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王安石传》 > 正文 王安石的文学成就(下)

王安石的文学成就(下)

世人对王安石的诗的评价不如他的文章。尽管如此,王安石的诗事实上开了西江诗派的先河,而且在宋代也是开风气之先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的成绩尤其伟大,这也是不能不令人崇拜的。

千年以来,谈到诗,没有不认为应该尊崇杜甫的。然而,在杜甫活着的时候以及他死后不久,尊崇他的人并不是很多。韩愈在诗中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中晚唐的明白人是怎么看杜甫的,从这里也可以想象得到。特别提倡学习杜甫并且尊崇他,其实是从王安石开始的。他有《杜甫画像》一诗:

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侔。

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

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

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死所羞。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

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王安石又得到杜甫的诗两百余首,编了一本《老杜诗后集》,并为它写了序:“杜甫的诗全部呈现在今天的读者面前,从我得到这些诗开始。”又说:

“世上学习作诗的人到了杜甫这里然后才能作诗,如果到不了这里,你根本就不知道诗在哪里。”他诚心诚意地向往杜甫到了这种程度,这是他能够成为名家的原因。

宋朝继承了晚唐的陋习,西昆体盛行,起来矫正这种风气的有欧阳修和梅尧臣。从这里开始能够自立门户卓然成为一家的有王安石、苏东坡和黄庭坚。王安石早年在《张刑部诗序》中说:

您和杨亿、刘筠同处于一个时代。杨亿、刘筠凭借他们的辞藻影响那个时代,学习作诗的人都迷失了自己的根本和来路,很崇拜他们,穷尽了每天的精力来模仿他们。作品中堆砌了色彩华丽的辞藻,颠倒庞杂,没有文章应有的章法和次序,他们的诗在寄托情感和借用典故方面也都缺少依据。这个时候能够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同流合污的人是很少的。

西昆体风靡一时,大概天下的人都追随着温庭筠和李商隐,没有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性灵,诗道的凋敝达到了极点。对于这种情况,不得不加以破坏并进行新的建设,社会的发展要求这样做。首先打破这种风气的就是欧阳修和梅尧臣。王安石与欧阳修、梅尧臣是朋友,然而没听说他的创作是在欧阳修、梅尧臣的影响下才开始的,他从少年时代就已经确立了自己的风格。欧阳修和梅尧臣用冲和淡远、平易近人的风格一扫艳丽纤巧、浓艳雕琢的风气,到了王安石,更发扬一种瘦硬雄直的风格,这是欧阳修和梅尧臣所没有的。所以说,欧阳修和梅尧臣只能够破坏,王安石不仅能够破坏,而且还能够进行建设。

说到宋诗的壮丽景象,一定要提苏东坡、黄庭坚。拿王安石和苏东坡相比,苏东坡的千门万户、风骨天然的气象的确是王安石所不及的。但王安石的曲折多姿和严谨的风格给学习作诗的人树立了典范,指明了途径,似乎比起苏东坡又有他的长处。黄庭坚是西江派的鼻祖,他的特色在于拗硬深幽,生气远出,然而这种风格其实是从王安石开始的,黄庭坚只是尽力表现它的长处,使它发扬光大而已。效法黄庭坚的人一定认为黄庭坚的诗风是从王安石那里继承下来的。这样看来,即使说王安石开了宋诗的一代风气,也不为过。

王安石的古体诗与其说是学习杜甫,不如说是学习韩愈,这里举出几首作为例证。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

定林瞰土山,近乃在眉睫。

谁谓秦淮广,正可藏一艓。

朝予欲独往,扶惫强登涉。

蔡侯闻之喜,喜色见两颊。

呼鞍追我马,亦以两黥挟。

敛书付衣囊,裹饭随药笈。

翛翛阿兰若,土木老山胁。

鼓钟卧空旷,簨虡雕捷业。

外堂廓无主,考击谁敢辄。

坡陀谢公冢,藏椁久穿劫。

百金买酒地,野老今行馌。

缅怀起东山,胜践比稠叠。

于时国累卵,楚夏血常喋。

外实备艰梗,中仍费调燮。

公能觉如梦,自喻一蝴蝶。

桓温适自毙,苻坚方天厌。

且可缓九锡,宁当快一捷。

彼哉斗筲人,得丧易矜怯。

妄言屐齿折,吾欲刊史牒。

伤心新城埭,归意终难惬。

漂摇五城舟,尚想浮河檝。

千秋陇东月,长照西州堞。

岂无华屋处,亦捉蒲葵箑。

碎金谅可惜,零落随秋叶。

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

清谈眇不嗣,陈迹恍如接。

东阳故侯孙,少小同鼓箧。

一官初岭海,仰视飞鸢跕。

穷归放款段,高卧停远蹀。

牵襟肘即见,着帽耳才压。

数椽危败屋,为我炊陈浥。

虽无膏污鼎,尚有羹濡。

纵言及平生,相视开笑靥。

邯郸枕上事,且饮且田猎。

或昏眠委翳,或妄走超躐。

或叫号而寤,或哭泣而魇。

幸哉同圣时,田里老安帖。

易牛以宝剑,击壤胜弹铗。

追怜衰晋末,此土方岌。

强偷须臾乐,抚事终愁惵。

予虽天戮民,有械无接摺。

翁今贫而静,内热非复叶。

予衰极今岁,倘与鸡梦协。

委蜕亦何恨,吾儿已长鬣。

翁虽齿长我,未见白可镊。

祝翁尚难老,生理归善摄。

久留畏年少,讥我两呫嗫。

束火扶路还,宵明狐兔慑。

蔡侯雄俊士,心憭形亦谍。

异时能飞鞚,快若五陵侠。

胡为阡陌间,踠足仅相蹑。

谅欲交辔语,呿予不能嗋。

这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结构、气象、格调、章法、句法都与韩愈的诗非常相似,把它放在韩愈的作品中,几乎是可以乱真的,可惜未能达到化境。

《思王逢原》:

自吾失逢原,触事辄愁思。

岂独为故人,抚心良自悲。

我善孰相我,孰知我瑕疵?

我思谁能谋,我语听者谁?

朝出一马驱,瞑归一马驰。

驰驱不自得,谈笑强追随。

仰屋卧太息,起行涕淋漓。

念子冢上土,草茅已纷披。

婉婉妇且少,茕茕一女嫠。

高义动闾里,尚闻致财赀。

嗟我衣冠朝,略能具糜。

葬祭无所助,哀颜亦何施。

闻妇欲北返,跂予常望之。

寒汴已闭口,此行又参差。

又说当产子,产子知何时。

贤者宜有后,固当梦熊罴。

天方不可恃,我愿适在兹。

我疲学更误,与世不相宜。

宿昔心已许,同冈结茅茨。

此事今已矣,已矣尚谁知。

渺渺江与潭,茫茫山与陂。

安能久窃食,终负故人期。

《董伯懿示裴晋公平淮右题名碑诗用其韵和酬》:

元和伐蔡何危哉,朝廷百口无一谐。

盗伤中丞偶不死,利剑白日投天街。

裹疮入朝议军旅,国火一再更檀槐。

上前慷慨语发涕,誓出按抚除暌乖。

指光颜战洄曲,阚如怒虎搏虺豺。

愬能捕虏取肝鬲,护送密乞完形骸。

笞兵夜半投死地,雪湿不敢燃薪。

空城竖守已可缚,中使尚作啼儿哇。

退之道此尤俊伟,当镂玉牒东燔柴。

欲编诗书播后嗣,笔墨虽巧终类俳。

唐从天宝运中圮,廊庙往往非忠佳。

诸侯纵横代割据,疆土岂得无离。

德宗末年惩战祸,一矢不试尘蒙靫。

宪皇初起众未信,意欲立扫除昏霾。

追还清明救薄蚀,屡敕主府拘穷蛙。

王师伤夷征赋窘,千里亦忌毫厘差。

小夫偷安自非计,长者远虑或可怀。

桓桓晋公忠且壮,时命适与功名偕。

是非末世主成败,烜赫今古谁讥排。

贤哉韦纯议北赦,仓卒两伐尤难皆。

重华声明弥万国,服苗干羽舞两阶。

宣王侧身内修政,常德立武能平淮。

昔人经纶初若缓,欲弃此道非吾侪。

千秋事往踪迹在,岳石款记如湘崖。

文严字丽皆可喜,黄埃蔽没苍藓埋。

当时将佐尽豪杰,想此兵祷陪祠斋。

君曾西迁为拓本,濡麝割蜜亲劘揩。

新篇波澜特浩荡,把卷熟读迷津涯。

褒贤乐善自为美,当挂庙壁为诗牌。

上面这几篇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锤炼出新鲜、奇特的语言,有意使用范围很狭窄的韵脚,追求险峻幽奇的艺术境界,完全体现了韩愈的风格和技巧。

《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两篇》:

巫山高,十二峰。

上有往来飘忽之猿猱,下有出没瀺灂之蛟龙,中有倚薄缥缈之神宫。

神人处子冰雪容,吸风饮露虚无中。

千岁寂寞无人逢,邂逅乃与襄王通。

丹崖碧嶂深重重,白月如日明房栊。

象床玉几来自从,锦屏翠幔金芙蓉。

阳台美人多楚语,只有纤腰能楚舞,争吹凤管鸣鼍鼓。

那知襄王梦时事,但见朝朝暮暮长云雨。

巫山高,偃薄江水之滔滔。

水于天下实至险,山亦起伏为波涛。

其巅冥冥不可见,崖岸斗绝悲猿猱。

赤枫青栎生满谷,山鬼白日樵人遭。

窈窕阳台彼神女,朝朝暮暮能云雨。

以云为衣月为褚,乘光服暗无留阻。

昆仑曾城道可取,方丈蓬莱多伴侣。

块独守此嗟何求,况乃低回梦中语。

这类诗是他学习杜甫同时又能独辟蹊径的作品,在他的诗作中也是上乘作品。黄庭坚的七言古诗很多都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又如:

《对棋与道源至草堂寺》:

北风吹人不可出,清坐且可与君棋。

明朝投局日未晚,从此亦复不吟诗。

在这样一种晦涩、稚拙的作品中,他影响和启发黄庭坚的痕迹是非常明显的,很容易发现。王安石又有《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在他的文集中为“别体”,即另一种风格。《寄吴氏女子》诗中有“末有拟寒山,觉汝耳目荧”,说的就是这组诗。这里录两首,看看它是什么样的:

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

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

我若真是我,只合长如此。

若好恶不定,应知为物使。

堂堂大丈夫,莫认物为己。

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

瓦亦自破碎,岂但我血流。

我终不嗔渠,此瓦不自由。

众生造众恶,亦有一机抽。

渠不知此机,故自认愆尤。

此但可哀怜,劝令真正修。

岂可自迷闷,与渠作冤仇。

这种诗虽然不是诗的正宗,但是自从苏东坡之后,把佛经中的典故和语言融入诗歌创作的人很多,这种体裁也是王安石倡导的。就像是他悟道悟出来的妙趣,使得学他的人读起来有一种超脱飘逸、意境高远的感觉,这其实来自王安石的学问和修养,不能单纯地把它当作诗来看。

王安石的诗真正别开生面的不是古体诗,而是近体诗。曲折多姿、瘦硬雄直的风格用在古体诗中比较容易,用在近体诗中就比较难,但王安石的近体诗却纯粹是因为这一点才出名的。

曾国藩谈论近体诗,说是要用对偶的句式将气息贯注在一句之中。王安石的七律最能启发人从这里入门。

王安石的七律诗比较多地学习杜甫晚年的作品,后来,黄庭坚更遵循这种方法,把它的妙处发挥到了极致,于是成为西江诗派的宗师。

王安石有一首《题张司业诗》,其中有:“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读王安石的诗都应当按照这句诗来探求和体会,读他的近体诗尤其应该如此。他的文集中名作很多,这里不能录太多,只选择几首,看看他的诗的面貌。

《次韵酬朱昌叔五首》(录一):

去年音问隔淮州,百谪难知亦我忧。

前日杯盘共江渚,一欢相属岂人谋。

山蟠直渎输淮口,水抱长干转石头。

乘兴舟舆无不可,春风从此与公游。

《次韵送程给事知越州》:

千骑东方占上头,如何误到北山游。

清明若睹兰亭月,暖热因忘蕙帐秋。

投老始知欢可惜,通宵豫以别为忧。

西归定有诗千首,想肯重来贲一丘。

《登宝公塔》: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笻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雨花台》:

盘互长干有绝陉,并包佳丽入江亭。

新霜浦溆绵绵白,薄晚林峦往往青。

南上欲穷牛渚怪,北寻难忘草堂灵。

便舆却走垂杨陌,已戴寒云一两星。

《寄题程公辟物华楼》:

吴楚东南最上游,江山多在物华楼。

遥瞻旌节临尊俎,独卧柴荆阻献酬。

想有新诗传素壁,怪无余墨到沧洲。

湡浯南望重重绿,章水还能向此流。

《酬俞秀老》:

洒扫东庵置一床,于君独觉故情长。

有言未必输摩诘,无法何曾泥饮光。

天壤此身知共弊,江湖他日要相忘。

犹贪半偈归思索,却恐提桓妄揣量。

《送李质夫之陕府》:

平世求才漫至公,悠悠羁旅士多穷。

十年见子尚短褐,千里随人今北风。

户外屦贫虚自满,樽中酒贱亦常空。

共嫌欲老无机械,心事还能与我同?

《贵州虞部使君访及道旧窃有感恻因成小诗》:

韶山秀拔江清写,气象还能出搢绅。

当我垂髫初识字,看君挥翰独惊人。

邮签忽报旌麾入,斋阁遥瞻组绶新。

握手更谁知往事,同时诸彦略成尘。

《思王逢原三首》(录一):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送裴如晦宰吴江》:

青发朱颜各少年,幅巾谈笑两欢然。

柴桑别后余三径,天禄归来尽一廛。

邂逅都门谁载酒,萧然江县去鸣弦。

犹疑甫里英灵在,到日凭君为舣船。

《送僧无惑归鄱阳》:

晚扶衰惫寄人间,应接纷纷只强颜。

挂席每谙东汇水,采芝多梦旧游山。

故人独往今为乐,何日相随我亦闲?

归见江东诸父老,为言飞鸟会知还。

《落星寺在南康军江中》:

崒云台殿起崔嵬,万里长江一酒杯。

坐见山川吞日月,杳无车马送尘埃。

雁飞云路声低过,客近天门梦易回。

胜概唯诗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闲来。

《送李太保知仪州》:

北平上谷当时守,气略人推李广优。

还见子孙持汉节,欲临关塞抚羌酋。

云边鼓吹应先喜,日下旌旗更少留。

五字亦君家世事,一吟何以称来求?

《将次相州》:

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

蝼蚁往还空垄亩,骐埋没几春秋。

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

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和王微之秋浦望齐山感李太白杜牧之》:

齐山置酒菊花开,秋浦闻猿江上哀。

此地流传空笔墨,昔人埋没已蒿莱。

平生志业无高论,末世篇章有逸才。

尚得使君驱五马,与寻陈迹久徘徊。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

《送赵学士陕西提刑》:

遥知彼俗经兵后,应望名公走马来。

陛下柬求今日始,胸中包畜此时开。

山西豪杰归囊牍,渭北风光入酒杯。

堪笑陋儒昏鄙甚,略无谋术赞行台。

《金陵怀古四首》(录一):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除夜寄舍弟》:

一尊聊有天涯忆,百感翻然醉里眠。

酒醒灯前犹是客,梦回江北已经年。

佳时流落真堪惜,胜事蹉跎只可怜。

唯有到家寒食在,春风因泛滪溪船。

《送西京签判王著作》:

儿曹曾上洛城头,尚记清波绕驿流。

却想山川常在梦,可怜颜发已惊秋。

辟书今日看君去,著籍长年叹我留。

三十六峰应好在,寄声多谢欲来游。

《南浦》:

南浦东冈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木末》:

木末北山烟冉冉,草根南涧水泠泠。

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

《初夏即事》: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中年》:

中年许国邯郸梦,晚岁还家圹埌游。

南望青山知不远,五湖春草入扁舟。

《入瓜步望扬州》:

落日平林一水边,芜城掩映只苍然。

白头追想当时事,幕府青衫最少年。

《州桥》:

州桥蹋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

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壬子偶题》:

黄尘投老倦匆匆,故绕盆池种水红。

落日欹眠何所忆,江湖秋梦橹声中。

《送僧游天台》:

天台一万八千丈,岁晏老僧携锡归。

前程好景解吟否?密雪乱云缄翠微。

用集句的方式作诗,是王安石自己创造的一种形式。宋代作者写的笔记很多谈到王安石曾创作集句诗,信口说出。这本是一种闲暇时的语言游戏,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也恰好证明了王安石记诵广博。这里抄录几首。

《金陵怀古》:

六代豪华空处所,金陵王气漠然收。

烟浓草远望不尽,物换星移几度秋。

至竟江山谁是主,却因歌舞破除休。

我来不见当时事,上尽重城更上楼。

《沈坦之将归溧阳值雨留吾庐久之三首》(其一):

天雨萧萧滞茅屋,冷猿秋雁不胜悲。

床床屋漏无干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录二):

自断此生休问天,生得胡儿拟弃捐。

一始扶床一初生,抱携抚视皆可怜。

宁知远使问名姓,引袖拭泪悲且庆。

悲莫悲兮生别离,悲在君家留两(一作“二”)儿。(其十三)

春风似旧花仍笑,人生岂得长年少。

我与儿兮各一方,憔悴看成两鬓霜。

如今岂无腰袅与骅骝,安得送我置汝傍?

胡尘暗天道路长,遂令再往之计堕眇茫。

胡笳本出自胡中,此曲哀怨何时终?

笳一会兮琴一拍,此心炯炯君应识。(其十八)

信手拈来,天衣无缝,后来学他的人很少有人能达到他的水平。前人对王安石的诗评论很多,根据所见到的随手抄录几段。

《漫叟诗话》(宋·佚名):

王安石隐居林泉之后作的诗,精深华妙,不是年轻时的作品能比的。他曾作《岁晚》一诗:“月映林塘澹,风含笑语凉。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携幼寻新的,扶衰上野航。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自以为可以和谢灵运相比,赏识他的人也认为是这样。

《后山诗话》(宋·陈师道):

黄庭坚说,王安石的诗到了晚年才妙,例如“遥闻青秧底,复作龟兆坼”,就是前人没有说过的。又如“扶與度焰水,窈窕一川花”,包含好几个意思,然而,他学“三谢”的诗,还是有些刻意了。

《石林诗眠》(宋·佚名)(应为《石林诗话》——编注):

蔡天启说,王安石经常称赞杜甫的“钩簾宿鹭起,丸药流莺啭”这句诗,认为它的寓意高邈峭拔,是五言诗的典范。有一天王安石作诗,得到一句“青山扪虱坐,黄鸟挟书眠”,自称不比杜甫的诗差多少。

《冷斋夜话》(宋·惠洪):

讲究提炼运用语言,到了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已经穷尽了古今的变化。王安石的诗:“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还有:“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中略)这就是黄庭坚所说的“句中眼”,学习作诗的人不了解这种妙处,写出来的诗总是差一点。

《石林诗话》(宋·叶梦得):

王安石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意气风发,所以,他的诗句都带有这种倾向,不是那么含蓄。如“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又如“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还有“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之类,都是直接抒发他心里的那一点事。后来他做了群牧判官,从宋次师(应为宋次道——编注)那里借了所有唐人诗集来读,博览群书,体会其中的要领,到了晚年才懂得深沉委婉、从容不迫的意趣,才知道文字的好坏虽然是有限定的,但也要看是哪个年纪写的,即使像王安石,当他年轻的时候,也不能强迫他达到某种境界。

《苕溪渔隐丛话》(宋·胡仔):

黄庭坚称赞王安石晚年作的小诗,典雅清丽,精美绝伦,脱去流俗,每次吟诵他的诗,都有一种将晨露含在口中的感觉。今天来看王安石的小诗,如“南浦随花去,回舟路已迷。暗香无觅处,日落画桥西”,“染云为柳叶,剪水作梨花。不是春风巧,何缘有岁华”,“檐日阴阴转,床风细细吹。翛然残午梦,何许一黄鹂”,“蒲叶清浅水,杏花和暖风。地偏缘底绿,人老为谁红”,“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薰。梅残数点雪,麦涨一川云”。看这几首诗,真是刻意一唱三叹啊!

《西清诗话》(宋·蔡绦):

王安石在蒋山的时候,把新作的诗拿给苏东坡看,苏东坡说:“像繁茂的结满果实的李树,光彩显现于夜晚;像艳丽的灿烂如云的桃花,光彩照耀于白天。自从屈原、宋玉之后已经过去千年,一直没有见过《离骚》的句法,但今天见到了。”王安石说:“不是你奉承我,我自己也这样看,但不必和俗人们说。”

《三山老人语录》(宋·胡舜陟):

王安石的诗:“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欧阳修的诗:“静爱竹时来野寺,独寻春偶过溪桥。”两个人都描写闲适的心情,王安石的诗写得更真切。

《石林诗话》(宋·叶梦得):

王安石晚年作诗尤其讲究律法,选词用字都严格按照诗律的要求,精心锤炼,细密到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但语言与意义融会贯通,意到言到,言随意遣,浑然天成,一点也没有牵强附会的感觉,如“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开始不觉得有对偶,到了“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就看到悠闲自得的神态了。但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考究,都是经过仔细选择和权衡的,它们的用意也是很深刻的。

《唐子西语录》(宋·唐庚):

王安石的五言诗,得到了杜甫的句法,例如“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冷斋夜话》(宋·惠洪):

用典故来修饰诗句,妙在能发挥它的用途却不点明它的来历,这种方法只有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三个人了解。王安石有诗:“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鸭绿就是水,鹅黄就是柳,但不明说。《苕溪渔隐丛话》说王安石的诗还有“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白雪就是丝,黄云就是麦子。《溪诗话》中说:“萧萧出屋千竿玉,霭霭当窗一炷云。”都不直接说明事物的名字。

《蔡宽夫诗话》(宋·蔡启):

王安石曾经说:“诗家的毛病是用典故太多,大概都是因为它们和诗的题目有关系,或有相近的地方,这样做就不是作诗了,而是编排故事,虽然工整,但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能有自己的想法,借这些典故来表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使得情感仪态都能表现出来,那么即使用典很多,也没有什么妨碍。”所以,王安石的诗如“董生只被公羊感,肯信捐书一语真”,“桔槔俯仰何妨事,抱瓮区区老此身”,所用典故和诗的主题看上去没有关系,这才是真会使用典故的人啊。

《后斋漫录》(作者不详):

王安石善于用字,如“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中,“挟”字就用得非常好。

《遁斋闲览》(宋·陈正敏,一说范正敏):

王安石的集句诗,虽然长达数十韵,但顷刻之间就能完成,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就像是自己写出来的一样。很多人极力想要仿效他,但都达不到他的水平。

《沧浪诗话》(宋·严羽):

集句诗只有王安石最擅长,《胡笳十八拍》简直浑然天成,一点痕迹都没有,就像从蔡文姬的肺腑中流出来的一样。

王安石在词方面不能算是名家,但是也有非常好的。李清照说,王安石、曾巩的文章好像西汉时的文章一样,如果作词,那么读者一定会笑翻的,没有办法评论。这自然是过于苛刻的评论,李清照对于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东坡、柳永、张先、方回、秦观的词没有一个认可的,何况王安石呢?这里只录三首。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菽,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其中《浣溪沙》和《南乡子》二首就是集句,开创了《蕃锦集》的先声。王安石的词也是黄庭坚一派,不是词家的正宗。

王安石还喜欢搞一点儿文字游戏,他有一首诗:“老景春可惜,无花可留得……每嫌柳浑青,追怅李太白……”他把四个古人的姓名藏在诗句中了,《石林诗话》对此很赞赏。王安石还作过一个诗谜:“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雪肤。走入绣帷寻不见,任他风雨满江湖。”诗中所藏四个诗人的名字就是贾岛、李白、罗隐、潘阆。这件事记载于《遁斋闲览》。《苕溪渔隐丛话》又说,有人说,霞头隐语是王安石作的。

王安石曾经编辑了《唐百家诗选》,他在自序中说:

我与宋次道同为三司判官的时候,宋次道拿出他家收藏的唐诗百余种,委托我选择其中的精品,他将选出的内容命名为《百家诗选》。我在这件事上花费了很多精力,很有些后悔。但是,想要对唐诗有所了解,读这本书也就足够了。

这本书本朝有宋牧仲(荦)的重刻本,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