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斯大林传》 > 正文 序

弗朗西斯科·本文奴蒂(Francesco Benvenuti)、阿代尔·比昂吉(Adele Biagi)、杰弗里·霍斯金(Geoffrey Hosking)和阿弗·里斯(Arfon Rees)读过这部传记后,给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除此之外,卡塔·安德烈耶夫(Katya Andreyev)、马克·哈里森(Mark Harrison)、乔治·翰威特(George Hewitt)、斯蒂夫·琼斯(Stephen Jones)、约翰·凯勒(John Klier)、大卫·普林斯特兰德(David Priestland)等人也就书中诸如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经济、格鲁吉亚语言与文化、格鲁吉亚的共产主义与文化以及犹太人等内容给出了各自意见。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鲍勃·艾伦(Bob Allen)、罗萨马德·巴特勒(Rosamund Bartlett)、弗拉基米尔·布尔达科夫(Vladimir Buldakov)、鲍勃·戴维斯(Bob Davies)、诺曼·戴维斯(Norman Davies)、西蒙·迪克斯(Simon Dixon)、理查德·埃文斯(Richard Evans)、伊斯雷尔·盖茨勒(Israel Getzler)、丽塔·海诺宁(Riitta Heino)、罗纳德·辛利(Ronald Hingley)、弗拉基米尔·科兹洛夫(Vladimir Kozlov)等人的帮助。同时,马修·辛雷(Matthew Hingley)帮助录制了78rpm的CD,这张CD收录了斯大林的讲演。乔治·莫里(George Moley)和凯特·哈维(Kate Harvey)、彼得·詹姆斯(Peter James)也为这一书稿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还要感谢荣恩·希尔(Ron Hill)和布莱恩·皮尔斯(Brian Pearce),他们帮我修改了许多书稿中的错误。

这部书稿的写作还得益于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以及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的大力支持。在阿布卡西亚加格拉附近国际萨摩大学以及第比利斯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关于斯大林问题的研讨对这本书的成书也具有重要意义。

俄罗斯圣安东尼学院和欧亚研究中心在斯大林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我还要感谢同事阿彻·布朗(Archie Brown)、亚历克斯·普拉达(Alex Pravda),杰克·维克(Jackie Willcoe)给予我的建议与鼓励。周一神学院为我的写作提供了宝贵资料。牛津图书馆馆员杰克·维尔克斯(Jackie Willcox)和安吉丽娜·吉尔森(Angelina Gison)收集了大量已在俄罗斯出版的重要资料。西蒙·西巴格·蒙塔菲瑞(Simon Sebay Montefiore)与我分享了他许多尚未出版的珍贵笔记。海恩兹·迪特里希·罗威(Heinz-Dietrich Lowe)和肖恩·马尔科姆(Shaun Morcom)帮我搜集了许多重要资料。在萨摩大学相关机构的帮助下,我得到了参观斯大林私人别墅以及斯大林在莫斯科中心公寓的许可。对于来自各方的支持,我深表感谢。扎克罗·麦格斯威利(Zakro Megreshvili)协助我完成了有关格鲁吉亚政治部分的资料收集和翻译工作。艾琳·何姆(Elin Hellum)将包含有重要信息的瑞典报纸翻译为英文。

诠释斯大林及其政治生涯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这部书稿旨在展示斯大林不同的一面。斯大林是一个官僚政治家,性格中有残暴的成分。除此之外,斯大林还是一个领导者、作家、编辑;他还是一个理论家,年轻的斯大林甚至是一个诗人、艺术家;他也曾经是一个居家男人、一个可爱的人。创作这部传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俄罗斯档案馆关于斯大林的内容不再是不可触碰的。虽然困难仍然不小,但是许多关于斯大林生平和职业生涯的资料已经被公开。是时,资料收集工作已经展开。俄罗斯的历史学家和档案保管员已经着手于重要的研究工作。

对斯大林的研究有很多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斯大林的性格对其政治、社会生涯的影响;其二,讲述苏联的历史发展脉络,以此呈现作为个体的斯大林之面貌。这部《斯大林传》也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强调特定时期的特殊性,另一部分则要突出斯大林政治生涯中已经成为常态的一些特质。这一书稿希冀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故此书稿将“大清洗运动”的细节描写和十月革命的背景讲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这部传记披露了众多有关斯大林的档案资料,例如斯大林在哥里的童年时光、斯大林的教育经历、1904年军队的劫掠行为、斯大林在西伯利亚的流亡生活、斯大林在1917年的活动、俄罗斯内战与苏—波战争、斯大林的婚姻、“大清洗运动”中的斯大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等。许多非常重要的资料已经被发掘出来。这一书稿的一个任务就在于对斯大林的某些方面进行重新解读,例如斯大林的格鲁吉亚背景,斯大林的文化传承,十月革命前、十月革命中以及十月革命之后斯大林的政治地位变化、1922—1923年与列宁关系的破裂、“大清洗运动”的起因与影响以及斯大林政治生涯的多面性。从1878年出生到1953年死亡,斯大林引起了人类世界的大地震。他人生中的每一个事件都需要仔细研究,因为斯大林和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

在对斯大林的研究当中,有一个经历让我记忆深刻。1998年12月我有机会采访斯大林的侄女基拉·阿莉路耶娃(Kira Allilueva)。地点就定在她的莫斯科公寓中。我原想将这次采访做成广播节目,已与BBC联系妥当。基拉·阿莉路耶娃曾被她的叔叔监禁,但采访中她并没有对叔叔的行为表示出任何不满。在那次采访中,基拉·阿莉路耶娃给我看了斯大林写的诗。(早期的章节解释了适当了解斯大林的诗作对于了解斯大林本人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斯大林还曾是一个诗人。1947年,我还曾在莫斯科列宁图书馆现场采访过拉扎尔·卡冈诺维奇(Lazar Kaganovich)。对于这本书的出版,基拉·阿莉路耶娃坚持一点:作者需在完全了解斯大林之后再对其进行解读、评价。

牛津

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