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唐朝诡事录3:骇人听闻大结局(出书版)(24)

唐朝诡事录3:骇人听闻大结局(出书版)(24)

作者:魏风华

王鉴慢慢打开包袱,里面竟然是纸钱和枯骨!

好在王鉴胆大,丢弃包袱,继续策马而行。走了一会儿,他看到前面有十几个旅人,聚在火堆旁取暖,于是便下了马,想烤烤火。

他来到那伙人跟前,把刚才遇到的事情说出来。但蹲着烤火的人却一点反应也没有。

此时天已经很黑了,王鉴仔细一看那伙人,素以胆大著称的他,也不禁毛发倒竖!

那十几个人当中,有六七个竟没有头。而另外有头的那几个人,都戴着白色的面衣,看不清楚他们的脸庞!

戴面衣者制造出的效果,实际上比那无头鬼还要令人惊悸,因为我们总会想象那层面纱的后面,到底有着何样的容颜。

六神惊悚的王鉴踉跄着上了马,狂驰而去。

终于回到庄子,但门已关闭,他敲了多声,无人回应,大骂之下,终于出来一个仆人。

王鉴问:“你们这些奴婢都干什么去了?!”

在比往常更幽暗的灯光下,仆人慢慢地说:“这十几天,咱这宅子里有七人相继死去。”

王问:“你怎么没事?”

仆人答:“我也是死人。刚才听您敲门甚急,才起来。”说罢,倒地复为僵尸。

兖州王鉴,性刚鸷,无所惮畏,常凌侮鬼神。开元中,乘醉往庄,去郭三十里。鉴不涉此路,已五六年矣。行十里已来,会日暮,长林下见一妇人,问鉴所往,请寄一袱,而忽不见。乃开袱视之,皆纸钱、枯骨之类。鉴笑曰:“愚鬼弄尔公。”策马前去,忽遇十余人聚向火。时天寒,日已昏,鉴下马诣之,话适所见,皆无应者。鉴视之,向火之人半无头,有头者皆有面衣。鉴惊惧,上马驰去。夜艾,方至庄,庄门已闭,频打无人出,遂大叫骂,俄有一奴开门。鉴问曰:“奴婢辈今并在何处?”令取灯,而火色青暗。鉴怒,欲挞奴。奴云:“十日来,一庄七人疾病,相次死尽。”鉴问:“汝且如何?”答曰:“亦已死矣。向者闻郎君呼叫,起尸来耳。”因忽颠仆,既无气矣。鉴大惧,走投别村而宿。周岁发疾而卒。(《灵怪集》)

鬼之花

故事从一个县尉讲起:

南郑县尉李云,去长安出差,结识了一个漂亮女孩,于是就把她带了回来,准备纳她为妾,不想却遭其母反对。

而李云似乎也是动了真情,大呼:“如不纳此女,我誓不婚配。”

当母亲的没办法,只好答应。李云给那女孩起了一个名字,叫“楚宾”。

不幸的是,几年后,楚宾死了。

又过了一年,李云与前南郑县令之女沈氏结婚。

洞房前,李云准备先洗澡。刚坐到浴盆,恍惚中,他看到楚宾持花而入。

“你说如不能跟我在一起,就誓不结婚,现在却娶了沈女。我也没什么送的,给你一帖药,用于沐浴,好入洞房。”说罢,楚宾从怀中掏出一个小袋子,把药末倒入浴盆,又拔下头上的钗子,在水中搅了一下,随后消失。所有的一切李云都看在眼里,但他不能确定这是幻觉还是真的。

然而当李云沐浴完,想站起身时,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他感到自己浑身乏力,身子像酥了一样,骨头似乎也要散架了。

令人惊恐的是,这一切都不是“似乎”,而是真的:身子酥了是真的,骨头散架,也是真的!

前南郑县尉李云,于长安求纳一姬,其母未许。云曰:“予誓不婚。”乃许之。号姬曰楚宾。数年后,姬卒。卒后经岁,遂婚前南郑令沈氏女。及婚日,云及浴于净室,见楚宾执花来,径前,谓云曰:“誓余不婚,今又与沈家作女婚。无物奉,赠君香一贴,以资浴汤。”泻药末入浴斛中,钗子搅水讫而去。云甚觉不安,困羸不能出浴,遂卒,肢体如棉,筋骨并散。(《闻奇录》)

在晚唐五代人于逖的《闻奇录》中,李云就这样死于浴盆里了,这是来自于鬼的报复。

这样的例子还有一个:

鄂州有小兵,农民出身,当上裨将后,想要巴结名门望族。于是他在路上,将妻子及其身边女婢残忍杀害,沉尸江中,并对家人说:“夫人竟为盗所杀!”

几年后,他出差扬州,住于客栈,见外面大街上,有一妇人在卖花。妇人的样子很像他之前所杀的女婢!

他走过去一看,真的是那女婢,顿时拜倒在地,问其是人是鬼。

“人呀。”女婢诡异一笑,继续说:“当时我只记得自己和夫人为盗贼所击,幸而不死,被人搭救,现流落扬州,与夫人卖花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