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典小说 > 镜花缘(13)

镜花缘(13)

作者:李汝珍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1]发科发甲:指科举考试应试得中。

[2]弘道: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底本作“宏道”,作者为避清高宗弘历的讳,将“弘”改为“宏”。今改回作“弘”。

 

第八回

弃嚣尘结伴游寰海

觅胜迹穷踪越远山

话说唐敖向林之洋道:“舅兄,你道为何女子读书甚妙?只因太后有个宫娥,名唤上官婉儿,那年百花齐放,曾与群臣作诗,满朝臣子都作他不过,因此文名大振。太后十分宠爱,将他封为昭仪。因要鼓励人才,并将昭仪父母也封官职。后来又命各处大臣细心查访,如有能文才女,准其密奏,以备召见,量才加恩。外面因有这个风声,所以数年来无论大家小户,凡有幼女,莫不读书。目今召见旷典虽未举行,若认真用功,有了文名,何愁不有奇遇?侄女如此清品,听其耽搁,岂不可惜?”吕氏道:“将来全仗姑夫指教。如识得几字,那敢好了。但他虽未读书,却喜写字,每日拿着字帖临写,时刻不离。教他送给小山姐姐批改,他又不肯。究竟不知写的何如。”唐敖道:“侄女所临何帖?何不取来一看?”林婉如道:“侄女立意原想读书,无奈父亲最怕教书烦心,只买一本字帖,教俺学字。侄女既不认得,又不知从何下笔,只好依样壶卢,细细临写。平时遇见小山姐姐,怕他耻笑,从未谈及。今写了三年,字体虽与帖上相仿,不知写的可是?求姑夫看看批改。”说罢取来。

唐敖接过一看,原来是本汉隶。再将婉如所临,细细观看,只见笔笔藏锋,字字秀挺,不但与帖无异,内有几字,竟高出原帖之上。看罢,不觉叹道:“如此天资,若非宿慧,安能如此?此等人若令读书,何患不是奇才!”林之洋道:“俺因他要读书,原想送给甥女作伴,求妹夫教他。偏这几年妹夫在家日子少。只好等你作了官,再把他送去。谁知去年妹夫刚中探花,忽又闹出结盟事来。俺闻前朝并无探花这个名号,是太后新近取的。据俺看来,太后特将妹夫中个探花,必因当年百花齐放一事,派你去探甚花消息哩。”唐敖道:“小弟记得那年百花齐放,太后曾将牡丹贬去洛阳,其余各花至今仍在上苑。所有名目,现有上官昭仪之诗可凭,何须查探?舅兄此言,未免过于附会。但我们相别许久,今日见面,正要谈谈,不意府上如此匆忙。看这光景,莫非舅兄就要远出么?”林之洋道:“俺因连年多病,不曾出门。近来喜得身子强壮,贩些零星货物到外洋碰碰财运,强如在家坐吃山空。这是俺的旧营生,少不得又要吃些辛苦。”

唐敖听罢,正中下怀,因趁势说道:“小弟因内地山水连年游玩殆遍,近来毫无消遣。而且自从都中回来,郁闷多病,正想到大洋看看海岛山水之胜,解解愁烦。舅兄恰有此行,真是天缘凑巧。万望携带携带!小弟带有路费数百金,途中断不有累。至于饭食舟资,悉听分付,无不遵命。”林之洋道:“妹夫同俺骨肉至亲,怎说船钱饭食来了!”因向妻子道:“大娘,你听妹夫这是甚话!”吕氏道:“俺们海船甚大,岂在姑爷一人。就是饭食,又值几何?但海外非内河可比,俺们常走,不以为意,若胆小的,初上海船,受了风浪,就有许多惊恐。你们读书人,茶水是不离口的,盥漱沐浴也日日不可缺的。上了海船,不独沐浴一切先要从简,就是每日茶水也只能略润喉咙,若想尽量,却是难的。姑爷平素自在惯了,何能受这辛苦!”林之洋道:“到了海面,总以风为主,往返三年两载,更难预定。妹夫还要忖度。若一时高兴,误了功名正事,岂非俺们耽搁你么?”唐敖道:“小弟素日常听令妹说:‘海水极咸,不能入口,所用甜水,俱是预装船内,因此都要撙节。’恰好小弟平素最不喜茶,沐浴一切更是可有可无。至洋面风浪甚险,小弟向在长江大湖也常行走,这又何足为奇?若讲往返难以刻期,恐误正事,小弟只有赴考是正事,今已功名绝望,但愿迟迟回来,才趁心愿,怎么倒说你们耽搁呢?”林之洋道:“你既恁般立意,俺也不敢相拦。妹夫出门时,可将这话告知俺家妹子?”唐敖道:“此话我已说过。舅兄如不放心,小弟再寄一封家信,将我们起身日子也教令妹知道,岂不更好?”

林之洋见妹夫执意要去,情不可却,只得应允。唐敖一面修书央人寄去,一面开发船钱,把行李发来。取了一封银子以作舟资饭食之费。林之洋执意不收,只好给了婉如为纸笔之用。林之洋道:“姑夫给他这多银子,若买纸笔,写一世还写不清哩!俺想妹夫既到海外,为甚不买些货物碰碰机会?”唐敖道:“小弟才拿了银子,正要去置货,恰被舅兄道着,可谓意见相同。”于是带了水手,走到市上,买了许多花盆并几担生铁回来。林之洋道:“妹夫带这花盆,已是冷货,难以出脱。这生铁,俺见海外到处都有,带这许多,有甚用处?”唐敖道:“花盆虽系冷货,安知海外无惜花之人?倘乏主顾,那海岛中奇花异草,谅也不少,就以此盆栽植数种,沿途玩赏,亦可陶情。至于生铁,如遇买主固好,设难出脱,舟中得此,亦压许多风浪,纵放数年,亦无朽坏。小弟熟思许久,惟此最妙,因而买来。好在所费无多,舅兄不必在意。”林之洋听了,明知此物难以退回,只得点头道:“妹夫这话也是。”不多时,收拾完毕。大家另坐小船,到了海口。众水手把货发完,都上三板[1],渡上海船。趁着顺风,扬帆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