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春条事件发生后,张不疑郁郁寡欢,每次想到胡司马,就不由得一哆嗦。有一次,他凭着记忆偷偷去寻胡司马的宅子,却始终没有找到。
后来,张不疑或梦到身披红袍、手持牙笏的胡司马,或梦到已经化为陪葬木偶的春条。
关于前者,张不疑反复琢磨,他的那个装束,那个样子,简直就不是人间所有,而后者凝固的表情,更叫张不疑不寒而栗。
在惊恐中,张不疑渐渐得了重病,只好从长安返回南阳,到母亲身边养病。
期间,先前遇到的那个道士竟然又出现了,与张不疑共论预测命运的法术。
那天,道士告诉张不疑,自己要云游别处了,告诫说:“我走后,你可能会有重大的灾祸。你最好不要跟母亲住在一起。另外,以后也别再买什么婢女仆人了。”
张不疑把道士的话跟母亲讲了。
母亲信奉道教,随即决定搬到清净的寺院居住。张不疑则每天早晨去给母亲请安。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又出现一个神秘的中间人,对张不疑说:“想买婢女吗?附近有个崔姓寡妇,最近急需要钱,她身边有个婢女叫金釭,容貌非常美丽,不得已,要把她卖了。”
张不疑竟忘记了道士的嘱托,叫中间人把金釭带来,一见倾心,花了十五万钱将之买下。
金釭面色绝美,灵秀周到,把张不疑侍奉得很舒心,后者一天天陷入迷恋中。
过了一阵子,那名道士回来了,见张不疑面色枯黄,不禁长叹一声:“今祸已成,没办法挽回了,就连你的母亲,也很危险了。”
张不疑这时候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难道那婢女金釭……”
道士说:“让我看看她吧。”
张不疑叫金釭出来,但后者不肯。张不疑鼓了鼓勇气,最后还真把她骂出来了。
道士说:“孽畜,就是你了。”
金釭大骂道:“作为一名婢女,如果我有错,可以鞭打我!甚至把我退掉,我也没什么可说的。那十五万钱还在,有什么可忧虑的!你这道士是个什么东西,安敢干预别人的家事?”
道士转头对张不疑说:“可惜她吗?”
张不疑迷茫地摇摇头。
道士随即用手杖击金釭的头,骤然发出像是打在木头上的声音。张不疑大惊。
这时候,金釭已经栽倒在地,原来仍是一个陪葬用的木偶,背上还写着她的名字。
道士叫张不疑挖地。挖到五六尺时,一座古墓出现了。棺材旁尽是陪葬之物,而张不疑那十五万钱,就在棺材面前堆着。
不久,张不疑就陷入了长期精神恍惚的状态。
第二年,朝廷征召张不疑赴江南,精神恍惚的他,在途中就被免职了。张不疑只好再次返回南阳家中,于一年后死去。在他死后没几天,其母也暴卒而去。
上面讲的是一个木偶为怪的故事。
中国的木偶制造工艺源远流长。在古代,木偶又称“傀儡”。当时即有傀儡戏一说,也就是现在说的木偶戏。
说起木偶戏,唐朝非常流行,包括提线木偶、布袋木偶等几种。
不过,最初时,木偶并不是因“傀儡戏”的需要才被发明的,而是以轻素与轻红的身份出现,即陪葬的冥器。这种习俗出现的年代至少不晚于西汉时。到了唐朝,在墓室里放上各种木偶已颇为流行。因为死者的家人相信:这样做,可使冥界的亲属有人照顾。
所以,在唐朝的志怪故事里,不时闪现着木偶的身影。在另一个故事中,两只南北朝时的木偶,就曾神奇地来到唐朝。
那是唐高祖武德初年。
江州参军曹惠的府邸后园,有间佛堂。佛堂里有两只木偶,都在一尺多长,美女造型,雕刻精美,只是年代久远,油漆剥落。后来,曹惠将两个木偶带回家,给孩子玩。
这一天,孩子玩着玩着,出事了。
孩子正在吃饼,突然听到身边有人说:“给我一张。”
孩子大惊,因为那是个陌生女人的声音。而且,此时堂中除了家眷外并无他人。孩子愣神时,那个奇怪的声音又一次传来:“给我一张。”
孩子转头朝向声音发出的地方,只见那里摆放着两只木偶,其中一只竟还伸出手索要大饼。他越想越惊异,便急忙禀报父亲曹惠。
曹惠毕竟是州里的参军,见过世面,笑道:“没什么可惊慌的,给我把这木偶拿来!”
话音未落,木偶突然出现在一旁,道:“轻素我自有名字,为什么直接叫我木偶!”说罢,木偶顾盼而行,跟人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