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同中与大街上,他遇上若霞几次。他靠近她走,他娇声的咳嗽,他飞过去几个媚眼,都没有效果。他改了主意。拿着点简单的礼物,他直接的去拜访新街坊了。
小文夫妇住的是两间东房,外间是客厅,内间是卧室;卧室的门上挂着张很干净的白布帘子。客厅里除了一张茶几,两三个小凳之外,差不多没有什么东西。墙上的银花纸已有好几张脱落下来的。墙角上放着两三根藤子棍。这末一项东西说明了屋中为什么这样简单——便于练武把子。
小文陪着冠先生在客厅内闲扯。冠先生懂得“一点”二簧戏,将将够在交际场中用的那么一点。他决定和小文谈戏。敢在专家面前拿出自己的一知半解的人不是皇帝,便是比皇帝也许更胡涂的傻蛋。冠先生不傻。他是没皮没脸。
“你看,是高庆奎好,还是马连良好呢?”冠先生问。
小文极自然的反问:
“你看呢?”小文的态度是那么自然,使冠晓荷绝不会怀疑他是有意的不回答问题,或是故意的要考验考验客人的知识。不,没人会怀疑他。他是那么自然,天真。他是贵族。在幼年时,他有意无意的学会这种既不忙着发表意见,而还能以极天真自然的态度使人不至于因他的滑头而起反感。
冠晓荷不知道怎样回答好了。对那两位名伶,他并不知道长在哪里,短在何处。“嗯——”他微一皱眉,“恐怕还是高庆奎好一点!”唯恐说错,赶紧又补上:“一点——点!”
小文没有摇头,也没有点头。他干脆的把这一页揭过去,而另提出问题。假若他摇头,也许使冠先生心中不悦;假若点头,自己又不大甘心。所以,他硬把问题摆在当地,而去另谈别的。幼年时,他的侯府便是一个小的社会;在那里,他见过那每一条皱纹都是用博得“天颜有喜”的狡猾与聪明铸成的大人物——男的和女的。见识多了,他自然的学会几招。脸上一点没露出来,他的心中可实在没看起冠先生。
又谈了一会儿,小文见客人的眼不住的看那个白布门帘,他叫了声:“若霞!冠先生来啦!”倒好像冠先生是多年的老友似的。
冠先生的眼盯在了布帘上,心中不由的突突乱跳。
很慢很慢的,若霞把帘子掀起,而后像在戏台上似的,一闪身出了场。她穿着件蓝布半大的褂子,一双白缎子鞋;脸上只淡淡的拍了一点粉。从帘内一闪出来,她的脸就正对着客人,她的眼极大方的天真的看着他。她的随便的装束教她好像比在舞台上矮小了好多,她的脸上不似在舞台上那么艳丽,可是肉皮的细润与眉眼的自然教她更年轻一些,更可爱一些。可是,她的声音好像是为她示威。一种很结实,很清楚,教无论什么人都能听明白这是一个大方的,见过世面的,好听而不好招惹的声音。这个声音给她的小长脸上忽然的增加了十岁。
“冠先生,请坐!”
冠先生还没有站好,便又坐下了。他的心里很乱。她真好看,可是他不敢多看。她的语音儿好听,可是他不愿多听——那语声不但不像在舞台上那么迷人,反而带着点令人清醒的冷气儿。
冠晓荷,在进到这小夫妇的屋里以前,以为他必受他们俩的欢迎,因为他十分相信自己的地位身分是比他们俩高得很多的。因此,他所预备下的话,差不多都属于“下行”的:他会照应他们,他们理应感激与感谢他。他万没想到他们俩的气度会是这么自自然然的不卑不亢!他有点发慌!预备好的话已经拿不出来,而临时找话说总容易显出傻气。
他扯什么,他们夫妇俩就随着扯什么。但是,无论扯什么,他们俩的言语与神气都老有个一定的限度。他们自己不越这个限度,也不容冠晓荷越过去。他最长于装疯卖傻的“急进”。想当初,他第一次约尤桐芳吃饭的时候,便假装疯魔的吻了她的嘴。今天,他施展不开这套本事。
来看小文夫妇的人相当的多。有的是来约帮忙,有的是来给若霞说戏,或来跟她学戏,有的是来和小文学琴,有的……这些人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都像是毫无用处的人,可是社会要打算成个社会,又非有他们不可。他们有一种没有用处的用处。他们似乎都晓得这一点,所以他们只在进来的时候微向冠先生一点头,表示出他们自己的尊傲。到临走的时候,他们都会说一声“再见”或“您坐着”,而并没有更亲密的表示。冠先生一直坐了四个钟头。他们说戏,练武把,或是学琴,绝对不因他在那里而感到不方便。他们既像极坦然,又像没把冠先生放在眼里。他们说唱便唱,说比画刀枪架儿便抄起墙角立着的藤子棍儿。他们在学本事或吊嗓子之外,也有说有笑。他们所说的事情与人物,十之八九是冠先生不知道的。他们另有个社会。他们口中也带着脏字,可是这些字用得都恰当,因恰当而健康。他们的行动并没有像冠先生所想象的那么卑贱,随便,与乱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