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看到这点了。回来后,我从别的渠道做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除了苏联,西方也对球状闪电的研究做了巨大的投入,我们就不能从中得到些什么?”
“可他们,包括格莫夫,没有向我们透露一点儿技术资料。”
林云笑了起来,“你呀,太学院派了。”
“或说太书呆子气。”
“那倒不是,要真是,前一阵儿你就不会当逃兵了。不过这也说明你已经看到了最重要的东西,这本来可以成为我们的一个新起点,可你却把它当成终点了。”
“我看到了什么?”
“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已经不可能揭开球状闪电之谜了,这个结论可值几百个亿啊!”
“确实,电磁能量以那种方式存在,简直不可思议,我们也许可以硬扭着方程式搞出一个牵强的数学模型,但直觉告诉我那不是真的。它能量施放的选择性和穿透性这类不可思议的特性,确实不是传统理论能解释的。”
“所以我们应该放开自己的思想。你说过我们不是超人,但从现在起我们必须强迫自己以超人的方式思考。”
“我已经这样思考了。”我激动地说,“球状闪电并不是由闪电产生的,而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一种结构。”
“你是说……闪电只是点燃或激发了它?”林云紧接着说。
“太对了,就像电流点亮了电灯,但电灯本身早已存在!”
“好,我们把思路再整理一下……天啊,这想法居然能对西伯利亚基地的事情做出一些解释!”
“是的,3141基地产生的二十七个球状闪电与产生它们的人工闪电的参数根本就没有关系,只是因为那种结构正好在那儿,所以被激发了!”
“那种结构能进入地下吗……为什么不能!在多次大地震前,人们都看到球状闪电从地上的裂缝中飞出!”
我们俩兴奋得不能自已,来回走动着。
“那么以前研究的误区就很明显了:不应试图‘产生’它,而应去‘找到’它!这就是说,在模拟雷电时,关键不在于闪电本身的性质和结构,更不在于磁场和微波之类的外加因素,而在于使闪电覆盖尽可能大的空间!”
“正确!”
“那我们下一步该干什么呢?”
这时,林将军在后面招呼我们吃饭,我看到客厅的中央已摆上了一桌丰盛的饭菜。
“小云要注意啦,我们可是请陈博士来做客的,吃饭的时候不谈工作。”林将军边给我倒酒边说。
林云说:“我们这不叫工作,业余爱好罢了。”
接下来,我们开始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我得知,林将军是哈军工的高才生,他学的专业是电子学,但以后没有再接触技术工作,而是转到纯军事指挥领域,成为我军少有的理工出身的高级将领。
“您学的那些东西,现在怕只记得欧姆定律了吧。”林云说。
将军笑着说:“那你小看我了。不过我现在印象最深的不是电子学,而是计算机。那时我见过的第一台计算机是苏联老大哥的,主频我忘了,内存是4K,那4K是用磁芯存储器实现的,装它的箱子比那个书架都高。但与现在差别最大的还是软件,小云成天向我吹嘘她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编程高手,但到了那台计算机上,编一个计算3+2的程序都会让她出一头汗。”
“那时只有汇编语言吧?”
“不,只有0和1。机器不会编译,你要把程序写到纸上,然后一个指令一个指令地把它们翻译成机器码,就是一串0和1,这个过程叫人工代真。”将军说着,转身从后面的办公桌上拿起一支铅笔和一张纸,写出了一长串0和1给我们看,“喏,这一串指令的意思是把两个寄存器中的数放到累加器中,再把计算结果送到另一个寄存器中。小云你用不着怀疑,这绝对正确,当时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居然编成了一个计算圆周率的程序,那以后,我对各个指令和机器码之间的对应关系记得比乘法口诀都熟。”
我说:“现在的计算机同那时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最终被处理的仍是一串0和1。”
“是的,这很有意思。想想十八世纪或更早些的时候,那些想发明计算机器的科学家,他们肯定认为,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想得不够复杂,现在我们知道,是因为他们想得不够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