头跑去了。
可是,还是晚了,还没到跟前,他就看到自己的妻子已经趴在井边痛哭不止了。
寓意点拨
寓言批判了男女有别这类虚伪的封建礼教,也讽刺了迂腐固执地讲究礼节而不知变通的书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