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只得强睁开眼,换上簇新的衣裳,腰上配了五色荷包,待梳妆打扮妥当,挪到前厅一家人吃了早饭。
不过今日大家确实都忙,上京有这样的规矩,晚辈给长辈拜年,须得在初一日,出了阁的女儿回门探望爹娘,也是择在这一日。初二日往后便轻松了,大抵是宴请和走亲访友,因此吃饭的时候商妈妈还在感慨,李判这人真是不忘初心,初一便来拜访,是当郎主和主母还在呢。
明妆听得鼻子发酸,那点懒散的筋骨抻起来,恋床的情绪也没有了。饭后惠小娘和兰小娘要回娘家拜年,送走了她们,自己便在前院等着李宣凛到访。
约摸辰时前后,门廊上有人通传,说贵客来了,明妆忙起身说“请”。
很快便见几个小厮捧着节礼进来,后面的男子穿着濯绛的常服,腰上扣银带,快步登上了台阶。因为身量高,几乎是两级一迈步,还是原来军中的习惯,仿佛时间永远紧迫,仿佛永远不能延误。待进了门才骤然刹住步子,抬眼一顾很快又垂下眼,恭敬地道了声小娘子新禧。
明妆看着他,难免思绪翻腾,咕哝道:“看见李判,就让我想起爹爹了。”
他的眼睫微微一颤,想是被她的话触动了,还如以往一样温声询问:“一别三年,小娘子在上京过得好不好?”
不知怎么,眼泪自己掉了下来,明妆忙拿手绢擦,却无论如何都擦不净。又气又急,终于放声哽咽起来,“今日是初一,我不该哭的,可我就是忍不住。”
有的故人,会勾起很多回忆,当初李宣凛借居在潼关府衙,每常会遇见,或是明妆有什么想要的,不敢和爹爹阿娘开口,就悄悄委托李判。他是有求必应,只要她高兴。现在想来不光是看着爹爹的情面,更多是日久年深,活成了半个家人。
第15章
他听见她哭,终于抬起眼来,什么都没说,只是忧伤地望着她。
这些年她虽照旧锦衣玉食,心里的伤疤却无法愈合,他知道她不容易,小小年纪就如此多舛,想必更有委屈之处,哭一哭,哭出来就好受了。
明妆在他面前,恍惚觉得自己还不曾长大,有些情绪的宣泄只有冲着他,才能找到出口。
商妈妈在一旁使劲劝慰,说好了好了,“大节下,不兴哭的。李判好不容易来一趟,小娘子不款待贵客,怎么反倒哭起来。”言罢忽然觉得不妥,笑道,“我竟是叫惯了,一时改不过来,如今应该称公爷才对。”
李宣凛却摇头,“妈妈不必客气,还如以前一样称呼我吧!我有今日,多蒙大将军提携,在故人面前,不敢妄自尊大。”
明妆这才抹了眼泪,小孩儿心性地说:“我也觉得李判亲厚,叫公爷,反倒把人叫生疏了。”
大概因为叫成了习惯,李判成了他的第 二个名字,在陕州那些年她都是这么唤他的,小孩子自有一份偏执,不愿意改变以前约定俗成的东西。
那厢烹霜送了茶水入厅堂,明妆亲自接了送过来,齉着鼻子说:“上京点茶的手法和陕州不同,我们回来三年,已经换了上京的做法,李判尝尝。”
李宣凛起身双手承接,嘴里还应着不敢,明妆倒又笑了,“你现在是国公啦,大可不必那么客气。其实我早前一直拿你当阿兄看待,没有告诉你罢了。”
听了这话,他脸上的神情方有一点松动,带了微微的、赧然的笑意,让那五官愈发生动起来。尤其眼眸,沉沉地,如星辉落入寒潭,如果多笑一笑,想必更招女孩子喜欢。
明妆重新坐回座上,才想起心里一直想说的话,“这些年麻烦你替我给爹爹扫祭,我每常想给你回信道谢,又觉得说不出口。”
他将建盏放在手边,正色道:“大将军对我有恩,即便小娘子在陕州,我也要敬香扫祭,小娘子回了上京,我更该担起这个责任。”
明妆点点头,不大愿意再提往事了,换了个轻快的语调问他:“你这回在上京逗留多久?打算什么时候再回陕州呀?”
“邶国归降,官家特放了恩典,把陕州军务暂交兵马使指挥,准我留京休沐半年,顺便……”他说着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把终身大事安排妥当。”
明妆“哦”了声,才发现他确实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印象中他一直是当初的少年,没想到时间过起来这么快。想着想着又觉得怪好笑的,连自己都有人做媒了,他比她大了好几岁,可不是该娶亲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