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故乡面和花朵(534)

故乡面和花朵(534)

作者:刘震云

……

外在的环境和你们的内心,显得是那么地统一

夕阳红晕的光芒,打在你们和蔼慈祥的脸上

你们心平气和彻底放松地在谈着什么

你们动不动就会出现会心地微笑甚至还相互纠正

——姥娘和亲爱的留保老妗,虽然我们对这一切的聚集是那么地向往,但是我们也知道:

这时刻或许有,但不是天天有

笼罩在我们头上的,还是阴云密布的时候为多

温暖和愉快的时刻,不过是对阴云密布的暂时解脱

正因为这样,它在世界上也只能是一瞬

——什么时候当我们知道了这一点,我们也就格外珍惜那一瞬的到来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写这一章的根本原因

也正因为这样,亲爱的姥娘和留保老妗,请你们在东西庄的桥上多停留一会好吗?

30年后,当我们再来到这桥上时,桥上的一切都物是人非。因为桥上没有了你们,这桥也立刻失去了意义成了一坐死桥。这时我们不管怎么向往和想念你们,我们想跟你们说一句多么普通的话都不得了。于是我们借着我们共同回到30年前的机会,让我们再问候一声:

姥娘,你好。

留保老妗,你好。

1969年,是故乡世界里最光辉灿烂的一年——因为它有了你们在东西庄的桥上汗珠的映照

……

接着剩下的问题是:当年姥娘和留保老妗,在当年的桥上平和而又知心地谈了些什么呢?虽然是东扯西拉,好象什么都没说——但是正因为它什么都没说于是什么都说了,这散漫和放松的内容又是我们特别关心的——因为你在世界上是不可多得的呀——因为说和不说还是不一样呀——因为30年后这谈话已经不存在了——正因为其不存在,30年后我们对它的揣摩和猜度又是多么地一厢情愿——据我对姥娘和留保老妗的猜度,这温暖和放松的历史性谈话大体会是:

首先,不会是激烈的话题,也不会是过于目前的话题。她们会延伸开来,一下把鱼钩甩到几十年前——这样的开头,才有历史的气魄呢。——大概会东拉西扯到你们当年在一块给东家扛长工和赶轿车的时候吧?姥娘在给东家割麦——金黄的麦香传遍了大地——直到现在,我还多么喜欢1969年的另一首老歌儿呀,其中有一句歌词就是:

丰收的喜讯到处传

……

姥爷——当时也是40多岁的壮年——在给东家赶车;留保老妗——当年也是30多岁的青春少妇——在伙上给长工们做饭。当时大家春风扑面,当时大家意气风发,当时大家都有一膀子好力气——谁能想到当年的青春是一场戏,转眼之间大家都会衰老和烟消云散呢?留保老妗在那里沉浸地说:

“那时的俺婶,三里长的麦趟子,从来割到头都不直腰。”

——这也是俺姥娘留给我们的一大遗产,遇到任何事情和麦子,一定要低着头默默地割,不要直腰;三里总是要割完的,当你直腰的时候,没人替你去割,只能增加你的惰性和失望。在割麦的时候你可以想些别的——你可以排除麦子;在你做着枯燥重复的劳动时,麦子恰恰给你的思想和情感留下和腾出一块宽阔和自由和天地呢——麦趟子越长,不是给你留的天地越大吗?——一滴一滴的汗水洒落在你的前襟上,最后你的汗像瓢浇一样——汗像瓢浇一样,也是俺姥娘生前爱说的一句口头语呀——这时从远处看,我们只能看到你弓起的腰,麦子已经淹没了你身体的其它部分——这也是你到了晚年有些驼背的原因吧?——但是,姥娘和留保老妗,当你们在向往往日的青春时,30年后我们却对你们当年的形体动作进行着背叛——我们常常做的是,看到烈日下永远割不到头的麦趟子,虽然我们也听到了“丰收的喜讯到处传”的歌声,但是我们为了自己暂时的苟且偷安,会在那里不顾大局的骂道:

“我操,这麦子什么时候才能割完呢?”

“这麦棵子为什么长得这么粗壮呢?”

甚至:

“他娘的,麦子为什么要丰收呢?”

……

这是我们和姥娘面对着麦子和世界的区别。恐怕这也是姥娘为什么会因为桥上会见的由头而在那里和我们动心眼和玩阴谋的缘起。于是我又想,姥娘当年和我们相处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些孤独呢?——同时,当年你一个人在三里长的麦趟子中默默收割的时候,你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呢?你怎么就能够旁若无人地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汗水和创造中呢?你这三里不直腰的行动本身,是不是也含有对身边朋友强烈谴责的意味呢?——虽然当你们回首当年时,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就像一个战功卓著的将军回想当年的战场上一样——虽然和将军形式一样,其实内容还是不一样。因为没落的将军会在那里喃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