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典小说 > 二度梅全传(75)

二度梅全传(75)

作者:天花主人

梅学士到一处,必亲自细访一回,判断一方。那日到了常州地方,早见府县官员迎接。船只已抵码头,将柩请回府第,随即差人往山东接太夫人回来治丧、开吊。只见那省官员,远处皆是委官员来,那近处的官皆亲自前来祭奠。正是: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却说梅良玉吩咐家人,往山东去接太夫人。在路行程,非止一日,不觉迎接夫人已到常州地方。家人通报良玉,即忙迎接太夫人。太夫人一见,泪如涌泉,遂走至梅公柩前,放声大哭,拜伏于地,不住哀声。于是,良玉才扶起来,便说道:“母亲在上,孩儿久别膝下,不孝之罪大矣!”夫人哭啼啼扯着良玉道:“我儿罢了。”于是,母子各叙离别之情,又抱头大哭,好不伤感。良玉道:“孩儿亲奉圣命,荣葬父亲灵柩,今已选日期,就要治丧开吊。况且孩儿圣命在身,巡视天下,不敢久违。”夫人道:“我儿说得有理,作速着人预备开吊。”

于是,良玉即命人役,搭起棚场,又在祖坟基建立忠烈牌坊,竖起石人石马。忙忙碌碌,有一个多月光景,方才送梅公灵柩安葬。

是日,天色晴朗,百姓拥挤来看,府县各官,亲自在街上照应。只是梅府中排着一对对的执事,乃天下都代巡翰林院学士,又是状元及第,又是当日梅公吏部执事,还有陈府、邹府、邱府三公各衙门的执事,一班班、一队队;随后便是皇上赐的御祭礼,又是在京王亲侯伯驸马、在外文武大小官员的祭礼,齐齐整整,排列满城;到后来便是梅公的灵柩。梅学士穿了麻衣草鞋,哭扶灵柩步行,夫人坐了一乘白围大轿。

街上的人都说道:“当初梅老爷清廉正直,可惜被奸臣害了性命。今天也是皇天不负他父子忠良,今日回来,奉旨归葬,好不风光,真正可羡。”

不言众人赞美,再说梅公的灵柩,已到祖山,只见各官员俱一齐来拜奠了一番,只等吉时,方可下葬。于是,各官方辞回署,梅学士俱一一拜谢已毕。方在墓前建立纪念碑,上写奉旨钦议忠烈牌坊,上刻着“皇恩敕封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光禄大夫梅公伯高讳魁府君大人之墓”,旁边刻着“孝男良玉叩”。于是,在墓旁坟屋内,与老夫人伴了三天,方始拜辞坟墓回府。

次日,又谢众官员与城绅士亲眷已毕。于是,与老夫人商议道:“孩儿有圣命在身,要巡视各省,不敢久住在家,侍奉慈帏。母亲可先同家人进京,孩儿巡视已毕,方能进京交旨复命。”老夫人道:“是。为娘的不日也要收拾进京。只是你今日身荣位重,还有两个恩人未报。”梅学士道:“孩儿因爹爹归葬之事,未曾提及:书童替死一节孩儿已经奏过圣上,圣上道忠孝节义,出于我家,赐了一道诰封,与他墓前追封,以为恩人之报耳!再者屠申,孩儿将他带在身边,有相当的缺,孩儿即当报答。”夫人道:“我儿言之有理。”便唤屠申过来,吩咐了。

于是,梅学士择了吉日,差人备下船只,送老夫人进京。然后住了两日,发牌起程。先至仪征县巡视,遂换了便服进去私访,只见六街三市依然仿佛,不觉想起当年喜童替死,弗然流下泪来。一面走至茶坊酒肄之中答话,问了民情。谁知这新任的县官是卢杞的门生,姓史。梅学士回至船中,便差了巡捕官领了一支令箭,将知县提到。那知县只吓得魂不附体,战战兢兢,跪在船头之上,连连磕头道:“卑职不知按台驾临,实该一死。”梅学士道:“本院代天巡狩,又着军民肃静,今闻知你欲代同党之人,本当拿问。姑念你无大过,令你速回原籍,将印信交来。”那史知县连连磕头道:“卑职速速回衙,取了印信,送至梅按院。”船上又叩谢了,方回去,连夜将家眷着人送回原籍,自己却候新官到任交待不提。

再言梅学士唤过屠申说道:“恩人请上,我梅良玉受莫大之恩,无以为报。今将此知县任你,聊补恩于一隅耳!”屠申道:“小人乃何等之人,怎当为民社之事?”梅学士道:“恩人不必推阻,本院还有一事相烦。”屠申道:“大人有何吩咐,小人敢不效劳?”梅学士道:“非为别事,乃当日喜童替了本院之死,今现葬于北门之外。你在此为官,可以相照,起建碑坊坟墓,恩人若有次子,承继一位与彼,以接其彼之香烟后嗣。”

于是,查出天子所赐喜童的敕书并县印,俱交与屠申。屠申速速接过来,叩谢梅学士提拔之恩,方换了冠带朝衣。梅学士代他写了论帖告示,晓谕本县书吏,择日上任。典史知县交待已毕,那史知县回籍去了。屠知县着了衙役门人并地方上的干人知喜童坟墓,搭起棚厂,亲自来请梅学士到坟上祭奠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