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官上折子说太子乃是晚辈,他的叔伯们不应该给他哭灵,结果被愤怒的皇帝直接杖毙,并对着文武百官道:“太子虽为晚辈,但他是储君,与普通皇子不同,天下人除太后以及他的生母外,皆因为他守孝。”
也许是因为杖毙了一个言官,加之太子再不争气,皇上膝下也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他要让守孝就守吧,反正被折福分的是太子,又不是他们。
京城里从二品以上的大臣诰命们纷纷进宫给太子守灵,全国各地的祭文也快马加鞭的送往京城,就在大家以为皇上会停止折腾以后,启隆帝又放出一个惊天打雷。
皇帝要追封太子为平孝帝,顿时引起满朝文武的哗然。古往今来儿子追封老子为皇帝的他们见过,可是哪有老子在世,追封死去儿子为皇帝的道理?
这关系到江山社稷祖宗体制,满朝上下反对者众,很多大臣在宫门长跪不起,只求皇帝能收回成命。而启隆帝坚决不收回这个决定,一时间启隆帝与这些朝臣便对上了。
皇后的娘家方氏一族以及太子一脉的人为了支持皇上这个决定四处奔走,因为只要太子被追封为帝,那么太子妃腹中的胎儿只要是个男孩,那么太子一系还不算后继无人。
启隆帝的用意也在于此,不想等他驾崩后,帝位落到其他人手里,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为太子妃腹中的孩子铺路。
中立派以及支持派为太子守了六天灵,启隆帝就与反对派进行了六天的拉锯战。华夕菀甚至听说有为两朝元老因为反对这件事,撞死在了正东门,献血溅了遍地,场面十分血腥。
回到王府后,她就有些犹豫的问:“这个老臣一头撞死在宫门,就不怕皇上清算他的后人吗?”
“他膝下无子,近些年一直醉心于修书,”晏晋丘似笑非笑道,“听说这位大人曾经在公众场合下大赞过盛郡王品行。”
华夕菀摸着下巴好奇的问:“你的意思是说,这事是盛郡王示意的?”
晏晋丘俯身在抵着她的额头道:“你说呢?”
伸出食指把他的额头推开,华夕菀揉着脖子,这几天在朱雀宫守灵,她都没好好休息过,“你不说就算了,我懒得想。”
“这么懒散,以后可怎么办、”晏晋丘无奈一笑,在她旁边坐下,“这一百天里不能请戏班子也不能请说书先生,我已经让下人给你找了些有趣的书给你打发时间,你先委屈些时日。”
“这是属于不可抗的意外事件,又不是你的原因,有什么委屈不委屈的,”华夕菀喝了一口暖胃的茶,“现在外面闹成这样,弄得京城人心惶惶,低调些比较好。”
自从太子犯事以后,向来抬着下巴看人的端和公主都收敛不少,更别提他们这种看似风光,实则被皇帝猜忌的皇室人家,只求娘家人不会牵扯进这些事情里,她就满足了。
“别担心,事情总会过去的,”晏晋丘知道她在担心什么,安慰道:“岳父是聪明人,定不会插手这件事。更何况华氏一族也是传承百年的望族,别人轻易也不敢去冒犯,你放下心别担忧太过。”
华夕菀勉强一笑:“我知道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毕竟那是养育我十几年的家,我不求娘家有多显赫,只求亲人平平安安,无病无灾就满足了。”
晏晋丘轻轻把她揽进怀中:“我知道了。”
两人的话也许都包涵有别的意思,好在两人达成了共识,消除了最基本的疑虑。
因为朝堂上的混乱,晏晋丘就算是个闲散王爷,也不得不忙起来,华夕菀干脆关上王府大门,谢绝一切拜访,听到华家没有参与这次的事情后,就松了一口气。
他们华家本就是普通的世家,善名有几分,但是绝对没有想过要追求什么百年清名,至于以死谏言这种事情,华家人是万万不会去做的,他们会选择更加稳妥的方式,得到最安稳最好的结果。
下了好几天血的天终于放了晴,华夕菀蜷在暖和的软榻上,见外面阳光灿烂,终于决定出院子在王府里走走。
冬日里金灿灿的阳光洒在身上,虽然不是特别的温暖,但总有几分暖意,华夕菀在后院转了一圈,正准备回屋,突然听到书房的方向传来喧哗声,她眉头一皱:“书房那在吵什么?”
如果晏晋丘在府中,她不会管这件闲事,可是现在书房传来喧哗声,作为王妃她就不得不去管这事。
“王妃,”看守书房的侍卫长看到华夕菀带着人过来,面上露出几分为难之色,可是这么大的响动,他便是想瞒也瞒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