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成为雍正(85)

成为雍正(85)

作者:李正

根据内蒙古大学教授佟靖仁在《呼和浩特满族简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2)一书中的记载,“(四公主)养的马从不打印(不做标记),也不用人放,马顺风跑了,公主就让府丁给归化城的副都统传话:‘克(去),叫二小子找马!’地方官便乖乖地将马寻回来”。好家伙,直接管归化城的副都统叫“二小子”。

虽然这个故事只是佟教授在当地采风时收集来的传说,但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公主们的个人事迹其实是很难进入文献记载中的,有些故事还真的只能口口相传。

而且,关于四公主的政治传说,人们之所以普遍都认为是真的,是因为在实物史料中,四公主的形象也同样是一个政治强人的角色。

比如,清水河当地就专门立碑纪念四公主,碑名很直接,就叫“四公主千岁千千岁德政碑”,其中一块碑的碑文里,有几句话是这样说的:

惟草地较远,悉难近天子之地,荒服非近,尤当沐圣人之祀。钦惟我四公主四千岁,至德诚民,深仁育物,……累年丰收,万民乐业,共享升平。虽彼天之颖粟,实公主之盛德所感也。且我公主留心民膜(瘼),著意农桑,其立心也公,其立政也明,其立法也猛且宽,恩泽普及万姓,真乃尧天舜日。

尽管我们如今已经很难得知四公主当年到底都做过什么,但看到当地人将她比作尧舜一般的圣人,并且还具体谈到了行政、立法、司法等多个方面的功绩,我们完全可以做出判断,四公主当年应该是当地的最高政治领导人之一,而且她的领导水平还很高。道理也很简单,在古代,人们夸奖一个公主通常都是评价相貌与品德,可四公主被评价的是行政与立法等方面的成就。

于是,雍正即位后便将四公主由“和硕公主”加封为“固伦公主”。同样是加封,大公主可能是因为年纪大和自身的福气属性,二公主可能是因为康熙的特别宠爱,而四公主则是因为自己当年在蒙古的声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从康熙后宫中一个“小透明”贵人的女儿,一步步走到了“固伦公主”,这个清朝公主巅峰的位置。

最终,四公主在雍正十三年(1735)因病去世,享年57岁。大家不要觉得57岁似乎寿命较短,在康熙的亲生女儿中,四公主已经是最长寿的了。而且,四公主的丈夫敦多布多尔济直到乾隆八年(1743)才去世,他们夫妻相濡以沫了38年,这也是康熙朝公主与额驸长相厮守的最长纪录了。

至此,我们可以说,历史上四公主的一生,真算得上一个“大女主剧本”了。低谷时没有自暴自弃,长大成人后,既不辜负父亲让满蒙团结的期望,又能和丈夫一心一意地厮守。最关键的是,四公主自己活得也很精彩,没局限于个人的感情或说爱情中,反而以一个女主人的姿态治理一方土地,给相当一部分底层民众带来了安宁的生活,最终也获得了“固伦公主”这样一个对公主身份的最高褒奖。

不过,说实话,之所以用“大女主”来形容四公主,是因为比起在感情上争权夺利、做事上傻白甜憨而言,一个有智慧、勇敢、坚韧,且能真正哀民生之多艰,选择造福于民的女性,才是一个中国意义上的真正的“大女主”。

当然这里不是说别的活法不好。假如有一个穿越的机会,化身为大公主,一辈子被周围所有的人宠爱着,想来也是非常幸福的。只是,我们在具体看待一个人时,对大公主当然会很羡慕,但对四公主,却会很佩服。

注释1: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注释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朱批奏折,图巴等奏;转引自杨珍《康熙皇帝一家》,学苑出版社,1994,第289页。

注释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朱批奏折,图巴等奏;转引自杨珍《康熙皇帝一家》,学苑出版社,1994,第289页。

公主群像:政治与命运交错下的悲苦人生

康熙的11位公主,其中的6位已经跟大家见过面了。还剩下5位:五公主,温宪公主;六公主,纯悫公主;八公主,温恪公主;九公主,悫靖公主;十公主,敦恪公主。

接下来的故事讲起来可能会比较艰难,因为我们往往更喜欢那种成功的、大团圆的故事,但最后登场的这5位公主,却是各有各的不幸。希望她们的故事能被更多的人所看见,而不仅仅是淹没在史册中的、生冷的几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