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唐朝诡事录3:骇人听闻大结局(出书版)(70)

唐朝诡事录3:骇人听闻大结局(出书版)(70)

作者:魏风华

那伙人中,有个身着黄衣的,似乎已喝多了,显得很轻狂,面对裴休等人,不时来几句挑衅之词。

裴休意气难平,上前拜而问之:“您做什么官?”

“喏,不好意思,我刚刚被授予宣州广德县令!”黄衣人随后反问裴休,“你呢?”

裴休学他道:“喏,不好意思,我刚刚被授予宣州观察使。”

呵呵,裴休正是黄衣人上级。

黄衣人酒顿时醒了,与同伴狼狈奔散。与裴休同来的朝士抚掌大笑。

有意思的在后面。几天后,传出一个消息:有广德县令,上书希望朝廷改授自己为四川罗江县令。

当时,唐宣宗还未当皇帝,听说这一段子后,每每说与其他亲王听。

后来,宣宗即帝位,以裴休为宰相。裴休正起草诏书,想起往事,回过头对枢密使也说了句:“喏,不好意思,我刚刚被授予宰相!”

第六卷 奇谈杂录:千年前的传闻

唐朝时,有个人叫李舟,弟弟患头风病,听人说用岭南黑蛇泡酒可治此病,于是购来一条,放进瓮里,随后又往里面放上酿酒的原料。几日后,蛇没了动静。不久,酒也酿好了,极为香醇。李舟之弟喝了一口,随后慢慢睁大眼睛……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化为一摊血水,只剩下毛发!

假皇帝

讲一个皇帝的故事,从骗子开始讲起。

不要以为唐朝就没骗子。下面的记载足以说明这一职业的久远性与专业性。先大致分一下类,唐朝的骗子有以下几种:

一、蒙人型:

唐玄宗时,嵩山有姜抚先生,自称数百岁。附近州郡的官员崇拜有加,跟其学道的人成千上万。

这一天,一个在嵩山寓居的叫荆岩的人,颇通南北朝历史,去拜访这位大师:“先生有多大岁数?”

姜抚说:“我都记不得了。”

荆岩又问:“那您出生在什么朝代?”

姜抚说:“我是南北朝时的梁朝人。”

荆岩说:“那不算太远,您在当时做过官吗?”

姜抚说:“曾做过西梁州节度使。”

荆岩大喊一声:“闭嘴!你个上欺天子、下惑世人的骗子!梁朝在江南,境内如何会有西梁州?当时又哪里有节度使这个官职!”

姜抚先生的脸一下子红了,几天后羞愧而死——这就是不懂历史的下场。

又,洪州有位著名的女巫何婆,最善用琵琶占卜,每天顾客盈门。

时有大臣郭质路过,前去占卜,问自己官运如何。何婆调着琵琶,说:“您大富贵,今年得一品,明年得二品,后年得三品,更后年得四品!”

郭质一皱眉:“阿婆错了!品少的官高,品多的官小。”

何婆不好意思地一笑:“那今年减一品,明年减二品,后年减三品,更后年减四品,五六年后没品。”

郭质大骂起来。

二、骗钱型:

在晚唐冯翊子所著《桂苑丛谈》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唐朝诗人张祜喜好侠义,寓居苏州,远近皆知。一个傍晚,有一侠客模样的人,腰悬利剑,手持一带血的布囊,叩门问:“这是张先生家吗?”

张祜开门,说:“是。”

侠客入坐,说:“我乃侠客,有一仇人,十年莫得,今夜终得报仇,斩其首级!”随后摇晃了一下那布囊。”又很豪爽地问张祜,“有酒吗?”

张祜上酒。

侠客说:“今有一事相烦。此去三里外,有一义士,曾帮过我,我欲报答,这样平生的恩仇之事都可了结了。我听说先生素讲义气,能不能暂借我十万缗钱,随后我为您赴汤蹈火,无所遗憾。”

张祜被打动,于是将家中之财尽给那侠客。

侠客说:“痛快!天亮前我就回来。”说完,侠客留下那装着人头的布囊大步离去。

当然,侠客再也没回来。张祜打开布囊,发现里面装的乃是猪头。

又,宦官李全皋,为淮海镇监军,因事被罢免,暂未批准归长安,只得住在附近的开元寺。

这一天,有小校引荐一位道人来见。道人称自己精通炼金术。李全皋很好奇,于是以礼相待。

这一天,道人说:“您只要找一个五六升大的铁鼎,再拿二十多两黄金做母本,每天往鼎里加添水银等药物,待火候炼足了再更换,周而复始炼下去,保证您得到用不尽的黄金。”

李全皋自然大喜,自己囊中正好有条金带,于是给了道士,又备好了铁鼎、水银等物,开始炼金。刚开始,李全皋守着铁鼎,还比较兴奋。但几天过后,就他有些厌倦了,便叫仆人守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