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还有什么别的迹象吗?”我打断了大校的话,一种可怕的预感涌上心头。
“您指的是什么呢?好像没什么与此有关的迹象。”
“无关的也行,您想想看?”我急切地问。
大校和其他几名军官互相看看,一名戴眼镜的中校说:“敌人有一架预警机在这一空域飞行,这好像没什么异常的。”
“还有吗?”
“嗯……敌人通过低轨道卫星平台向这一海域发射大功率激光,可能是配合那架预警机探测深水潜艇……这与我们所谈的导弹群袭击有关吗?博士,您不舒服吗?”
但愿真是探测潜艇,上帝保佑是在探测潜艇……我心里紧张地祈祷着,同时说:“没什么,谢谢。那些白色粉末,你们知道大概是什么吗?”
“我刚才正要告诉您——”大校说,同时屏幕上换了一个画面,这一幅由少数几种鲜艳的色彩组合而成,像画家的调色板一样杂乱无序,“这是一幅那一空域的红外假彩色图,看这儿,爆炸点很快都变成了超低温区域,”大校指着画面上的一片醒目的蓝点说,“所以我们猜测,那些白色粉末可能是高效制冷剂。”
我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感到天旋地转,扶住桌子才没使自己倒下去。“快,让舰队撤出那个海区!”我指着屏幕冲大校大喊。
“陈博士,这是录像,事情已经在昨天发生了。”
已被事实击昏的我愣了半天才明白他的意思。
“请看,这是当时从‘珠峰号’上拍下来的。”
画面上出现了空旷的海面和天空,一艘护航的驱逐舰在画面的一角时隐时现。我注意到天空中出现了一个细长的漏斗,漏斗的柄端向海面延伸,很快拉长成一条细丝。当这条细丝的一端接触海面时,吸起的海水立刻使它变成了白色。最初这条连接海天的白丝带很细,它轻柔地摇曳着,最细的腰部几乎要中断。但它很快变粗,由一道自高空垂下的轻纱,变成一根耸立在大海之上支撑苍穹的巨柱,它的颜色也由白变黑,只有表面旋转的海水还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其实我以前想到过这种事,但不相信真有人能做出来。
具备生成龙卷风潜力的扰动,“卵”,其实在大气层中数量巨大,它们中只有一小部分真正演化成龙卷风,就像数量巨大的鸡蛋中只有一小部分真正能孵出小鸡一样。“卵”的核心是一团下沉的冷空气,通过加热而阻止其下沉,就能消灭那些将演化成龙卷风的“卵”,就像我在俄克拉荷马州看到的那样;同时,如果通过制冷而加强那团冷空气,则能“孵化”那些本来会消失的“卵”,促使其发展成龙卷风。由于这种“卵”数量巨大,所以在适当的气候条件下,便可以随时随地制造龙卷风,这其中的技术关键是发现这些潜在的“卵”,而我的龙卷风预报系统提供了这种可能。更可怕的是,这个系统可以发现这样的机会:如果两个以上的“卵”距离很近,甚至重叠,对其中的多个“卵”同时进行“孵化”,就能够巧妙地聚焦大气中的能量,催生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超级龙卷风!
我眼前出现的就是这样一个龙卷风,它的直径超过两公里,比自然形成的龙卷风要大一倍,自然界中最大的龙卷风一般是F5级,这已被人们称为“上帝之手”;但这个人工“孵化”的龙卷风,最小为F7级。
画面上,龙卷风缓缓地向右移动,显然是“珠峰号”在紧急转向,企图避开它。龙卷风的推进一般为直线,速度为每小时六十公里左右,与航母的最大航速相当。如果“珠峰号”加速和转向足够快,就有希望避开它。
但就在这时,在那根黑色的擎天巨柱两旁的天空中,又垂下了两道白丝带,它们迅速变粗,很快演化成两根同样的黑色巨柱。
这三个超级龙卷风的间距小于其直径,只有不到一千米,它们形成了一道长达八千米的死亡栅栏,顶天立地进逼而来,“珠峰号”的命运已经确定。
龙卷风的巨柱很快占据了整个画面,在前面,滚滚的水雾汹涌而过,像是横过来的瀑布,龙卷柱内部则是一个幽暗的深渊。画面急剧晃动起来,接着消失了。
据大校介绍,一个龙卷风扫过“珠峰号”的前半部,正如在那座小岛上那名海军中校向我预言的那样,“珠峰号”的主甲板折断,半小时后沉没,包括舰长在内的两千多名官兵阵亡。在龙卷风逼近时,舰长果断地命令对两座压水反应堆进行A级封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可能的核泄漏,但也使“珠峰号”彻底失去了动力。同时沉没的还有两艘护航的驱逐舰和一艘补给舰。超级龙卷风在扫过舰队后,其中的一个仍继续行进了二百多公里才逐渐消失,比历史记录上龙卷风行进的最长距离远一倍,其间,它在仍具威力时扫过了一个小岛,抹平了岛上的一个渔村,又杀死了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一百多个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