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雍正最后还是被他惹毛了,因为允祎他实在太懒、太懒了。雍正第一次给允祎布置任务是在雍正十一年(1733),派他去盛京祭祖。结果允祎出了京城,刚到通州,就说他病了,走不动了,要回京。雍正没办法,只能让他回来了。可转过年来,雍正十二年(1734),雍正又派允祎去盛京祭祖,结果允祎故技重施,这次还没到通州呢,连家门口他都不想出了。
这一下,真把雍正给气到了。想想雍正看重的弟弟都是什么样的啊?老十七允礼,身体一直清弱,但雍正真的需要他时,让他去西藏去西藏,让他去贵州去贵州,从来不犹豫、推脱;老十三允祥就更不用说了,临去世前一年,允祥瘸着腿,还要为了帝陵的建造翻山越岭、勘察地形,雍正在一旁是拦都拦不住。结果现在,好你个老二十允祎,30岁不到,让你去趟盛京,祭祖磕头即可,你都称病懒得去?
于是,雍正公开批评说:
贝勒允祎,人本庸愚,性复懒惰。朕从前加恩特封贝勒,冀其知恩悛改,奋勉向上,以副朕期望之意。岂料伊秉性糊涂,毫不知感。上年派往祭陵,伊行至通州,称病而回。今年派出,又托病不往,甚属无知。著革去贝勒,降为公爵,以示儆戒。(《清世宗实录》卷一四六,雍正十二年八月十九日)
直接把允祎连降三级,从贝勒降成了辅国公。
而雍正驾崩,乾隆继位后就更有意思了。乾隆跟允祎说,皇叔啊,我爹活着的时候,派您去陵地祭祖,您就是不去,如今我爹驾崩了,您这个当弟弟的,就直接去给好大哥守陵吧,有病搁哪儿养不是养。于是,老二十允祎在清西陵默默无闻地看坟看了18年,最后因病去世,终年50岁。他的一生在历史中都是毫无存在感的。
其实允祎但凡能勤快一点,都不至于落得这么个下场。一辈子活了个“懒”字,自己没享什么福,在史书上也没留下什么成绩,算是活了个稀里糊涂。可见,哪怕是在皇家里享福,你想躺平、“摸鱼”,也至少得有一傍身之物。比如老五有奶奶的庇护、老七有一手好字、老十二有主持丧礼的才能。相比之下,老二十允祎什么都没有还想躺平,那就只能落得一地鸡毛了。
三、文艺傍身保平安
而和老二十比起来,老二十一胤禧的技能库就要丰富多了。
胤禧出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他的母亲陈氏也是来自江南的汉族女子,而因为汉族身份的限制,陈氏哪怕生了胤禧这个皇子,也没能在康熙朝得到任何册封。所以胤禧从小也没想过自己能参与政事,就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习武、射箭、吟诗作画上去了,而且这几项技艺的水平都很高。
康熙晚年间曾给弘历找过两位武术师父,一位是老十六胤禄,教弘历打枪;另一位就是老二十一胤禧,教弘历射箭:
(圣祖)命学射于贝勒允禧,学火器于庄亲王允禄。(《清高宗实录》卷一,雍正十三年八月)
不仅武艺高强,老二十一在绘画方面也很卓越。比如,郑板桥在《绘境轩读画记》中评价老二十一的画作为“本朝宗藩第一”,皇室内无人可比。我们可以看一下老二十一画的《山静日长图》,自行感受。
而且老二十一的诗文也写得不错,比如他写的《樵歌》:
不闻人声,但闻斧声。寂寂岩响答,丁丁飞鸟惊。得柴换酒,醉归踏月山歌清。友木石,无衰荣。白云流水自朝暮,万山漠漠烟光青。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老二十一可以说是当时清朝宗室的艺术门面了,所以就有两个人特别偏爱老二十一,一个是老十三,另一个就是他的徒弟,雍正的四儿子宝亲王弘历。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老二十一未来的人生会是多么顺利。
康熙驾崩时,老二十一才12岁,自然不会被安排什么职务。可等到雍正八年(1730),老二十一20岁的那一年,意外发生了,老十三允祥因病过世了。雍正伤心不已,在回忆自己十三弟的遗愿时,一下就又把老二十一给想起来了。这边丧礼刚结束,雍正就下旨说:
朕之诸幼弟,朕向来不能深知。从前曾据怡亲王奏称二十一阿哥允禧,立志向上,且深知感朕之恩,恭敬之念,出于至诚。朕从前降旨,将伊封为贝子。著晋封贝勒。(《清世宗实录》卷九四,雍正八年五月二十八日)
《山静日长图》
《山静日长图》题诗局部
而这边允禧刚被封完贝勒,雍正转头就又把宗人府、御书处、粘杆处、镶红旗满洲都统等一系列职务都给允禧安排上了。这些职务基本都属于平常没什么活,但地位又不低的。允禧的政治存在感忽然就空前膨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