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在一年前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全党对如何认识“左”倾机会主义产生的根源,尚未有如此深刻的认识。会议出现过于追究个人品质的偏差,就不可避免了。
另外,作为中共西北中央局书记,高岗对于会议出现的一些偏差,也应当负有一定的责任。
————————————————————
(1)高新民等:《延安整风实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448页。
(2)(2a)《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第10、188页。
(3)《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第198页。
(4)毛泽东在1943年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上的发言。
(5)《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第289页。
(6)(6a)《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第282、298页。
(7)《毛泽东年谱》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498—499页。
高岗是1945年11月来到东北黑土地的,此时的高岗刚满40岁。
按照孔夫子的理论,40岁是人的不惑之年。该懂得的已经懂得了,该经历的也都经历了,遇到什么疑难问题,也可以独立思索和解决了。
然而,共产党人不是以个体的方式活动的,形势发展的呼唤,组织上的安排,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黄土地上生活、战斗了40年的高岗可能事先并没有想到会来到寒冷的黑土地开创新的事业,但当这片黑土地成为国共两党谁主沉浮的关键因素时,不但组织上需要高岗赶赴东北,高岗本人也挡不住这片黑土地的诱惑。
后来的事实证明,高岗由黄土地到黑土地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虽然高岗在黄土地上是中共西北中央局书记、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议长,但他事业的巅峰,还是在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
不过,世事难料,祸福相依。后来的事实还证明,高岗由黄土地到黑土地也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九 北满军区司令员
高岗来东北之前,身上有几道光环:
就全党而言,他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七大选出的“十三巨头”之一;
就西北革命根据地而言,他是中共西北中央局书记,西北地区党的一把手;
就陕甘宁边区而言,他是参议会议长,相当于今天的人大常委会主任。
高岗来到东北后,在党内,这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只是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下的北满分局的委员。
不过,当时是国共两党争夺大东北的战略决战,任何人的职务在那种非常时期都要服从于战时的需要。
何况,高岗又重新戴上了“高司令”的“桂冠”——担任北满军区司令员。
1 黑土地的诱惑
东北,这130万平方公里辽阔而富饶的黑土地,历来就是兵家争夺的要地。
日本帝国主义战败及伪满洲国灭亡后,东北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又一次显露出来。
东北的东部和北部与苏联、蒙古和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接壤;西南与冀热辽解放区相连,同时又与山东半岛的胶东解放区隔海相望。东北的铁路、公路分别占全国总长的一半,其密度居全国首位。同时,还有安东、大连、营口、葫芦岛等优良港口以及以哈尔滨为中心的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黑龙江、辽河等内河航运,从而形成了海陆纵横交错的运输网。
东北的矿藏丰富,工业发达。据当时有关资料统计,东北的铁矿蕴藏量为38亿吨,煤的蕴藏量为228亿吨;煤产量占全国的49%,生铁产量占全国的87%,钢材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再加上造纸、纺织、印刷等,东北的工业总产量占据全国的80%。此外,广阔的松辽平原沃野千里,可出产50余种农作物,年产可达2000万吨;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山脉林海茫茫,优质木材的总蓄积量达30多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对国共两党都有着强烈的诱惑。
共产党十分看重东北,是因为控制了它就可以摆脱国民党长期包围、分割革命根据地的状况,使东北与冀热辽等解放区连成一片,拥有坚强可靠的战略大后方,从而把握解放全中国的主动权。
国民党格外青睐东北,是因为拥有它就可以增强在全国内战中的经济实力,切断共产党和苏联的联系,对解放区形成南北夹击的态势,将共产党的势力各个击破,逐步削弱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