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王安石传(123)

王安石传(123)

作者:梁启超

官更于朝,士变于乡。百治具修,偷惰勉强。

彼阏不遂,归侍帝侧。卒屏于外,身屯道塞。

谓宜耇老,尚有以为。神乎孰忍,使至于斯。

盖公之才,犹不尽试。肆其经纶,功孰与计?

自公之贵,厩库逾空。和其色辞,傲讦以容。

化于妇妾,不靡珠玉。翼翼公子,弊绨恶粟。

闵死怜穷,惟是之奢。孤女以嫁,男成厥家。

孰堙于深,孰锲乎厚。其传其详,以法永久。

硕人今亡,邦国之忧。矧鄙不肖,辱公知尤。

承凶万里,不往而留。涕哭驰辞,以赞醪羞。

《祭欧阳文忠公文》: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赡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王安石的文学成就(下)

世人对王安石的诗的评价不如他的文章。尽管如此,王安石的诗事实上开了西江诗派的先河,而且在宋代也是开风气之先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的成绩尤其伟大,这也是不能不令人崇拜的。

千年以来,谈到诗,没有不认为应该尊崇杜甫的。然而,在杜甫活着的时候以及他死后不久,尊崇他的人并不是很多。韩愈在诗中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中晚唐的明白人是怎么看杜甫的,从这里也可以想象得到。特别提倡学习杜甫并且尊崇他,其实是从王安石开始的。他有《杜甫画像》一诗:

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侔。

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

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

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死所羞。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

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王安石又得到杜甫的诗两百余首,编了一本《老杜诗后集》,并为它写了序:“杜甫的诗全部呈现在今天的读者面前,从我得到这些诗开始。”又说:

“世上学习作诗的人到了杜甫这里然后才能作诗,如果到不了这里,你根本就不知道诗在哪里。”他诚心诚意地向往杜甫到了这种程度,这是他能够成为名家的原因。

宋朝继承了晚唐的陋习,西昆体盛行,起来矫正这种风气的有欧阳修和梅尧臣。从这里开始能够自立门户卓然成为一家的有王安石、苏东坡和黄庭坚。王安石早年在《张刑部诗序》中说:

您和杨亿、刘筠同处于一个时代。杨亿、刘筠凭借他们的辞藻影响那个时代,学习作诗的人都迷失了自己的根本和来路,很崇拜他们,穷尽了每天的精力来模仿他们。作品中堆砌了色彩华丽的辞藻,颠倒庞杂,没有文章应有的章法和次序,他们的诗在寄托情感和借用典故方面也都缺少依据。这个时候能够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同流合污的人是很少的。

西昆体风靡一时,大概天下的人都追随着温庭筠和李商隐,没有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性灵,诗道的凋敝达到了极点。对于这种情况,不得不加以破坏并进行新的建设,社会的发展要求这样做。首先打破这种风气的就是欧阳修和梅尧臣。王安石与欧阳修、梅尧臣是朋友,然而没听说他的创作是在欧阳修、梅尧臣的影响下才开始的,他从少年时代就已经确立了自己的风格。欧阳修和梅尧臣用冲和淡远、平易近人的风格一扫艳丽纤巧、浓艳雕琢的风气,到了王安石,更发扬一种瘦硬雄直的风格,这是欧阳修和梅尧臣所没有的。所以说,欧阳修和梅尧臣只能够破坏,王安石不仅能够破坏,而且还能够进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