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娘,剩下的肉什么时候吃呢?”
大弟弟还抓紧时机说了一句风凉话:
“再不抓紧吃,肉可就全艮了!”
可俺姥娘早已经胸有成竹——我们的提问和风凉话倒是中了她的圈套。
她开始用弯弯绕和声东击西的战术——对我们肯定地说:
“肉碗还是要吃的。”
接着又说:
“过两天马上再吃一次。”
马上就取得了安定民心的效果——让我们思想上也有些松懈。但她老人家紧接着问:
“去年我们端午节是怎么过的?”
去年?我们一下子楞在了那里。我们对这个话题没有准备。我们只顾关心今年的端午了,而没有想到去年。但这种声东击西的战术,也让我们头脑有些发懵——我们弄不清姥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倒真开始在那里傻呼呼地想去年——但是去年也就是1968年的端午节怎么过的我们倒真想不起来。姥娘这时已经稳操胜券了,接着还进退有余地对我们进行了提示:
“去年端午节我们吃的什么?”
去年端午节吃的什么,我们也已经想不起来了。我的小弟又在那里傻呼呼地说:
“甭管去年吃什么,反正没有吃肉碗!”
姥娘马上就达到了目的,接着这话茬说:
“就是,去年没有吃肉碗。但是去年也吃了一个稀罕东西——这下你们想起来吧?”
我们都摇摇头——去年对我们确实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这时姥娘只好自己把谜底给揭穿——也许这正是她所要的效果呢,你对谜语的无奈,也会陡然增加你对世界和去年的自卑感啊——于是姥娘在那里自拉自唱地说:
“去年我们吃了一顿红薯!”
这下我们想起来了,当然我们对姥娘的圈套就入得更深了——我们还为这终于想起来有些激动呢:
“对,去年我们吃了一顿红薯!”
红薯是秋天从地里刨出来的,能在第二年端午吃到去年的没有腐烂的红薯,对于一切还靠地窑来储藏的农民来说,实属不易。——去年我们的端午节也没有白过,虽然我们去年没有吃到肉碗,但是我们吃到了不易的红薯。我们甚至为去年的端午也有些兴奋起来。大弟弟说:
“对,去年我们吃的是红薯,那红薯个个透亮,一个没烂!”
小弟弟还开始指手划脚:
“那红薯煮出来还流稀溜糖呢,吃到嘴里,就跟糖稀一样!”
接着像回到去年一样吸吮起自己的厚嘴唇。这时姥娘就笑逐颜开了。事情的发展,完全在按照她老人家的事先规划进行。一切都是精确计算好的,行动起来一点没有错榫——就像一个臂上绣着毛主席像的拳击手在第三回合击倒了他的对手,接着在记者招待会上大言不惭地说:
“每一拳都是事先精确计算过的。”
俺姥娘这时也像场上的拳击手一样,趁着我们回忆和兴奋的空档,不失时机地开始逼进和切入她的主题——接着问我们:
“去年这稀流糖的红薯是谁送给我们的?”
直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这是一场阴谋呢。只到我们快要被卖的时候,我们还在帮人数钱呢;直到我们快下油锅了,我们还在那里替别人加柴呢。——甚至,为了弥补我们刚才没有想起去年端午吃的是什么由姥娘的提醒我们才知道的惭愧,现在我们还想将功补过想出这个问题让姥娘高兴一下将刚才和现在扯平呢——令我们庆幸的是这次我们还真想出来了——于是我们在那里欢呼着喊:
“去年的红薯是东庄的留保老妗送给我们的!”
姥娘这时开始收网了:
“留保老妗好不好?”
我们小学生一样大声喊:
“好!”
姥娘这时轻轻地说——终于看出我们可以被卖了,我们可以下锅了,我们可以被一网打尽了——她老人家为了自己阴谋的一步步得逞都有些矫情了:
“去年那么稀罕的红薯,留保老妗都给我们送来了,今年咱们还剩下一块肉——肉呢,我们已经吃过一顿了,剩下的一块——而且还有些发艮了,是不是也该送你们留保老妗一块呢?当然也不是全送完,只送一半就够了;剩下的一半呢,还可以给你们做一顿肉碗。你们看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呢?姥娘,你可真恶毒!原来历史性的会见和灿烂辉煌的一章,都是以阴谋为前提的。当我们已经闻出阴谋的味道时,我们已经像钻到竹筒子里的蛇一样,想折头也不得了。如果我们反对今年的送肉,就等于在反对去年的红薯;而去年的红薯我们已经吃下了肚,现在还能再吐出来吗?如果我们对你的提议表示反对,就等于拿起巴掌打自己的脸——恐怕把肉放得发艮,也是你阴谋的一个组成部分吧?——当阴谋已经伸展开它的力量时,我们除了跟着阴谋走别无它路——如果我们不想粉身粹骨的话。我们只好噙着委屈的泪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