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笑的很开心,“客人稍候。”
他放下简易的鱼竿,用石头压住,转身慢慢走到炉火旁。
安久翻了几页,发现看不懂书中内容,便搁到一旁,去观察那青年,对上他目光没有焦距的眼眸。发觉竟然是瞎子。安久仔细打量他,此人不过二十岁出头,样貌并不算太好看,但是白皙干净,通身的书卷气,让人看着十分舒服。
盲眼青年洗了手,掀开干净的布,下面露出二十来个包好的云吞。光线照在他面容上,神情显得分外平和。
云吞下锅,香气很快便飘了起来。
不一会。青年端着碗放在安久面前的桌子上,“客人请用。”
安久舀起一个咬了一口,野菜混着猪肉的香气顿时溢满口中。这东西虽说滋味不够浓郁,但是清清淡淡也很爽口。
她吃着吃着,便听见对面青年的肚子发出咕咕的声音。
青年笑的羞涩又尴尬。
安久动作停顿了一下,旋即风卷残云一般的吃完整碗,问,“多少钱?”
“七文钱。”青年报完价钱,怕安久觉得贵。又煞有介事的解释道,“里面放了不少猪肉。”
安久摸了摸,掏出一角银子塞进他手里,起身离开。
她到了时常上。买了一袋面粉,割了一块猪肉,返回河边的混沌摊,把东西放在桌上。“这些东西给你,过些天,我还来吃。”
盲眼青年还沉浸在一晚云吞卖了一角银子的震惊中。一时不曾反应过来。
静了一会儿,青年急急问道,“怎样称呼恩公?”
回答他的只有河风拂过柳叶的簌簌声。
他到桌边,摸索上面的面和肉,喃喃道,“其实云吞里只放了猪油……”
云吞最多只值两三文,若不是实在困难,他也不会黑心要七文,第一次做亏心事,竟反而得了好心人的打赏,他很内疚。
“我知道。”
安久突然出声,吓了那青年一跳,“恩公没走?”
“嗯。”安久屏息之后,就连**阶的武师都难察觉,更何况一个不会武功的盲人。
“在下欺诈恩公,实在当不得这些恩赐。”青年掏出银子放在桌上,起身恭恭敬敬的施礼。
“收着吧。”安久道,“自己傻就算了,不要把别人当成和你一样傻。你是以为别人都没有吃过猪肉?还是以为自己撒谎撒的很完美?”
青年面露羞惭,空洞的目光仿佛透过安久在看向远方,“那恩公为何还……”
“我乐意。”安久其实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呆着仔细的想一些事情,而非乐善好施,“你叫什么名字?”
“敝姓武,字令元。”盲眼青年道。
“你读过书?”安久想让自己变的正常起来,于是试着同他聊天。
以前的心理医生说,她需要与人交流,需要接触更多正面的、阳光的人事物,她觉着华容简很阳光,但是那厮说一百句有九十九句都胡扯,反倒不如眼前这个素不相识的瞎子。
安久现在渐渐能理解楚定江常常找她说心事的原因了,一个人内心负面的东西积压久了,就需要释放,像他们这一类人,定然是选择一些很好拿捏的人或事去倾诉、发泄。
“从小读书,还参加过一回科举,不过落第了。”武令元摸到桌上的经书,翻开放在膝上,“落第之后家中连遭不幸,我的眼睛也得了病,如今也不能读书了。我曾一度想不开,要去寺中出家,大师说我尘缘未了,给了这一本经书,让我无事想想佛偈,说眼虽盲,可明心。”
“你明明饿着肚子。”安久目光落在他翻开的经书上,“为什么看上去很悠闲自在?因为这本书?”
武令元平淡道,“我曾出去谋事,可惜一无功名,二无强健体魄,无处用我,如今我拥有最多的、可以肆意挥霍的,除了时光已经别无他物,何不从容一些?”
“你这样从容,每天心里高兴吗?”安久问。
武令元摇头,“恩公说笑了,我年纪轻轻,本可以有机会施展心中抱负,可惜一生还没有开始便已结束,从容,也不过是无奈的选择罢了!”
听着他这些话,安久陷入沉思,她想的第一件事情是——这些面和肉没有买错。
她觉得自己第一次主动与人交流,十分成功。
寻常姑娘,不会无缘无故跑到这僻静的地方,又是送钱,又是送食物,武令元对此缄口不问,只道,“恩公遇上烦心事了?”
安久觉得武令元挺擅长感悟人生,便道,“不知是何原因,我很少遇见开心事。”
“是心境之故吧。”武令元果然没有让她失望,“在下落第之后眼盲,可谓一生因此改变,若是记挂此事变成一个心结,从此以后便无幸事。”
安久想到自己一生的轨迹亦是因一个人、一件事而改变,她知道这是自己的心结,却不知如何解开,“你能忘记吗?”
第二百一十八章交易
武令元摇头。如果能忘记这个遭遇,寺里也不会拒绝为他剃度。
两人都没有再说话,坐到日落,安久才起身告辞。
她寻了个地方窝了一夜,次日一早又回到云吞摊子。
清晨河畔水汽缭绕,武令元已经升起炉子,煮了一锅热水。
安久没有收敛气息,他侧耳听了听,“是恩公来了。”
“叫我阿九吧。”安久坐下。
武令元从善如流,“阿九。”
与昨日一样,他煮了一碗云吞端到安久面前。今日的馄饨放了足量的肉,香气四溢,有些途径此处的人纷纷凑过来,生意比昨日好了很多。
而武令元还是一副恬淡的模样,仿佛不因客少而忧愁,亦不因客多而欣喜。客人多的时候,武令元找安久说过几次话,没有得到回应,心知她不愿在人多处说话,便再不曾搭话。
一个早上,武令元卖出去十几碗云吞,除了安久以外,其他皆是过往行商。
时近中午,周遭的摊贩越来越多,武令元藏在角落里的小摊子便鲜有人光顾了。他熄了炉火,陪她静静坐了一天。
“我听说读书人死心眼,愚守仁义礼德。”安久看向武令元,“我给你财物,你拿来做营生,却不见你说报答我。”
武令元愣了一下,旋即笑道,“阿九若有差遣,我自会去办。”
安久不语。
武令元见她不满意这个回答,便知道她不是真的要他去报答,而是着重问前一句话,“迂腐之气固然存在,可是私底下耍的心眼子也不少。远的不说,就是我从前就读的书院里,生员之间表面上谦恭有礼。暗中却多有不睦。读了书,知了礼,便把心埋的更深了。不轻易付真心,亦不轻易泄露坏心。”
安久仔细回味这几句话,深以为然,“你懂的真多。”
武令元笑笑,“我成天能琢磨的也就这点无足轻重的事了,难得阿九愿意听。”
静了一会,没有听见安久说话,武令元继续到。“这里很穷,可我很喜欢。有次我快要饿死了,邻家全家上下只有一碗剩饭,却全都进了我的肚子。那些衣冠楚楚之人,有几个能倾尽家财去救个无关紧要的人?”
安久突然道,“我有些事情要办,改日再见。”
武令元不曾多问,只道,“后会有期。”
梅氏乃是巨富。家主交给安久的玉佩很有可能是一笔巨额财富,谁面对这样巨额财富能够不为所动?安久独身在大宋,若有这些钱财傍身,能多几分保障。她心里自然不想将玉佩交还给梅氏,亦不想同梅氏再扯上什么关系,然而她此刻又很需要修习梅拳。
琢磨了两日,安久终于有了决定。当夜直奔梅氏在汴京的临时居所。
这个地方安久从前也来过,她来到大宋第一回走出梅花里,就是与莫思归一并到了这个宅子。
安久翻身进了院子。直奔堂屋而去。
堂屋大门敞开,里面暖黄的光线投映在平整的石板上,廊上灯笼随着微风轻晃,两处光线重合交错,如梦幻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