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小说 > 《大生意人》 > 正文 三 内部消息价值千金

三 内部消息价值千金

郝老爷从省城带来一个消息,说是乔鹤年出人意料地完成了赈灾的差事,布藩台原本说好是要给他个州县的实缺,临了却又变了卦,只派了一个新安江水路巡察使的差事。乔鹤年一奉委便接了修码头的差事,期限甚是紧张,所以不能亲来古家村,就托郝老爷给古平原送个信儿。

“换成别人非气病了不可。”郝老爷不满地说,“稳稳当当的缺,变成了随时可撤的差,难为乔大人面无愠色地受了委札。”

古平原却立时表示了赞赏:“能忍便是过人之处。为官和经商的道理是一样的,见客三分笑,才能把生意做好。我们生意人的客自然是主顾,官场中人的客就多了,治下的百姓,周围的同官,顶头的上司,哪一样不周到都不行,都会出事。”

“哎呀!”郝老爷大是讶异,“古老弟,你没做过官儿,可这话说得倒真是透彻。所以别看官老爷出外坐轿,大锣一响威风八面,其实有苦自家知。就像如今乔大人做的这个官,三年不到已经换了好几任了。”

新安江这条水道,航路繁杂,有漕帮的粮船,有江南大营运兵的兵船,有往来徽浙之间的客船,还有浙江首府杭州的官船。特别是官船,里面坐的都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巡察使是七品,遇上了必得登船参拜。新安江上来往的官船每天至少有十几艘,为了避免这种麻烦,水路巡察使都要告诫船夫一遇到官船,先远远拐进分岔的航道躲避,但一条大江平坦如镜,总有躲不开的时候,这时候就不仅要上船招呼拜会笑脸相迎,还要有所开销,至少是主人一桌燕翅席,连同下人也要打点一番,每次没个十两银子下不来,一年到头花费着实可观。

“巡察使的俸禄是每月十五两银子,你猜这笔开销从何而出?”郝老爷这一问,古平原会意地微微一笑。

这不必问,所谓悖入悖出,在官船上花的钱又不能报公账开销,结果必定是从过往粮船和客船上横加需索。水手一向抱团,性格又多彪悍,等到最后惹了众怒,船家聚众停船堵塞水道,则上头必定要撤某人的差来平息风波,这也就是为什么三年换了好几任官儿的原因。

“然则后来者上任,必定也要走这条老路,这种差实在应该叫‘灾官’。所以我说乔大人得了还不如不得。眼下,上头又说新安江上大大小小几十个码头都年久失修,限乔大人上任一个月之内把码头整修好,拨下来的公款一点富余没有,要是不能紧着花,搞不好最后还有亏空,真正是没意思透了。”

“唔。”古平原像是发现了什么,不住地喃喃自语道:“修码头……亏空……”

过了几日,古平原把弟弟找到自己房里,交给他二百两银子。

古平文不解其意,古平原道:“平文,本来我还愁分身乏术。你既然愿意经商,那我便分配你一个差事。你拿着这笔钱,到潜口镇上开一间杂货店。”

“啊!”古平文没想到哥哥一张口就要自己去开店做掌柜。

“你放心,店址我已经选好租了下来,虽说铺面不大,但地点却是在镇上最热闹的街里。伙计我也已经雇了两个,一个机灵一个勤快,都干过店伙,肯定是好帮手,我还请了族里的一位亲戚去帮你进货。这样你到了店里,只是负责把出入账记好,简单得很。”古平原知道他心里害怕,先给他去去疑、壮壮胆。

“大哥,你这些日子不吭不哈做了这么多事啊?”古平文张大了嘴,忽又有些自惭,“只怕小妹说得对,我可没大哥有本事,原本以为帮大哥做生意就是管管茶园呢。”

“茶园我自己来打理,杂货铺以待人接物为主,你性格腼腆,要学做生意,正该到这样的地方历练。不过这间杂货铺,历练不是主要的,赚钱也不是主要的。”

一句话又把古平文说糊涂了:“那,那还开它干嘛?”

“自然有用处。”古平原拉着二弟坐下,有一番开导的话要说,“我打个比方说,如果你与隔壁的店铺同时经营马草,每家店铺每日卖的马草价格大体相同,所卖出的物量也不相上下,这样的买卖十年二十年做下来,是你赚得多,还是隔壁赚得多?”

古平文毫不迟疑地答道:“这自然差不多。”

“对了,别说十年八年,就是百八十年地做下去,结果也都一样,他赚一些你也赚一些,勉强维持生意罢了。”

“大哥,你到底想说什么?”古平文困惑地问。

古平原先不理他,自顾自说下去:“好,忽然有一天,朝廷要在附近用兵,要大批的马草,只要你能供得上,朝廷照单全收不说,价格还一律从优。这时候你与隔壁店铺会怎样?”

“当然是争先去收马草然后卖给官军喽。”

“那要是这个消息你知道,隔壁却不知道呢?”

“那,那我自然赚的比他多,而且还要多许多,这笔买卖做完,说不定我就能把他的店铺给并了。”

古平原笑笑:“那为什么你能并了他的店铺呢?”

不待古平文回答,他先就自答道:“因为你的消息比他灵通,你的反应就比他快,你的反应比他快,自然能比他先赚到钱。更何况,马草要是被你抢先一步收光了,他就是知道了消息也晚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你赚大钱。所以一个消息,可能就决定一家店铺的存亡,就看你是先知道,还是后知道,或是根本不知道。”

说到这儿,古平文慢慢听出点门道了,试探地问:“大哥是要我到镇上打探消息?”

“不错。”古平原肯定地点点头,“杂货店里来往的人最多最杂,消息也最广最快,我把店铺安排在镇上最热闹的街里就是此意,等将来我们的生意慢慢做大了,我还要把店铺开到府城甚至省城去,那才真是四面八方的消息灵通呢。”

“等到了那个时候,大哥你就派别人去吧,我可做不了省城的买卖。”古平文老实地说。

古平原被他逗得一笑:“哪个生下来就会做买卖,我这几招都是在关外时与来买人参、买毛皮的南北客商闲聊时偷学的,你用心做生意,虽是小本买卖,里面的道理是一样的,过上几年就赶上大哥了。”

古平文红着脸答应着,古平原又将紧要处细细嘱咐一遍,这才将本家的那位亲戚请来,让他陪着古平文一同前往镇里。

等到店里的家具货架准备妥当了,古平原却迟迟不放话让铺子进货开张,而是一遍又一遍往码头跑。到了码头就找乔鹤年,乔鹤年督促工匠本来忙得不可开交,可说也奇怪,一见了古平原来,便邀上郝老爷一起钻到工棚里秘密交谈。

如此几次下来,古平原告诉弟弟,把徽州府内所有能做缆绳用的麻绳都买下来,同时杂货店的进货暂时以船上的应用之物为主。古平文懵懵懂懂,两个伙计却肚里暗笑,潜口镇距离新安江码头不近,无缘无故谁会到这儿来买缆绳,看来新东家是个不懂做生意的人,只怕这杂货铺子开不长。

等到开业那一天,鞭炮放了十几挂,舞过狮子拜过财神,三盘六供依次排放整齐,最后是店东古平原亲手揭开匾额上红布,蘸着浓浓的墨汁,将“平记”的“记”字上面空着的一点填上,便是开张大吉了。

这店虽小,是古平原自己开的第一家买卖,他心里不能不激动,呆呆地望了半晌,回想这几年的遭遇,一时间真是五味杂陈,滋味难辨。但是大喜的日子不易多想往事,他很快回过神,指挥着弟弟和伙计招呼客人。

周围围了不少人,看热闹的也有几十个,可是大都是等着看笑话。本来嘛,杂货铺卖油盐酱醋针线碗筷,这些东西一定有人买,甭管有没有老主顾,只要老实做生意,不愁没有买卖。可是“平记”用大笔的银子进缆绳,这种生意经谁都没听说过,缆绳这种东西老百姓哪有用处,这姓古的也不知发什么疯,偏偏进这种货,看来他今天是开不了张。

也有不少人进店逛逛,发觉除了缆绳,还有不少跑船的应用之物,像船上生火做饭的铁架锅,修补船帆的大号针线,这些都不是寻常杂货铺能用上的,不免就有人冷嘲热讽。

“这店开错地方了吧,开在码头上还差不多。”

“莫非是五行缺土,非要把水路上的店开在山里。”

说的人越来越没有顾忌,笑声也越来越大,古平文面皮薄,红着脸在旁尴尬地站着,两个伙计见没生意可做,鼓着腮帮子站着,反正东家不急,自己当伙计的也不必着急。

古平原却始终颜色不变,脸上笑呵呵地,冲着进店的顾客拱着手,眼睛却不时望向街上。就这样过了大概一个时辰,一个正经来买东西的人都没有,古平文自觉又羞又臊,甚至有些埋怨大哥。正在这时,古平原眼睛一亮,冲着街上的一个人走了过去。

“这位老哥请了。”他冲人家拱拱手,那人也赶紧回礼。

“你们这儿是不是有家平记杂货铺啊?”

“这话可巧了,鄙人就是平记的东家。”

“哎,那我问一句,你这儿有没有缆绳?”

还真有人来买缆绳,一句话问得周遭众人睁大了眼,古平文还当自己是听错了,想了想没错,问的就是缆绳。他深怕放走了这个主顾,赶紧从柜台里出来迎了上去。

“有,有。您要多少有多少。”

那人说了个尺寸,古平文便带着他往后院去截,伙计也赶紧跟了上去。

“嘿,还真有人跑到镇上来买缆绳,啧啧。”有人咂着嘴。

“芥菜子掉在针眼里——碰巧而已!他要是还能卖出一条去,今天中午,你随便挑地方,我做东。”

但是这人的东道做定了,不出一上午,接二连三有人来买缆绳,把这一条买卖街上的大小店主瞧得是瞠目结舌,后来大家也看出来了,这些人大都是水手打扮,可是为什么江上的船夫会大老远跑到潜口镇上,指名道姓来“平记”买缆绳这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总而言之,一天的生意做下来,这条街上其余的买卖不提,单是十多家杂货铺的掌柜个个看的是直咽唾沫。古平文连同两个伙计乐得嘴都合不上了,伙计说也看过好多家开张的买卖,从没有第一天就这么红火的。

关门上板之后,古平原也做了个东道,与弟弟一起请两个伙计好好吃了一顿,算是慰劳。他明天就要赶回古家村照料茶园,席上把生意重重拜托给两个伙计。古平文不以为然,两杯酒下肚,摆着手道:“大哥,你放心,像今天这样,咱们的生意还有什么难做的。不出几个月,我非并一家铺子给你瞧瞧不可。”

古平原正在给伙计敬酒,听了这话,心里很不高兴,但是面上没有露出来。

等让两个伙计走了,古平文喜笑颜开地拿起账簿,“大哥,你知不知道今儿一天赚了多少银子?”

“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古平原面色平缓下来,静静地看着兴高采烈的弟弟。

古平文正在兴头上,冷不丁听了这句话,当时就怔了一下。

“倒是你,想没想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远道来买缆绳,我又为何会未卜先知让你预先进了这么多的货?”

“这……”这一天生意好得不得了,古平文得意之余,根本就没来得及想这件事。

“还记不记得我提过那两家店同卖马草的例子。”

“记得。”

“一旦有了机会要把握住,可是若无机会呢,就一直等下去?”

古平文疑疑惑惑地问:“大哥,你的意思是……”

“没有机会时要懂得变出一个机会来。我下面说的话你要放在肚子里,不可泄露出去。”

原来这一次的买卖完全是古平原和乔鹤年设计的结果。乔鹤年修整码头,在古平原的建议下,将码头向岸边缩了4尺,这样省工省料,而且一旦发水,码头不易被冲毁,是个长治久安的好法子,向上一报,立时就得到了藩司衙门的首肯。

这码头缩短了,水里原先的码头暗桩却仍在,船要离远些停,缆绳就要变长。古平原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把徽州府内所有的缆绳都买了下来,而且安排好了时间,就在码头修整完工的日子,“平记”也就开了张,船夫要换新缆绳,打听之下知道都被潜口镇的平记收了去,那就无怪乎亟亟寻了来。

“缆绳是磨损易耗之物,隔几个月就要换,新安江上来往船只何止千艘。这买卖还有得做呢,别人也有得眼红,平文,你的眼睛不要只看着账簿,更不要得意忘形,免得更招人妒。”

古平文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讷讷道:“是。可是大哥,这么做是不是有点……”

“有点亏心?”古平原笑了,“我就猜到你会这么想。往日码头被水冲毁,都要加收来往船只的厘金来重修,如今码头缩短就更加坚固,再发洪水也不怕了,虽然这些船因此换了缆绳,可是从长远看却省了不少银子,其实是船夫们占了便宜。”

“船夫占了便宜,我们也赚了钱,那岂不是皆大欢喜。”

“对,生意正该这样去做。做生意要赚钱不难,可是赚了人家的钱还要让人家高兴,这就不简单了。平文,生意之道千变万化,以一个‘诚’字打底,手腕却要灵活。所谓‘诚’,如今缆绳被咱们买断了,可是不能囤积居奇,更不能以次充好,而是要把眼光放在拉主顾上。所谓灵活,就是要不拘一格,要知道处处皆是商机,就看你有没有这个眼光和胆识了。”

他看弟弟怔怔地听着,知道他往心里去了,满意地点点头,接着道:“我们虽然占住了这个独门生意,可是过些时日必定有人也进缆绳与咱们争利,能不能利用眼下这个优势,在新安水道上把‘平记’的招牌创出来,就全看你的了。”

古平文听着大哥的嘱托,一改方才有些张狂的态度,抿着嘴低下头认认真真地回了句:“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行,可我一定好好做。”

“少爷,这万万不可。您这么做,非把老爷太太气坏了不可。”

位于北京西城的李家宅邸在京城里面是数一数二地豪奢,建筑用的粘连法,将四个大宅用穿堂过道组成一处,比王府还要大,却又不违制。虽然碍于规例不能用明黄琉璃瓦,但高手匠人巧夺天工,专门烧制了一种变色琉璃,大白天阳光一晃就是明黄色,可要是凑近了细看,其实是土黄色,这样任谁也挑不出毛病,光这一套瓦就花了不下十万两银子。故此京中有谚:“黄河水多,李家金多,黄河水流千里,李家宅望无边。”

李万堂的贴身听差李安此时站在李府的台阶上,不住地躬身施礼,脸上的神色十分惶急。

“让开!”说话的人声音又冷又硬,正是李家的大少爷,“李半城”的独子李钦。就见他的脸板得像块石头一样,挺身往内宅走,却被李安不顾一切地挡在门前。

“少爷,您把这身衣服脱了吧,这老爷太太都七旺八旺的,您说您这副打扮进去,这、这像什么样子。”说着,李安往左右使了个眼色,“快来,伺候少爷更衣。”

“谁敢!”李钦大吼一声,恶狠狠地盯着李安,“你不过是个奴才,是我家养的一条狗,爷高兴就赏你口吃的,不高兴就让你滚!就凭你也敢拦着我进家门,你让不让开?不让我可揍你了!”

李钦说着就要动手,眼看就要闹得不可开交,就听照壁处有人咳嗽一声,一个沉静的声音响起,“你闹够没有?”

李安赶紧回身,垂手站立。口中恭敬地道:“老爷。”门房、马夫以及门口的一应下人皆是如此,唯有李钦还梗着脖子,但也不由自主地放松了攥紧的拳头。

李万堂缓步迈出大门,上下打量了一下李钦,立时沉下了脸:“你是死了爹还是没了娘,平白无故地穿孝袍扎麻绳,莫非是疯了不成!”

“我、我……”在李万堂的呵斥下,李钦眼神里稍稍露出一丝畏惧,但很快一昂头,“我是替张大叔戴孝,他没儿没女,他、他是为救我死的!”

李万堂听了没言声,这时候从后宅跑出来一个丫鬟,有些畏缩地看了一眼李万堂。

“什么事?”

“夫人说,让少爷快把孝袍子脱了。死一个伙计而已,哪有东家为伙计戴孝的道理,这般胡闹,传出去简直惹人笑话。”

“我不脱!”李钦听了闷声吼道。

李万堂看了一眼门外越聚越多的人群,面无表情地说了句:“你进去告诉夫人,就说我知道此事了。”

等那丫鬟进去了,李万堂走前几步,站到李钦身边,一抬手,李钦下意识地一避,还以为李万堂要当众责打自己。谁知李万堂伸出手来,只是给他理了理孝袍衣襟,紧了紧那根已经发松的麻绳。

“既是代子女尽孝,那么别忘了七七四十九天之期。”李万堂说完这句话,转身进了内宅,留下李钦傻傻地站在当场,亦真亦幻,还以为自己是听错了。

“老爷,这怕不妥吧。”李安跟进了内宅,一路随在李万堂身后,惴惴不安地说。

李万堂在荷花缸前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他一眼。

“外间物议且另当别论,夫人那里怎么交代。”李安窥着李万堂的脸色。

“你说反了。外间物议才是应该考虑的事情。你派家人出去,把李家公子为京商大掌柜服丧的事儿传遍四九城,越快越好。”

“啊?!”

“还有,3天之后在京商会馆安排一场祭祀,通知各家东家、大掌柜都来,我要为张广发办一场公祭。”

“老爷,虽说张广发死在公事上,不过毕竟有辱使命,这样做岂不是把我们惨败给晋商票号的事儿都漏了出去吗?”

李万堂并没有说话,只是伸出一根手指,轻轻敲了敲缸沿,缸里的金鱼以为是喂食,纷纷围拢过来。

李安看着,目中忽然露出恍然钦佩的神色,“老爷,我懂了,我这就去安排。”

李万堂在庭院里停了一会儿,静静地思考着什么,仆人们素知他的性子,这时候是不许人来打搅的,不过有一个人是例外,后宅的丫鬟怯生生走过来,说夫人有请,李万堂这才有些不情愿地移步进了后宅。

刚一进内宅庭院,就听“咣”地一声大响,从正房里丢出一件瓷器,摔在院子当中的水磨青砖上,登时粉碎。

那是李万堂平素最喜欢的五子莲芯青花瓶,宋时传下来的东西,是蔡京把玩过的恩物。这瓶制作精良,薄得透亮,一千多年了,历代主人都是珍视无比,连个岔口都没碰损,结果今日却在李太太的一挥之下了了账。

不用问,这准是李太太派人在门口守着,见李万堂来了特意摔给他看的。下人们都吓呆了,李万堂却丝毫不见动怒,只是仔仔细细盯着那堆瓷片,像是要把它的样子印下来,过了好一阵儿才慢慢开口吩咐一声:“扫扫。”便走进了屋里。

进来是个极宽敞的大厅,两边一处是李氏夫妇的卧房,一处是值夜丫鬟待的房间。坐在厅中的大理石圆桌旁的便是李太太,她穿着苏绸细纺的八宝裙,手里抱着她养的那只叫“青奴”的波斯猫,此刻虽然横眉立目但是依稀能看出年轻时也是一个美人儿,两边丫鬟仆妇垂手侍立,别说抬头,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李太太明知道李万堂进来,却不说话,抚摸“青奴”身上浓密的长毛,把李万堂晒在一边。

李万堂等了一会儿,见她不开口,于是问道:“你这是做什么?平白无故发什么脾气?”

“平白无故?”李太太仿佛就等着这一问,冷笑一声,“老爷,你莫非是明知故问不成?”

从后赶来的李安见老爷进来半天都没个丫鬟给搬个座,知道她们不敢,于是上前两步搬了把椅子,刚要给李万堂送去,就听波斯猫凄厉地惨叫一声,吓得他一哆嗦,转脸看去,见李太太恶狠狠地看着他,手指掐着“青奴”的尾巴尖,指节发白,显是下了重手。大概是李太太平日淫威甚重,连猫都怕极了她,尽管吃痛,却不敢挣脱。

李太太的声音寒得如同冰窟里吹出来的风:“李安,你好啊,你是老爷的贴身仆人,心疼老爷是不是?要是哪一天屋里着了火,你大概也是放着我不管,先救老爷是不是?你是不是不把我放在眼里?”

李安一声都不敢吱,放下椅子,跪在地上冲太太磕了个头,站起身退到一边去了。

“你今天是专门找我麻烦的。”李万堂算是看明白了。

李太太一拍桌子:“对了,就是找你麻烦。我问你,你在德胜门外坎儿胡同的那套四合院里面养了个女扮男装的婊子,对不对?”

李万堂暗暗一惊,苏紫轩的事儿很少有人知道,没想到此时却在大庭广众之下被问了出来,他不露声色道:“胡扯,哪有的事儿?”

“没有?你要是这么说,明天我就派人去砸了那儿,把那婊子揪出来游街,反正也不关你的事。”李太太斜着眼看着李万堂。

李万堂皱了皱眉:“你既然打听的这么清楚,那么总该知道,那处四合院我连一次都没去过,与那女子更是清清白白。”

“哼,你要是去了,我早就一把火烧了那王八窝了,我就是不明白你平白无故养个女人干嘛,这才忍到今天。”李太太性子散漫,压根不是个深沉人儿,一忍再忍,终于被李钦今天的举动把火儿撩了上来,索性一兜子都问个明白。

李万堂沉默了一会儿:“我留这女子大有用处,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我们李家。你就不要再问了。”

毕竟夫妻一场,李太太看出来李万堂说的是真话,她考虑片刻道:“也罢,我暂时信你这一次。”话风一转,“那么钦儿呢,这么胡闹,你也不管?明儿我约了几家太太来打雀儿牌,难道你让钦儿穿着孝袍子给人家行礼,我的脸面还要不要。”她越说越气,连连拍着桌子。

“这是外面生意场上的事儿,你不要管。钦儿虽然是胡闹,倒也并非全无用处,这里面的道理说给你听你也不明白。”

“哦,外面养的婊子让我不要管,府里的亲儿子披麻戴孝也让我不要管,我问你,我还是不是这个宅子里的太太?”李太太一阵冷笑。

“没人说你不是。”李万堂始终心平气和,与李太太的疾言厉色恰成对比,“只是京城李家好歹也是京商里的大宅门,你说话做事还要有些分寸,别让人家看了笑话。”

不待李太太回话,他撂下一句,“会馆里还有要事商议,其余的事儿明儿再说吧。“说完转身便走了。

李太太气得脸煞白,自言自语道:“笑话?好啊,咱们走着瞧,看看到底是谁瞧了谁的笑话!”

话音刚落,就听“啪”地一声细微却清脆的响声,伴随而来的是“青奴”一声比方才还要惨上几倍的厉叫,这一声把低着头的丫鬟们都吓得一哆嗦,原来李太太手掌使力一握,将波斯猫的尾巴折断了。

这下子“青奴”再也吃痛不住,从李太太的身上蹿出去,爪子挠地,几步就跑得不知去向。

李太太看向自己的手,手背上被“青奴”情急之下抓出了几道长长的血痕,早有丫鬟拿着手帕上来要给擦拭,却被李太太一巴掌打退。

“王嫂。”李太太抚着手背喊道。

一名仆妇越众而出,答道:“是,太太请吩咐。”

“今后老爷在外面做的事儿,你多打听着。无论是公是私,大小轻重,都要回来禀告我。”李太太的声音冰冷,听不出一丝感情。

“是。”王嫂便待退下。

“慢着。”李太太又道,“找找青奴,找着了别吓着它,把伤治好喽。”

“是。太太放心。”

“治好了伤,就装到布口袋里,沉到荷花缸淹死。”

“……”没人吱声,仆妇丫鬟心里都缩成一团,阵阵寒意在心头掠过。

李太太慢悠悠地自顾自说道:“我养的东西,长大了敢跑,还敢抓我,哼,还反了它了!”

古平原把杂货铺的生意交给弟弟,自己一心打理茶园,都知道茶性喜湿恶燥,这过了火的茶园还能不能种出茶来,谁都心里没数。

死马权当活马医,古平原雇了两个人将茶园里的浮土翻出,又花钱从附近种植松萝的茶园移来一批茶树。他善于品茶,但对种茶却是外行,请了一位茶田师傅来料理茶园,自己也跟着边帮边学。

这期间他不惜重金延请附近的名医来给老师治病,可是白老师毕竟年纪大了,受的伤又太重,始终不见大好,一段时间以来,白老师有时认得古平原,有时糊涂认不出,这一天早上却是双目炯炯,一改往日浑浑噩噩之态,古平原进房探视,看了心里便是一喜。

“平原啊,坐、坐吧。”白老师从被中伸出瘦骨嶙峋的手,指了指床前的椅子,吃力地说。

“孩子,我知道你回来了,可是直到今天才是真的相信,前些日子还以为自己在做梦。”白老师拉着古平原的手,眼里不住地淌着泪,缓缓叹了口气。

“老师……”古平原自幼没有父亲,是真正的视师如父,听老师颤巍巍说着话,眼巴巴地望着自己,像是生怕一眨眼自己又消失了一样,他心里“轰”地一声,泪水真像开了闸一般。

师徒二人泪眼相对,执手无言,过了好半晌,古平原打破沉默,他打算对老师说说自己这几年的经历,说说受了报应的陈孚恩,还有百姓给老师在黄河岸边建的生祠,白老师却摆一摆手,勉力咳了两声,喘息着说:“我看得出来,你这几年在外面吃了不少苦,想必也长了许多的见识,‘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吃苦受罪不见得是坏事,耽于安乐也未见许是好事,我只想听你说一件做了之后从没后悔的事情。”

“做了之后从没后悔的事……”古平原咀嚼着老师这话,仿佛是世人看来应该后悔,自己却从未后悔,想着他不禁脱口而出:“我这次回徽州之前,用百万之数的银子救了一个人的命。”这说的是常玉儿,古平原说完,不自觉地又隔着衣裳,碰了碰那枚翡翠扳指。

白老师闭着眼听着,满意地笑了笑,既没问古平原何来百万两银子,也没问被他所救的是何人。

“老师。”古平原等了半晌不见老师有话,轻轻地叫了一声。

“这就够了,不必再多说什么。你没忘了我教你的孔孟之道,重义轻财,不愧是我的好徒弟。”

“是,老师教导我的道理,平原一辈子都记在心里,不管走到哪儿,都不敢有须臾忘记。”古平原俯着身,端详着老师苍苍的白发,想着他当年在黄河中流为民操劳,在山野草庐教自己读书,喉头又是一阵哽咽。

白老师说了一阵话,大概是精神疲倦,仿佛要昏昏睡去,忽又想起一事,重又抓住古平原的手:“孩子,你被充军关外,能回来就是万幸,今后安安分分老于户牖也就是了。我这一辈子也当过几天官,现在这世道,当官的若不欺心,上司下属都不容你,难做得很!”

古平原知道这是老师的肺腑之言,郑重地点头答应,随后说道:“老师,您省些力气,歇歇再说吧。”

“不,趁着我现在还明白。”白老师咳了几声,勉力道,“我是看你从小长大的,其实早已视你为婿,我是不成了,只望你能好好待依梅,将来两个人和和美美地过日子,我死了也能闭上眼。”

白老师不知女儿被乱军绑走,眼下生死不明,古平原心里五味杂陈,他低下头,用低低的声音答道:“老师放心,我这一辈子绝不辜负依梅妹子就是。”

“好、好,这样我就放心了,真的是放心了。”白老师一脸欣慰,指了指门边,“干脆,趁着我还明白,把依梅也叫进来,这事儿当着你们俩的面说开了。”

古平原一愣,心知老师是昏沉中把自己的妹妹古雨婷当成了他的女儿。

“怎么?叫她进来啊。”

古平原尊师重道,从来没在老师面前说过一句谎话,这时候张口结舌,白老师催问了几句,他万般无奈只得把实话说了。没料到老人急痛攻心,当场呕血晕过去,醒过来已然得了怔忡之症,整日不言不语,双目无神,如同痴呆。

古平原既悔且痛,此时也是无法可想,他也想过找到白依梅兴许便能治好老师的病,可出事那时长毛、官兵、还有苗沛霖的匪兵,三伙人马打得乱成一团,谁知道白依梅是被哪伙人抢走的。古平原这些日子但凡有机会就托人打听,却都如泥牛入海,全无半点消息。

就这样,古平原一边挂心老师一家,一边经营茶园,没想到的是,转栽过来的茶树十中居然活了八九,请来的茶工师傅说,这一茬茶园的收成许是还不错,古平原辛苦半年,眼见秋茶有望,总算是可以放下心了。

“鹤公,这点银子你必定有用处,还望收下才是。”古平原把一个钱夹放在桌上,轻轻一推,递给八仙桌另一侧的乔鹤年。

他今天抽了个空到了水路巡察使的驻所,却赶巧遇到江上粮船撞了兵船,兵大爷脾气火爆,漕帮的水手也不甘示弱,乔鹤年正为了调解而忙得不可开交,直到日头落西方才擦着额头的汗进了官厅。

所谓的官厅不过是间征用的民居而已,乔鹤年是北边人,不耐南方酷热,命人在四面墙上都打了孔窗,蒙上一层薄纱,又别出心裁引来江水在瓦房左右和后面挖出池子,只有前面留着通路,一番布置居然宛然水榭,清凉宜人很是别致。

“难为鹤公想得到,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片江水环绕的水榭只怕连巡抚大人也要嫉妒三分。”

“黄连树下弹琴——不过苦中作乐罢了。昨日我送两淮盐政使过境,去拜会徽州知府孟大人,人家的签押房里用火盆在四角吊着冰,化了再换过,那才是神仙。”乔鹤年说着接过钱夹,打开一看不免动容,“这真是厚馈,平原,我实在受之有愧。”

“平记的生意最近蒸蒸日上,归根到底是鹤公帮忙,吃水不能忘了打井人。”说着,古平原往前凑了凑身子,“我听郝老爷说过这水道上的事儿,想必这两个月也闹了亏空吧,若是依旧在过往船只上加厘金,岂不是步了前任的后尘。”他看了一眼钱夹,“鹤公放心,这笔开销平记还承担得起,决不让鹤公为难就是。”

乔鹤年眼睛一亮,“既不扰民,又能办差,若真如此,我这个官儿就好当了。”

“鹤公,你晓不晓得,歙县的知县大老爷乌纱顶戴被撤了。”

“也是昨日去知府衙门才知,我这个替罪羊没有杀成,自然要另寻一只来杀。”乔鹤年语气平淡,心里却不平静,与古平原两人互视一眼,发觉彼此想的都是一件事。

“眼下还谈不到,我刚被派差没几日,尚无功绩可言,何况一省的候补官不知有多少人想谋这个位置,眼下布藩台让县丞暂时署理,心里打的主意不问可知。”乔鹤年汲了一口江心水,摇了摇头。

平记为乔鹤年凑一笔应付往来官船的银子已经是颇为吃力,若说还要筹钱到藩台衙门去打点,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古平原一时也无法可想,官厅里一时沉默起来。

“平原,你也不必为难,老实说花钱买缺的事儿我没什么兴趣。”乔鹤年先开了口,接着又把话转到古平原关心的事情上,“眼下有一笔生意,是个赚钱的机会,就不知你有没有兴趣。”

“鹤公说哪里话,赚钱的生意我自然有兴趣,就不知是哪一路的财?”

“说起来,这件事实在是积德行善。”

消息是新安江上的水手带来的。自从太平军的忠王李秀成率军攻陷浙江首府杭州,巡抚以下的满城文武几乎死伤殆尽,为朝廷平长毛以来最为惨烈的一仗。杭州,人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已经百年没有遇过兵事了,又在江南最为富庶之地,家里藏有万金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长毛这一来为了保财更为了保命,不能不扶老携幼地逃亡,可是又舍不得离开家乡太远,于是边逃边观望,发觉长毛追得不紧,逃到杭州城南边一处名为“天外天”的福地便停住了。

之所以逃到这里,是因为天外天是一处梵园,也就是放生之地。大凡富庶之地,家里常有信佛的老太太,没事就到集上,买了鸡鸭鱼鳖之类的放生,选的就是这一处天外天。像杭州这种地方,日日有集,很多家都没有三日余粮,逃难时更是仓皇出奔,来不及带什么吃食,所以天外天的鸡鸭就遭了殃,不到十日工夫,只剩下满地的鸡骨鸭毛。

“杭州城陷已然一月有余,听水手说,逃到天外天的人饿得连耗子窝里的食儿都刨出来吃了。”

“鹤公是指点我到那里去卖粮?”古平原听明白了。

“卖粮?如今你就是挖些草根儿去,到了那里也不愁卖的。关键看你有没有这个胆子,要知道长毛可是近在咫尺,说一声来攻,只要两个时辰就能把那里碾为齑粉。否则明摆着的好生意,为什么没人去做?”

古平原走到门边,望着东逝的江水思索着,忽然问道:“李秀成这个人,我听说是长毛里的秀才,是真的吗?”

“一点不假,长毛里若说还有人才,文是伪忠酋李秀成,武是伪英酋陈玉成。”

“这个人可嗜杀?”

“不但不嗜杀,而且很注重民心,说实话,要说在百姓中的人望,哪个也比不过他。”

“那就是了。既然两个时辰就能打下天外天,却迟迟一个月都不动手,想必是李秀成有令,约束部下不得骚扰这些难民。照此看来,运粮过去看似如履薄冰,实则如履平地。”

“你可想好了,真要是陷在里面,可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乔鹤年是真为他担心。

古平原笑了:“富贵险中求,更何况就像鹤公说的,这是一件积德行善的事儿,老天爷也会保佑这笔生意能做成。”

古平原知道商机不可失,特别是这种生意,机会更是转瞬即逝。他让弟弟在潜口镇上的磨房里定做了几百斤的白面肉馍馍,同时在江上渔民手中购得了一批咸鱼干。货好进,运货的伙计却不好找,花了重金才雇来几个敢收钱卖命的壮汉。连同几辆独轮车一起上了一条回空的粮船,沿新安江、富春江一路往东,直奔杭州城边。

古平原知道,虽说李秀成有军令,但是自己这批粮食却是不受保护,所以行船时加着小心,好在漕船水手有经验,夜路无灯也可驾船,这就少了许多危险。天外天原本就有一侧通着江边,下船之后几辆独轮车吱吱呀呀,不多时就看到了许多憧憧的人影。

等来到近前一看,古平原虽然胆子大,可也不免心里打了一个突。这哪里还是人,分明是一个个饿鬼,饿得皮包骨,一副竹架子上撑着衣服而已,看那走路直打晃的样子,只怕随时倒在地上一命呜呼。

古平原指挥着几个伙计,将独轮车推到人群中,然后掀开其中一辆车上蒙着的油布,馍馍散发出的香气顿时把这些灾民的眼睛都吸引了过来,人也不由自主挪着双腿凑了过来。

江南人物的俊雅知礼此时方才显得分明,如此情形下,居然还有一位老者上前勉强一揖,张几次嘴才发出声音,“这位小哥儿,敢问你这馍馍可是卖的?”

“是。”古平原担心他跌倒,伸手相搀。

“那、一个馍馍要多少钱?”

这个问题临来时古平文和乔鹤年都问过,古平原却一直没说,此时他回身拿过一个采茶用的背筐放在地上。

“各位看着给就是,实在没钱,白吃也行。”

谁也没想到是这个卖法,跟来的伙计都睁大了眼,心说这位古老板真是疯了,甘冒奇险运来粮食,要个天价也不过分,居然说什么“没钱白吃也行”,敢情是来做善事的。

这些人彼此看看,一时间都有些不知所措,那老者看样子似乎是杭州城中的耆老,定睛看了看古平原,又问了一句:“你这粮食是从什么地方运来的?”

“徽州,沿新安江而来。”古平原老老实实地说。

老者点了点头,“那可不近哪。”一边说,一边伸手过来,在独轮车上拿起一个白面馍馍。

伙计们心想,看见没有,有一个白吃的,就算开了头了,谁都不给钱,那咱们这趟连水脚钱都得赔进去。

“咣当。”老者拿了馍馍,然后往筐里丢了块东西,颤巍巍走开了,边走边咬了一大口馍,馋得边上众人直咽唾沫。

一个伙计好奇地探头往筐里看去,吓了一跳,一块不下十两重的金子正躺在筐底。

十两金子就是二百多两银子,比这一趟进货的本钱还多,伙计看得眼睛都要鼓出来了,再看古平原的脸上也有一丝讶异,却是一掠而过。

有人第一个掏钱,后面的人便有样学样,有往筐里丢元宝的,有丢银票的,还有丢首饰细软的,不多时筐里的银钱珠宝已经冒了头,独轮车里的馍馍却还没见底呢。

伙计们早就看傻了,这一趟何止是一本万利。古平原心里也暗暗吃惊,他想过一旦到了天外天,这里若有明白事理的人,一定会出高价买走这些馍馍,但是没想到杭州城的富户这么有钱,出手这么阔绰,这一趟真是赚得盆满钵满。

“年轻人,你这一趟可发了大财了。”那个老者吃饱喝足,神态也从容下来,笑呵呵地看着古平原。

“老丈,我说实话,临来时没想过赚这么多。”

“肯说这句话,足见你是个诚信经商的人。那你知不知道,你说了可以白吃,我为什么还出手就是十两金子?”

“这些馍馍顶多就够这里的人吃上三天,您怕我三天之后不来,那您就还得挨饿。”古平原想都不想就脱口而出。

“所以就算你真的慷慨大方,我们也不敢白吃你的。”老者眼里笑意更浓。

古平原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可是你知不知道我为什么一出手就给了十两金子而不是一两呢,就算是一两也不少了,你下次还是会来。”

“这……乞道其详。”古平原一时被问住了。

老者用狡黠的目光看了看旁边正在交头接耳的伙计,“因为我要他们把这个事传扬出去,知道的人越多,今后运粮食来卖的人也就越多,彼此竞争,不必讲价,粮钱自然就降了下来。所以看起来这第一次我们吃了大亏,不过下一次,下下一次,我们花的钱会越来越少,通扯起来还是不吃亏的。”

古平原这才恍然大悟,心里暗自咋舌,杭州人不愧有“杭铁头”之称,困厄之际犹不失本色,自己今后与浙商打交道,还真要留神在意。

“起初我担心你是趁机来‘杀瘟猪’,现在看来你是个实诚人儿,我是多虑了。”杀瘟猪就是敲竹杠,古平原当然不会做这种发难财的事情,这时旁边一个木棚里隐隐传来一声呻吟。

“哟,把他给忘了。”老者拿了个馍馍走过去。

木棚里躺着个30多岁的病头陀,衣衫破烂,面容瘦削,一张脸烧得通红,一看就是在打摆子,神智已经不清楚了。

“他是这天外天管放生的僧人,说起来就是城里几家信佛的富户凑钱请他看着这些活物,别被人盗去吃了。”老者说着也苦笑,“我们刚来时他还好好的,前几日却感了风寒,一下子病倒了。”

风寒不是恶症,奈何此地无药,那便凶险了,看样子这个人要是再不用药,一条命很难保住了。这里缺医少药,要是传起疾病来可是大事,古平原心里暗暗记下,下次来时除了粮食,还要带些成药。

老者说得半点不差,古平原从杭州赚了一座金山回来的消息像长了脚一样,没出几日就传遍了徽州。侯二爷听到这个事儿后,气得不行,把得力的大伙计朱志找来,嘴里连声咒骂:“这个姓古的王八蛋,当初坏了我的好事,我正琢磨着怎么跟他算账,这可倒好,居然让他借机发了这么一大笔财。”

“不行,这个好机会绝不能拱手让人,你,”他一指朱志,“有样学样,立刻采办粮食装船,去杭州天外天。”

朱志吓了一跳:“东家,那长毛可是杀人不眨眼哪。”

“废物,人家姓古怎么不怕。”侯二爷连哄带吓,到底让朱志带着一批粮食去了。

两天之后,朱志哭丧着一张脸回来了,一船粮食怎么运去怎么拉回来,别说金山银海,就是一个大子都没赚到。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侯二爷都要气炸了。

“东家,您听我说啊。”朱志也一肚子委屈。

他把粮食带到了天外天,路上倒是没出什么事儿,可到了地儿准备开张卖粮,价格完全是按照侯二爷的指示,是天价,只准涨不许降。

“没人买,他们手头还有上一次古平原来时卖出的存粮呢。我就打算啊,等上两天,等他们的粮食吃完了,自然要来买咱们家的粮,到时候蝎子粑粑——独一份,由不得他们不掏金子。”

“这主意没错啊,可怎么会一个大子都没赚到呢。”

“等到他们又快断粮的时候,那个古平原又来了。敢情人家掐着点呢,价钱呢比上次低,连咱们的一半价都不到,杭铁头自然买他的粮食。东家你说了,不许擅自降价,我不敢做主,眼瞅着卖不出去,只得把粮船又带了回来。”

侯二爷只觉得嗓子里噎得慌,仿佛一个白面馍馍堵在里面,吞不下吐不出,瞪着眼睛刚想说什么,朱志又说:“回来路上,又有几家粮船闻讯去卖粮食了,我想啊,今后这天外天的粮价必然回落,再想像古平原那样大赚上一笔,是没机会了。”

侯二爷听得又嫉又恨,咬着牙正没奈何,朱志趋前低低道:“东家,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侯二爷没好气。

“我在天外天看见一个人。”

“废话,那儿不全是人吗。”

“这个人可不一般。您还记得吗,去年年初,李续宾李提督领兵在三河镇附近打长毛,当时本地商人一起请李大人赴宴,宴席上有个营里的帮办,官衔不过六品同知,蓝翎子而已,可是李大人却对他毕恭毕敬。”

朱志这么一说,侯二爷想起来了:“对,有这回事儿,可那个人他的身份……”他忽然意识到了朱志话里的意思,“慢着,当时朝廷的军队被陈玉成设伏,几乎全军覆灭,这个人已经阵亡了。”

“可我看见他了,嘴里还嚼着白面馍馍呢。”朱志当天曾随侯二爷赴宴伺候,话说得笃定无比。

侯二爷半张着嘴,眼珠子转了半天:“啊”地一声,“我懂了。怪不得当初官府的告示上,有这么一句‘力战而死,骨骸未收’,原来是障眼法。”

“是。不过依着小人的见识,这件事咱们还是装作不知道为好。”

侯二爷没言声,站起身在厅里厅外来回走了好几圈,忽然转过头:“你说那个姓古的是掐着点去运粮贩卖?”

“是。”

“唔,你是不是有个嫡亲的大伯,叫朱老六,是个货郎。”

朱志奇怪地应了一声,侯二爷又道:“听说,他也时常去长毛的领地卖些东西。”

朱志大惊失色:“东家,您明鉴,我大伯可绝不是乱匪,不过是有些小贪心而已。您放心,我这就回去跟他说,让他再也不可到长毛那儿去卖东西。”

“你放心好了,我没有难为他的意思,反倒还想让他多赚几个钱。去,让你大伯晚上下灯后到我家来一趟。”说着,侯二爷脸上露出诡秘的笑容。

朱志跟着他有七八年了,一见便知道他没安好心,可是大伯的短儿在人家手里攥着,没奈何只得点头答应,甭管是谁要倒霉,只要别牵扯到自己身上就谢天谢地了。

“老太爷,不得了了。”前番与古平原打交道的那位老者姓李,是个浙商前辈,开了一辈子的绸缎庄,如今歇手不干了,给儿子捐了个五品官,在京城鸿胪寺当差。这样的家世,兼之辈分又长,所以这群逃难的人都尊称一声“老太爷”。

他正在木棚中,对着那头陀说:“佛家师父,全靠了这位古老板帮忙你才拣回一条命。要不是他带了药来,早几日你怕就去见佛祖了。”

头陀支撑着坐起身,怔怔地不言语,眼里空洞无神,像是没听见一样。

“你这出家人怎么这样,人家救了你倒没一个谢字。”老太爷有些不满。

古平原倒没多想,只当出家人看破生死全不在意,反倒是前几日来时照料这个神智昏昏的和尚,他迷迷糊糊间往自己手里塞了一块玉佩,嘟囔着什么“人不能进祖坟,玉难道也不能进祖坟”。古平原不解,只得暂时把玉佩收了起来,现在看和尚醒了,他刚想把玉佩从怀里掏出来还回去,就听外面一个人大呼小叫连滚带爬地跑了过来。

这些人都是惊弓之鸟,一看这架势顿时惊慌起来。

“别急,别急,有话慢慢说。”跑来的这个人是老太爷派出去的一个探子,就听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道:“李、李秀成派兵马来攻打天外天了。”

“这是哪儿来的消息?”

“我听下城的吴二狗说的,他当了长毛,还当了个小头目。他还说派来的都是忠王府的王府侍卫,是李秀成的亲兵,个个骁勇善战。”

“一晃儿快两个月了,突然来攻所为何事呢?”古平原在一旁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形势危急也没时间让他再想下去了。

古平原知道自己要脱身并不难,江边的船还在等着,可是这么多人没十条八条船是无法尽数撤走的。见眼前这帮人已经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古平原便只寻那个李老太爷说话:“老太爷,这时候不能再念什么乡土了,要走得越远越好。”

“我知道,我知道。”老太爷连连颔首,又摇摇头,“当初实在走错了这一步,也怨我,人老舍不得离乡,眼下要逃可是无车无马,怕是害了大家了,唉!”

“不要紧,进山有两条路,我估计长毛肯定也是分兵两路而来,咱们动作要快,把木棚子都拆了,用独轮车运到道上去。”

“这拦不住人家的马呀。”

“放心吧,我有办法。”

老太爷见古平原说得笃定,便把大家召集一处,拆棚子往路上运。

古平原也没闲着,命一个伙计即刻回到江边,开船往回走,半个时辰内遇到的船都要拦下来,和船老大说明白,甭管船上面是运粮运盐,全部倒到江里,然后火速赶来救人,至于货款将来由这些富户十倍赔偿。

古平原派出了伙计后,自己又赶到山路上,一把火烧着了那些拦路用的木头,火势一起至少能拖延半个时辰。

“如今保命重要,身外之物能舍则舍吧。”古平原把自己这一次贩粮所得的钱款,全都丢在了路上。老太爷一怔,随即反应过来,“古老板说得没错,舍钱得命,快、快!”说着撸下一枚赤金戒指,往地上一抛,金光闪闪煞是引人注目。

虽说善财难舍,但是毕竟性命要紧,不多时就见火堆后面的路上金银珠宝散落一地,古平原还嫌不够,拣起几个首饰,往路边浅草丛中一丢,恰恰能被人发现。

“让这群长毛在草堆里去翻吧。”古平原一闪目发现那头陀也站在人群中,他走过去,拿出那面玉佩,“大师,这玉佩还给你。”

“出家人要这东西有什么用,舍了吧。”旁边有人心疼自己的财物,见头陀摩挲着那面玉佩出了神,自然没好气。

头陀听了苦笑一声,忽然紧走两步,纵身就要跃入面前的熊熊烈火。

古平原反应快,一把扳住他的肩膀:“大师,万万不可。”

“我死了,你们都能活!”那头佗大病初愈难以挣扎,却说了这么一句话。

古平原心下大疑,可是眼前的形势不容多问,让两个青壮汉子半拉半拽带着这头陀,自己领着大家直奔江边。

到了江边却是江滩空空,连一艘船也不见。古平原就觉得一颗心往下沉,难道是自己那艘船上的人贪生怕死一去不回,又或者船老大不信只凭一句话就有十倍的货款补偿,所以连一艘船也带不来。到江边有船便是一条生路,没船就是死路一条,自己若是把这些人引到了绝路上,这人命关天,责任实在担不起。

就在他心里七上八落的时候,就见从江湾处急速开出一条船,后面还跟着十几艘,为首的船头站着一个人,古平原一看便大喜过望。

这人正是乔鹤年!

“鹤公,你怎么来了。”古平原踩着跳板上了船,一下子把住乔鹤年的胳膊。

“今日巡河,总觉得心里不安稳,好像要出事,所以命船开过了省境,却正好遇上你派来求援的船只。”

有官儿在就好办了,乔鹤年这几个月为江上船夫做了不少事,又不加收厘金,船夫们都记在心里,如今是报答的时候了。乔鹤年一招呼,没用小半个时辰就七拼八凑组织了一支船队。

古平原只觉得心里热乎乎的,乔鹤年当然也很感慨,他看了看江滩上这些惊魂未定的难民,冲着船夫下令,“先把人都撤到船上要紧。”

难民人数虽多,来的船可也不少,足够装上这些人扬帆远航了。乔鹤年若有所思,唤过一个船夫低声吩咐了几句。

古平原眼看装载着大批难民的船只都走了,唯有自己身处的这条船只是开出一箭之地便停了下来。

“鹤公,这是何意?再说为何江边还停靠一艘空船。”

乔鹤年稍显得意地一笑:“平原,你稍安勿躁,且看一出请君入瓮的好戏。”

不大工夫,就听马蹄声响,一队长毛马队呼啸而来,马上都是健卒,各拽刀剑下了马,杀气腾腾直奔江边。古平原紧张地看了一眼乔鹤年,忽听从江边那艘空船里传来几声惊慌的喊叫。

“不得了,长毛来了。”

“快跑,快跑,别管船了,逃命要紧。”

随着这几声喊,从那空船上跑出几个船夫,二话不说“咕咚”跃入水中,脚蹬手刨不一会儿便上了乔鹤年的船。

“开船,慢一些。”乔鹤年轻声道,随后又大声喊着,“你们这些杀才,怎么不快开船。”

摇橹的船夫也扯着嗓门回道:“船上人太多了,摇不快啊。”

江面寂静,别说只一箭之地,就是隔着几里地,这般喊法也是听得清清楚楚。

那群长毛里有个头领,见不远处这艘船慢悠悠果然是开得不快,于是领着人匆匆忙忙上了江边的空船,摇橹如飞直奔乔鹤年这条船而来。

不多时,两艘船已经快要碰上了,后面船上的长毛却突然惊慌起来,摇橹的也不摇了,余者把刀剑都放下,全都伏低身子不知在干什么。

乔鹤年往边上看了一眼,方才爬上船的那个船夫道:“大人放心,他们此时才发觉已是晚了,堵不住的,非沉底不可。”

原来是在船上动了手脚,古平原佩服地看了一眼乔鹤年,提醒道:“鹤公,抓活的更好,不然尸体沉江,谁也不知道是大人的功劳。”

乔鹤年点点头,命令停船。不多时后面那船进了一舱水,慢慢沉入江中,几十个长毛手足乱舞,在江水里载浮载沉,几个船夫听要抓活的,跃跃欲试要入水擒人。

“再等一会儿,等他们淹得半死不活再救上来,免得上船之后再意图逞凶。”乔鹤年冷静地吩咐道。

古平原见那些长毛一个个被拖了上来,知道事情已经稳稳当当办成了,于是趁乔鹤年安排人手看押人犯之时,他进入船舱去看那个头陀。

“你方才说,‘我死了,你们都能活。’这话什么意思?”古平原的疑问始终横亘心中。

头陀起初一言不发,后来见船舱里的人都出去了,这才把那面玉佩又递给古平原,然后合什一礼:“贫僧没出家之前有个谥号,名‘愍烈’。”

有时候话不必多,一语惊人即可,像这头陀说的话就让古平原吃惊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谥号是朝廷赐给大臣的身后荣仪,换句话说死了的人才有谥号,而且若按谥法,“愍烈”这两个字,均是用在阵亡的官员身上,眼前这个人究竟是何人?

“你看看那玉佩,是父亲给我们四兄弟每人一块,上面有我们的名字,意思是兄弟同心。”

古平原依言一看,果见玉佩上刻着“藩荃华葆”四个字,耳边又听那头佗的声音响起:“我叫曾国华,家中排名老三。”

古平原心思快,看着这块玉佩,想着这个名字,再看看打头的第一个字,不禁耸然动容,“难道说令兄是……”

“是。”曾国华点了点头,缓缓说着,“当初乱军之中误传死讯,朝廷得报赐了谥号、追授骑都尉,入昭忠祠受祀,入国史馆作传,而且赐了一块御笔亲题的匾额‘一门忠义’挂在湘乡老宅的正厅上。我养好了伤找到大哥,本以为死里逃生是件大幸事,可是大哥问我,难不成还要朝廷把这些厚恤都收回去,把那块象征着曾家荣耀的牌匾摘下来?那该是曾氏家族多大的耻辱!所以,从那往后,天下就多了一个无亲无故的苦行头陀。”

古平原听着听着,从心底一直寒到脚下,怔怔地问:“那你就一直流落杭州。”

曾国华摇了摇头:“大哥派人一直把我送到安南,那里是异国蛮荒之地,我实在无法忍受,便偷偷跑了回来,3个月前才到了天外天落脚,原想着就这样隐姓埋名一辈子,可惜还是被长毛知道了。”

“他们抓了你,就可以要挟曾大人。”

曾国华一脸的苦涩:“我大哥是不会受人要挟的,不过长毛抓了我,可以公诸天下,这样朝廷为了纪纲,也不能不治我大哥的欺君之罪,长毛就去了一个最大的对手。”

“怪不得李秀成急急派人来抓你。”

“抓住了,曾家也就完了,甚至这大清天下也要完了。”

古平原这才明白眼前之人身上担着这样重大的干系,他一时没想好下一步应该如何去做,曾国华却说话了:“古老板,这些日子我瞧得明白,你是个值得托付的人。这块玉佩请你拿着,等到我大哥灭了长毛的那一天,你帮我把这玉佩交还给他,葬入我在老家的衣冠冢。将来不论我死在何地,魂魄也会随着这块玉佩回到家乡。”

“好吧。”古平原知道这是个麻烦事,但还是点头答应下来,却又疑心曾国华仍有自尽之心,刚想劝解几句,曾国华道:“你放心,我不愿意就这样死了。长毛害得我人不人、鬼不鬼,总要等到长毛都死绝了,我才肯死呢。”

“那你也要善自珍重,这一次必定是有人向长毛通风报讯,今后难保没有人再认出你来。”

曾国华咧嘴笑笑:“避人耳目的办法我已经想好了,”他像是不经意地拿起桌上一盏烛台,忽然拔掉半截蜡烛,用尖钉疯狂地划着自己的脸。古平原见状刚想要阻止,一转念又坐了回去,叹了口气闭上眼,只听得那铁刺划在面骨上让人牙酸的声音,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等他再睁开眼,就见曾国华满面披血,十几道深可见骨的伤痕在脸上纵横交错,疼得浑身抽搐,嘶哑着迸出一句话:“将来见了我大哥,把你看到的,告诉他!”

回到徽州码头,乔鹤年兴冲冲打算押解这批长毛到省城的臬司衙门。古平原却把郝老爷请来,一番密议之后觉得这里面大有文章可作,请乔鹤年暂时把长毛扣在码头,派了专人看管起来。

古平原与郝老爷分头行事。古平原将这次救出来的杭州人派车送往省城,特别嘱咐那些在京城里有亲戚的难民在路上写一封信到京报平安,自己负责找信客飞速送到京城。

浙江是文气最盛的一省,在朝为官的浙江老乡不知凡几,日日忧心家乡被战火蹂躏,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好消息,立时在朝野上下传扬开了。没过多少日子连军机处都知道了,却又不知详情,于是下文给安徽巡抚袁甲三,让他具文详禀。

袁甲三接到军机处的指示,也是一头雾水,正要命人去查,郝老爷代乔鹤年写的一封公事“恰好”就到了抚台衙门的签押房,文中详详细细记述了这一次的经过,只不过把被长毛追杀改成了乔鹤年有意引长毛上钩,一切都是计划周详的结果。

袁甲三这些日子被兵临城下的陈玉成压得抬不起头,军机处左一个申饬右一个命令,这个巡抚做得背晦极了。此时自己的属下未伤一兵一卒,活擒李秀成的亲兵几十人,真是极漂亮的一功,这一功来得正是时候。乔鹤年将这些长毛俘虏送到省城后,袁甲三在抚台衙门接见了他,温言夸奖一番,同时细问经过。乔鹤年小心应对,语气不骄不躁,话里话外把功劳都归到袁甲三抚民以德,所以百姓危急关头肯于帮助官军,故此才能成功。

袁甲三看这个乔鹤年虽是新任官,却明白晓事,心里更是高兴,于是命府里的师爷与乔鹤年一起起草了一通报功奏折,乔鹤年为袁甲三写的一句“越境保民,勇于任事,志士扬眉,发逆逡巡”,连文案师爷也拍案叫好,越发使得袁甲三对此人刮目相看。

不日之后,谕旨一下,所有此役有功之人皆有封赏,袁甲三指挥得当,赏穿黄马褂;乔鹤年亲临前敌,着加升一级,赏同知衔,遇缺先补。旨意里特别提到“越境保民”4个字,要天下督抚皆向皖抚学习,既有旨意,满心不是滋味的新任浙江巡抚李鸿章也不得不派人来向袁甲三道谢,因为被救的皆是他抚地的部民。袁甲三的脸上一扫阴霾,像飞了金似地得意,决定好好酬谢乔鹤年一番。

“歙县是个大县,政务繁杂,且是一省税收的膏腴之地,一向由正六品通判任县令一职。我的意思是就由乔老弟以从六品补缺,至于水道巡察使一职,听说你一向应对裕如,官民两面的评价都很好,既然如此也不必另委他人,就由你一道兼了吧。反正老弟之才我已尽知,断无不胜任之理。”

袁甲三一句话,藩司衙门即行挂牌署缺,转过天来,乔鹤年便是歙县的知县大老爷了。俗话说得好,“杀人县令,灭门令尹”,一年前自己还是个穷秀才,如今却一跃成为省内一等县的县太爷,握着一县的生杀大权。乔鹤年看看自己身上的鸳鸯补子,头上新换的砗磲顶子,忽然觉得恍如梦中。

转过头看,古平原和郝老爷都在冲着自己笑,乔鹤年拱拱手:“这次的事情多亏了二位尽心,乔某感激不尽。”

“何必说见外的话,我自不必提,全靠了鹤公才能脱离险境,至于郝大哥嘛……”古平原瞥了一眼“老风流”,“他这几年一直在杂差上兜兜转转,还请鹤公栽培。”

“郝夫子于刑名上很是精通,我正打算借重长才,既然说到这儿,我想聘你做县衙的师爷。歙县是个大县,坐衙问案,管理民政,这水道上的事情我自然忙不过来,也请郝夫子帮我的忙,我下‘关书’委你做个水道协办。”

这也就是说,一份师爷的修金,一份协办的俸银,每个月稳稳当当一百两银子到手,再加上三节另奉的贽敬,这样也算是很宽裕了。郝老爷乐了,“多谢东翁,那么今后我就是郝师爷了,呵呵。”

“恭喜鹤公,恭喜郝大哥。”宾主其乐融融,古平原也为他们高兴。至于乔鹤年心里更是煲贴,能蒙天语嘉奖,而且特简提拔,乔鹤年只觉得在京里从恭亲王和宝鋆身上受的气,总算是出了一些。

恭亲王此刻正在和宝鋆生气。

他这几日心火甚旺,起因在于江南战事由利而转为不利,而归结到根上,起因就在自己的亲信户部尚书宝鋆身上。

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苦心筹划经年,眼看就要合拢围攻江宁,剿灭长毛老巢指日可待,就在此时,户部忽然断了各军的协饷。没有饷,别说打仗,能维持兵勇不哗变已是不易了。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荃这些朝廷倚重的剿匪大臣急得如同热锅上面的蚂蚁,一个折子紧似一个折子地向京里催饷,见户部不理,又纷纷递私信到恭王府,主旨就是两个字——“要钱”。曾国藩的信中说得最是明白:“竭力经营,图此一举,事之成败,唯关军饷。使其功亏一篑者,万死不足蔽辜。”这无异于在指着鼻子骂户部了,而谁都知道户部尚书是恭亲王的嫡系,这般扣着军饷不发放,只怕日子一长,难免有人会怀疑是恭亲王从中作梗。

然而恭亲王真的是不明白宝鋆为何要在这关键时刻卡官军的脖子,要说宝鋆与曾国藩还是同年,二人平素并无过节,怎么平白无故来了这么一出儿。

忧谗畏讥再加上疑惑不解,恭亲王一见宝鋆打外面进来,脸上还挂着漫不经意的笑容,立时就气不打一处来,哼了一声,转过脸去没有理他。

“卑职给王爷请安了。”宝鋆是个心思敏捷的人,也就是老北京话儿说的“机灵鬼儿”,一看见恭亲王面色不悦,马上笑嘻嘻地打了个千。

他与王爷在私邸素来是熟不拘礼,这一请安见礼,反成戏谑。恭亲王是动了真气,转回头质问道:“你为什么扣着军饷不给湘军?你可知道现在江南战场上九转丹成在此一举。李秀成已经从杭州拼命往北面打,要给江宁解围,若是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不能尽快合拢,只要他过了宜兴,陈玉成在三河镇就会发兵响应,这两寇合兵一处,非把长围撕出一道口子不可,跑了洪秀全一干匪首,数年辛苦付之东流。到那时,别说朝廷,就是这些统兵将领也饶不了你!”

说着恭亲王颓然坐下,伸手去抓茶杯,一摸是凉的,气得扬手摔到门前台阶上,吓得伺候的青衣小厮连滚带爬地赶忙收拾。

他对宝鋆从没有这般声色俱厉,奇怪的是宝鋆也不害怕,不慌不忙地静听恭亲王发完脾气,从袖中拿出一本小册,放在书桌上,示意王爷看看。

“这是什么?”恭亲王边拿起来,边皱着眉头问道。

“我自去年接手户部,便开始盘账,南边打仗天天要钱,又不能封账来查,所以慢了,上个月才查完,拢了个大概的数目,昨儿刚刚整理成册。”宝鋆一指那本子,“王爷不是问我为何不发饷吗?原因就在这册子里。”

恭亲王打开来,里面是自咸丰元年开始对长毛用兵,整整十年的军费开销,以及国库每年的收入账。当然这不是细目,而是将每一年收入与支出的总账一一列明,同时写明国库余额。恭亲王心绪不佳,没耐心一行行地看,翻了几页便寻到末尾来看。

这一看不要紧,恭王手一颤,账册掉在地上,人却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带翻了小厮刚奉上的热茶。

恭亲王吃这一大惊,与康熙末年大学士张廷玉边走边听户部报各地亏空数目,听到总数时吓得一脚踩空平地摔伤的原因一般无二。

“一百万两!只有一百万两?”恭亲王几乎是喊了出来,他目瞪口呆地看着宝鋆,又看看地下的那本册子,仿佛在做一场噩梦。

堂堂大清国的国库里,眼下就只有一百万两银子!

就算没有其他的用度,光是付给三十万湘军的军饷,一次就要一百五十万两之多,难怪宝鋆不给,就算是把国库搬空了,他也给不起,付不出。

“这、这是怎么弄的?”恭亲王好不容易定下神来。

宝鋆叹了口气:“王爷,这还用问吗?军兴以来花钱如流水一般,再加上庚申年那一场大赔款,赔给英法两国一千多万两银子。虽说朝廷岁入三千万,那不过是浮收而已,真正到了国库的不到三千万,这么一来二去,可不就穷的见底了嘛。据我看哪,现在正是我大清立国以来最穷的时候了。”

“可这哪行啊,这么下去,打仗打不了,赈灾赈不了,就连官员的俸禄也发不出去,我大清岂不如同经商赔了老本,要、要……”恭亲王说不下去了。

宝鋆接道:“要关张了。”

“唉!”恭亲王一声长叹,重又坐回椅子上,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可叹我朝自顺治年间便‘永不加赋’,只能绝了从农田里打主意的念头,不过好在‘士农工商’里还有一路财源。”

恭亲王听宝鋆话里有话,抬头看向他。

宝鋆走近几步,压低声音道:“王爷,当官的有权,经商的有钱,我有一招,能从那帮阔佬手里抠个千八百万的出来。”

“哦?”恭亲王听了精神一振,“你有什么招数?”

宝鋆故作神秘地指了指桌上的茶杯:“王爷,您最喜欢喝的是武夷山的大红袍吧?”

“你这是扯到哪儿去了?”恭亲王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王爷稍安,听我慢慢说。这茶叶税是我大清税赋的重要来源,然而天下名茶虽多,都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谁排名天下第一、谁排第二、第三,从来没有定论。”

“那是自然,人皆各有所爱,岂有定论。”

“王爷此言差矣。”宝鋆摇摇手,“之所以没有定论,是因为各地茶商为了自己的利益,推崇不同产地的茶叶。要是朝廷肯出来说句话,那‘天下第一名茶’的封号可就是块金字招牌了。”

“那又如何,不过就是个虚名罢了。”恭亲王还是不以为然。

宝鋆见他还没明白,只好把话点透:“王爷,您知道这‘天下第一名茶’六个字值多少钱吗?”他比了个“六”的手势,“不多不少,一个字一百万两,六个字就是六百万两。”

“什么!六百万两?呵呵,我看你是疯魔了吧。”恭亲王根本不信。

宝鋆一急,吐了实情:“此事不假,京商就肯出这个价!”

恭亲王一怔,随即就明白过来了:“这么说,是李万堂出的这个主意。”

“是他。”宝鋆见瞒不过,索性一兜子都说了出来:“那李万堂听说国库缺钱,自愿报效600万两,所要的就是封京商专卖的茶叶为‘天下第一名茶。’”

“他想怎么封?总不成要一道圣旨吧。”恭亲王想起上一次李万堂所说的“毫无请托”,脸上浮起一丝揶揄的笑容。

“李万堂想在京里办个‘万茶大会’,将天下的茶商聚到京城,然后当众评出冠绝天下的‘十大名茶’。”

“原来是这样,也算是心思独到。”恭亲王边考虑边慢慢点了点头。

宝鋆偷眼看了看王爷的脸色,慢慢说:“这次评选若是要想有分量,能得到天下茶商和茶人的认可,那评判之人就必须是位高权重,一言九鼎的人物。”

“比如说呢?”恭亲王故意问道。

“嘿嘿,比如说王爷……”宝鋆大着胆子试探道。

千里来龙,到此结穴。话说到这儿,恭亲王已经把宝鋆的来意看得一清二楚了,想了想之后,假意怒道:“放肆,我以秉国亲王之贵,难道能去给商人当评判吗?这岂不是令天下人耻笑,今后我还如何领袖军机,真是荒唐。”

宝鋆本就是试探,恭亲王的话他一字一句都没有放过,一听这话就知道恭亲王并不反对开这个“万茶大会”,只是觉得自己身份贵重,不愿亲临而已。

宝鋆多机灵,方才在话里就已经留下了余地,此时连忙转向道:“王爷,您没听明白。我只说要王爷当评判,这京里的王爷可不止您一位啊。”

“呵呵呵,油嘴!”恭亲王笑骂一句,“不知哪位王爷要在你身上倒霉了。”

“醇郡王如何?”宝鋆赶忙跟上一句。

“老七?他肯吗?”恭亲王犹豫地问。

醇郡王是道光帝第七子,恭亲王的亲兄弟,也是当今皇上的叔叔,他与同治帝的关系论起来还要近则一层,因为其嫡福晋就是慈禧太后的胞妹。如今虽只是郡王,但晋升亲王是迟早的事情,恭亲王担心他也恃身份,不肯管这闲事。

“王爷是他六哥,宗室最重规矩,您说句话,七爷不敢不听,就算要在醇王府的大堂办,恐怕他也得答应。”

见恭亲王还有些犹豫,宝鋆再加上一句:“京商答应的六百万两,再加上其余九个入选的茶商必定都有报效,这下子,只怕一千万两还说少了呢。”

恭亲王实在是被那见底的国库吓着了,思来想去只得下定决心道:“好,就照你说的办,回头我和老七去说。这‘第一’就许给京商了,你要李万堂先把银子交上来解了国库的燃眉之急。不过要通知各地茶商选茶来京,今年是无论如何来不及了,再说既然名字叫‘万茶大会’,来的茶商少了也不成话,就定在明年开春采收春茶之后办吧。”

“喳!”宝鋆喜得又给王爷打了个千。为了这件事,李万堂给了他二十万两的好处,银票现就揣在怀里,不必得而复失,自然欢喜。

宝鋆出了王府的大门,一眼看见李万堂在石狮旁等候,招招手唤过他。

“这事儿办的不容易,我磨破了嘴皮子,才哄得王爷答应了。”

“多谢大人从中周旋。”李万堂像是早有预感,并不意外地答道。

“亏你能想出卡军饷这条计策,王爷急得团团乱转,现在这当口,别说你要‘天下第一名茶’,就是要封‘天下第一名人’,只怕王爷也应了你。”说罢,宝鋆与李万堂一起笑起来。

“你真是聪明,就算不喝茶的,听了这‘天下第一’的名头也一定要买来尝一尝,你们京商这一次等于捧到了聚宝盆,还不大发利市赚个盆满钵满。”宝鋆说着瞟了李万堂一眼。

“都是多亏大人帮忙,到时候京商必定不会忘了大人。”李万堂恭敬地答道。

宝鋆要听的就是这句话,满意地点点头。“王爷要你速速缴上那六百万两,快筹银子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