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长公主(312)

长公主(312)

作者:墨书白

临走之前,福来带着人按着苏容卿的吩咐,在大殿中布下茶桌茶具,最后一个退开。

所有人出了大殿,便都散开,各自站在一边,低低私语。

萧乾站在柔妃身后,压低了声:“二姐,太子没有动手,如今这些老不修怕是有了异心。”

“不会。”柔妃看着宫门前正在不断进来的士兵,“入了宫,现下谁都跑不了。苏容卿在里面,便是给咱们拖着时间好做事。”

柔妃刚说完这句,一旁和大臣商议着的顾子道似乎和其他人做了什么决定,他同王厚敏点了点头,迎上前来,朝着柔妃行了一礼:“娘娘。”

“顾尚书。”

柔妃赶忙还礼,顾子道看了一眼大殿,笑着道:“娘娘,看来……如今有些误会。陛下既然没有出事,看来太子殿下或许也不是谋反,我等方才商议,要不……”顾子道打量着柔妃的神色,“大家还是散了吧?”

“若当真是误会,那自然是要退下向陛下请罪的。”顾子道的话并不出柔妃所料,她明白顾子道的意思。

她带着人谋反,如今出了岔子,弑君这件事,总得有人做。

她转头看向内宫,“可如今陛下还没见着,谁知道李蓉说的话,是真,还是假呢?如今我等也已经在宫中,不如让妾身入内宫一探,看看,陛下到底是活着,还是……已遇不测。”

得了柔妃的话,顾子道盯着柔妃许久,柔妃笑了一声:“顾大人觉得呢?”

“确认陛下安危,当然是必要的。”

顾子道似乎很满意柔妃的答案,他行了一礼:“我等会倾力协助娘娘入内宫。”

“那,谢过顾大人。”

“来人,”柔妃转过头,抬手指了一旁的福来,“将这投靠乱臣贼子的老贼拿下!其他人随我入宫面圣!”

“阿乾,”柔妃转头,看着萧乾,嘱咐得别有深意,“去宫门守着,以免闲杂人等,随意进出。”

萧乾听明白柔妃的暗话。

这些世家都是墙头草,为了利益来,就可能为了利益走。

他们如今要把这些世家绑起来,帮在一起,萧氏若出不了宫,谁都别想出。

柔妃说完之后,便领着人朝着内宫走去。

华乐跟在柔妃身后,压低了声:“母亲,要是父皇还活着怎么办?”

“他不会活着。”

柔妃果断开口:“只要我们见到他,他一定已经死在李川手里了。”

华乐听到这话,震惊抬头,她看见柔妃有些发白的脸色,一时之间,她竟然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皇宫刚刚沦陷时,公主府内,苏氏、顾氏的亲眷被关了几个屋。哭啼求救之声不断传来,裴文宣站在庭院中,童业擦了一把脸上的血,走到裴文宣身后,低声道:“公子,苏家和顾家的家眷都在这里了。”

“王家呢?”

“还没攻下来。”

“有放跑人吗?”

“没有。”童业摇头,“王家闭门不出,没有人出来。”

“宫里呢?”

“宫门已经破了,苏氏旗已经立在城头,苏容卿带着柔妃、王厚敏、顾子道等人进去了,据说早朝并未取消。”

“宫门花了多长时间破的?”

“半个时辰不到。”

裴文宣听到这话,闭上眼睛。

半个时辰不到攻破皇宫,可见李蓉几乎没有在宫城外布防。她将所有兵力收归了内宫。

而早朝正常进行,也就是她在外宫。

这样的举动,以李蓉的性子,只预示着一件事――

李明未死。

李明不死,李川的罪名就无法坐实,那些世家始终心存犹豫。她收归兵马在内宫,就是希望保全剩下的军力,一旦李川找到机会反扑攻城,这些军力就可以里应外合。

在这种情况,她在外宫,无非是为了,拖延时间。

以她的生死,拖延时间。

她知道,从她留在宫中那一刻,她几乎就没有生还可能。

无论李川是输是赢,只要攻城,她就是人质。

“公子?”

童业见裴文宣闭眼久久不言,不由有些担心:“接下来该怎么办?”

“苏容华既然给上官雅通风报信,可见苏氏本身并不想参与这些,苏容华会拦住天守关过来苏氏的军队。很快荀川的军队也就到了,到时候,外城就是荀川的军队对王氏带来的一万军,如果她来得早,甚至可以提前宫城,和城内军队汇合,伏击王氏。”

“华京之内,昨夜羽林卫、裴家、上官家的军队还剩下八千人,其中六千被殿下收归宫中,还有两千在咱们这里。”

“苏氏等世家约有一万家兵,陛下那边御林军加宁王的人,约莫还有七千。”

“那我们还有胜算吗?那些想咱们死的世家有两万人,我们这边不到两万,陛下那儿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

“能赢。”

裴文宣睁开眼睛:“必须赢。”

话音刚落,外面便传来了鼓声。

“咚。”

“咚咚。”

随着鼓声而来的,是赵重九提剑急入,他站在门口,克制住激动:“驸马,荀川军队已到,攻城了!”

裴文宣没有什么表情变化,他听着外面的战鼓声,停顿片刻后,立刻吩咐:“赵重九,你即刻带一千人去城楼同荀川里应外合打开城门,速度要快。”

“告知裴晓,将王氏家眷带入公主府后,守住公主府,听我命令。”

“童业,吩咐人将府中还有的孔明灯都升上去,太子会明白我的意思。再让人焚香备水,准备马车,我要进宫。”

“公子?”

童业有些不明白,低头,面上露出几分温柔:“我得去接殿下。”

他不能让她一个人在宫里。

是生是死,他都得陪着她。

鼓声响起来的时候,寒风卷得城外玄色金凤旗帜翻飞作响。

李川领着蔺飞白、荀川骑在马上,他们身后是士兵列队而站,在尚未彻底亮起来的清晨中,略显疲惫。

“现在就要进城吗?”

蔺飞白看着前方,皱起眉头,这些士兵跋涉千里而来,明显已是极为疲惫。

“现下不进城,”上官雅站在战车之上,眺望前方高墙,“等到天亮,王家军队带人进来,再想攻城就难了。不如此时取下城池,以守代攻。”

“攻城不易,”蔺飞白颇为不安,“士兵又疲倦厌战,如何攻城?”

“很快了。”李川看着华京,神色带着冷。

荀川看了一眼旁边的李川,他穿着太子玄服,披着纯白色狐裘,玉冠高束,显出几分难言的清贵。

他长高了许多,带着几分文臣式的清瘦,枯冷的眼神,全然不见当初活泼少年的模样。

“裴文宣和阿姐在里面。”

李川察觉荀川的眼神,以为她有疑惑,转过头来看她,只道:“勿忧。”

话音刚落,华京城内,便升腾起一盏孔明灯。

孔明灯在尚未亮起的天空里,顿时吸引了许多人的主意。

第一盏孔明灯亮起来后,李川从腰间拔剑,淡漠出声:“备战。”

听得此话,上官雅双手在前,恭敬行了个礼,而后转过头来,看向众将士。

“诸君,”上官雅扬声开口,“可知此为何处?”

战鼓声不徐不疾,将士看着上官雅,并不言语,上官雅抬手指了“华京”二字,提高了声:“此处便是华京,是诸君在沙场守护之处。华京之中,有云罗绸缎,有妖娆美人,有金银珠宝,有权势无双。可这些都不曾属于过诸位,诸位在西北拼杀,苦寒之地,粮衣具短,命似草芥,一生如泥在他人脚下,子子孙孙,皆为如此,甘心吗?!”

众人不敢说话。

可人性趋利,话不说,不等于不存在。不过是因强权折腰,不敢言语。

“可今日不同。今日,诸君入城,”上官雅展袖指向华京,提高了声音,“赢,封侯拜将!输,也不过马革裹尸,并无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