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典小说 > 《杨家将评书》(郝艳霞版)(8)

《杨家将评书》(郝艳霞版)(8)

作者:郝艳霞

“皇侄上殿所为何事?”

“杨家父子不知犯了何罪,要一齐开刀问斩?”

“令公纵子行凶,劈死国舅,杀死官兵,理当处死。”

“叔皇可知七郎为何劈死潘豹?那潘豹仗势欺人,竟敢在大街上辱打郡主,这才惹恼七郎怒劈潘豹。”

太宗道:“就是打了郡主,也不该劈国舅。有道是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既然杀人,就当偿命。”

八王说:“叔皇要三思而行。其一,杨七郎乃是挂号打擂,并为私自登台,因此,潘豹死有应得;其二,杨家父子乃忠良将,也曾救过圣驾,立下十大汗马功劳;其三,此时北辽进犯,朝廷正在用人之际,如此杀害忠良,谁人还保宋室江山?如今潘豹已死,不能复生,杀了七郎,损伤武将,于朝何利?依儿臣之见,不如将他父子赦免,叫他们出征便关区扫灭北辽。”

太宗一听,觉得八王言之有理。只是碍于太师情面,不好立时赦免。思索片刻,便像潘仁美使眼色。

那潘洪老贼一见八王来到,就知道不妙。因为八王手中的凹面金锏可以上打君,下打臣,谁要惹恼了八王千岁,他用凹面金锏打死白打!八千岁上殿这番话说得句句在理,想驳又驳不了,一见皇上朝他使眼色,便明白了用意。他暗想,赶快顺风转舵,送个人情,待日后寻机再抱此仇。于是,上前奏道:“既然八王千岁出面讲情,就请圣上赦免杨家父子,老臣当以大局为重,不再计较就是。”

太宗听了此话,下旨赦免。至此,一场风波才算平息。八王千岁赵德芳,以理据争救忠良,杨家父子上金殿,谢主隆恩站一旁。太宗说:“众爱卿,那北辽兴兵太狂妄,要夺取宋室锦绣家邦。三国舅一死谁挂帅?”潘仁美抢步上前尊:“吾皇,臣愿挂印为元帅,去扫狼烟降辽邦。”太宗说:“朕准你扫北来挂帥,潘仁美心里早有奸谋计,尊声:‘万岁听端詳,先锋当选今公杨老将,一口金刀威名天下扬,他南征北战东杀西挡,出生入死饱经风霜。更有那七郎八虎是猛将,有谁不知这八条枪?征北辽定能势如破竹打胜仗,高唱凯歌早日还乡。”太宗说:“正合孤的心意,杨家将为先锋去战辽邦。”老令公此时看了看八千岁,八贤王已经明白了为的哪一桩,潘哄抢先讨了帅印,故意叫令公把先锋当,想官报私仇害忠良。想罢上前走几步,口尊:“万岁,我有本章,潘、杨两家俱是武将,都官居高位在朝纲怕的是两家彼此失了和气,因小失大会使国家遭殃。将帅要不和怎能把敌挡?丢掉汴梁就要君死臣伤。倒不如御驾出征亲临疆场,万马营中好监管潘、杨。小王也要跟随前往,鞍前马后陪伴叔皇。”

太宗听了八王一席话,觉得有几分道理,就答应御驾亲征。潘仁美心中暗骂道:“赵德芳啊赵德芳,你出的这个主意分明是和老夫作对,你陪伴君王是假,保护杨家是真!也罢,只要我兵权在手,随机应变,一定能找到机会为我儿报仇雪恨!”

此时,宋王叫潘洪领旨挂帅,带十万大兵准备出征,然后卷帘退朝。

老太君得知八王救下令公父子,早已带八姐、九妹和郡主。等令公父子说明一切,全家听说太宗和八王跟随出征,才比较放心。令公吩咐设摆酒宴招待任秉任堂惠,酒后任秉和六郎一夜长谈。第二天,任秉告辞回云南,老太君又送了一些路费,六郎派人到任秉住的店房把他的马取来,然后送任秉出汴梁。任秉说:“六哥,出征要多加保重。小弟祝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六郎说:“多谢贤弟吉言,贤弟也要多加保重!”

说罢,二人洒泪而别,一直到任秉连人带马都无踪影了,六郎才拨马回城。

过了几天,潘洪差人送信说:“明日校场点兵,后天五更起兵出征。”

到了出兵之日,天交四更杨家众将已全身披挂。太君嘱咐他们要对潘洪多加小心。父子九人一口金刀、八杆长枪直奔校场。潘洪早已把十万大军点齐,令公父子上点将台见过潘仁美。不多时,太宗和八王驾到,保驾官还有东平王高怀德、汝南王郑印、金鞭王呼延赞、长胜王史彦超、开国王曹滨、护国王曹汉、安乐王张光远、镇国王石横、保国王石守信,再加上火山王杨令公,正是“十大王”。八王赵德芳还带着御总兵杨景邦。潘洪带众将接驾已毕,就传令先锋接印。令公接过先锋印后,潘洪传令:“杨令公,你是先锋官,先锋先锋,遇事先行,逢山开路,遇水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