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见有个异兽,宛似牛形,头上戴着帽子,身上穿着衣服,有一小童牵着,走了过去。唐敖道:“请教九公,小弟闻当日神农时白民曾进药兽,不知此兽可是?”多九公道:“此正药兽,最能治病。人若有疾,对兽细告病源,此兽即至野外衔一草归,病人捣汁饮之,或煎汤服之,莫不见效。设或病重,一服不能除根,次日再告病源,此兽又至野外,或仍衔前草,或添一二样,照前煎服,往往治好。此地至今相传。并闻此兽比当日更广,渐渐滋生,别处也有了。”林之洋道:“原来他会行医,怪不得穿着衣帽。请问九公,这兽不知可晓脉理,可读医书?”多九公道:“他不会切脉,也未读过医书,大约略略晓得几样药味。”林之洋指着药兽道:“俺把你这厚脸的畜牲!医书也未读过,又不晓得脉理,竟敢出来看病!岂非以人命当耍么!”多九公道:“你骂他,设或被他听见,准备给你药吃。”林之洋道:“俺又不病,为甚吃药?”多九公道:“你虽无病,吃了他的药,自然要生出病来。”说笑间,回到船上,大家痛饮一番。
走了几时,这日风帆顺利,舟行甚速。唐敖同林之洋立在柁楼,看多九公指拨众人推柁。忽见前面似烟非烟,似雾非雾,有万道青气,直冲霄汉,烟雾中隐隐现出一座城池。林之洋道:“这城倒也不小,不知是甚地名?”多九公把罗盘更香望一望道:“据老夫看来,前面已到淑士国了。”唐敖道:“小弟只觉这青气中含着一股异味,九公可知其详么?”多九公道:“老夫虽路过此地,因未近观,不知是何气味。”林之洋道:“青属甚味,难道书上也未载着么?”唐敖道:“案五行五味而论,东方属木,其色青,其味酸。不知彼处可是如此?”林之洋望着迎面嗅了一嗅,把头点了两点,道:“妹夫这话,只怕有些意思。”说话间,相离甚近,惟见梅树丛杂,都有十数丈高。那座城池隐隐跃跃,被亿万梅树围在居中。
不多时,船已收口。林之洋素知此地不通商贩,并无交易,因恐唐敖在船烦闷,所以照会众水手在此拢岸,将船停泊,三人约会同去。多九公道:“林兄何不带些货物?设或碰着交易,也未可知。”林之洋道:“淑士国从来买卖甚少,俺带甚物去呢?”多九公道:“若据‘淑士’两字而论,此地似乎该有读书人。要带货物,惟有笔墨之类最好,并且携带也便。”林之洋点头,随即携了一个包袱。三人跳上三板,众水手用棹摆到岸边,一齐上岸。穿入梅林,只觉一股酸气,直钻头脑,三人只得掩鼻而行。多九公道:“老夫闻得海外传说,淑士国四时有不断之齑,八节有长青之梅。齑菜多寡,虽不得而知,据这梅树看来,果真不错。”过了梅林,到处皆是菜园,那些农人,都是儒者打扮。走了多时,离关不远,只见城门石壁上镌着一副金字对联,字有斗大,远远望去,只觉金光灿烂。上面写的是: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多九公道:“据对联看来,上句含着‘淑’字意思,下句含着‘士’字意思。这两句却是淑士国绝好招牌,怪不得就在城上施展起来。”唐敖道:“此地国王,据古人传说,乃颛顼之后。看这景象,甚觉儒业,与白民国迥然不同。”来到关前,只见许多兵役上来。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1]《公羊》:《春秋公羊传》的简称,公羊高作,解释《春秋》的书。
第二十三回
说酸话酒保咬文
讲迂谈腐儒嚼字
话说三人来至关前,许多兵役上来,问明来历,个个身上搜检一遍,才放进去。林之洋道:“关上这些囚徒竟把俺们当作贼人,细细盘查。可惜俺未得着蹑空草,若吃了蹑空草,俺就撺进城去,看他怎样!”三人来到大街,看那国人都是头戴儒巾,身穿青衫,也有穿着蓝衫的。那些做买卖的,也是儒家打扮,斯斯文文,并无商旅习气。所卖之物,除家常日用外,大约卖青梅、齑菜的居多,其余不过纸墨笔砚,眼镜牙杖,书坊酒肆而已。唐敖道:“此地庶民,无论贫富,都是儒者打扮,却也异样。好在此地语言易懂,我们何不去问问风俗?”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也有写着“贤良方正”的,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也有“聪明正直”的,也有“德行耆儒”的,也有“通经孝廉”的,也有“好善不倦”的。其余两字匾额,如“体仁””好义”“循礼”“笃信”之类,不一而足。上面都有姓名、年月。只见旁边一家门首贴着一张红纸,上写“经书文馆”四字。门上有副对联,写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