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高岗传(56)

高岗传(56)

作者:戴茂林 & 赵晓光

从高岗的报告内容可以看出,报告中关于“左”倾机会主义的表现、根源以及应当吸取的经验教训等方面的论述,几乎就是毛泽东在1941年“九月会议”后关于“左”倾机会主义相关内容论述的翻版,与后来所召开的政治局1943年“九月会议”上对“左”倾机会主义的论述也基本相同,甚至包括一些比较激烈的言词,也都大同小异。这表明,高岗在这次中央直接领导下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经中央审议后同意的。

正因为中央认为“朱理治、郭洪涛在陕北所执行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是遵义会议以前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错误的政治路线的具体化”,才使这次会议成为在全党彻底肃清“左”倾机会主义影响的先声。

4 会议的一点不足

具有重大意义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也有其不足,主要是在批判“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时,过于追究个人品质问题,批评犯错误同志的语言、方式也过于偏激。

西北根据地是“左”倾机会主义影响的重灾区,朱理治、郭洪涛积极贯彻“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也确实是严重的。一些深受“左”倾机会主义迫害的老同志在高干会上言词比较激烈,还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的错误是积极贯彻“左”倾机会主义,仍然属于认识上的问题。如果对其简单地全盘否定,归结为品质的极端恶劣,不但不利于深刻剖析“左”倾机会主义的根源,对这些犯错误的同志也是不公正的。特别是作为中央的决定,就更应该慎重。然而,不但高岗在报告中认为朱理治、郭洪涛是“极端恶劣的个人品质”,“毫无党性的个人主义野心家”,《中央关于1935年陕北“肃反”问题重新审查的决定》(1942年12月12日)也认为他们是“个人主义、高度领袖欲和政治野心家的恶劣品质”。

从会议记录可知,在大会讨论时,也出现了“大批判”的场面。朱、郭等人在大会检讨时,不但要经常回答代表们的各种不乏过分责难的提问,而且座中经常有人大声呼喊:“要老实回答!”

西北局高干会议出现过于追究个人品质的不足,反映出如何总结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教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也有个逐步成熟的过程。

西北局高干会议结束后,从1943年9月起,中共中央政治局又连续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党的路线问题。这次会议比1941年的“九月会议”开的时间长,参加的人数也多。原准备开五次会议,但后来改变了计划,断断续续开到年底,实际上直到六届七中全会才完全结束。

胡乔木认为:这次会议

对于错误路线的批评,在基本方向上和内容上无疑是正确的,但在言辞上要比1941年“九月会议”尖锐,涉及的人更多一些,会议的空气有时也紧张一些。这是1943年“九月会议”的一个特点(6)。

高岗与西北局部分干部在延安

这次中央政治局整风会议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还是比较注重追究“左”倾错误路线的个人品质问题的,也曾出现了“党内斗争过火的偏向”(6a)。1943年12月28日,中央书记处发出了《关于研究王明、博古宗派机会主义错误的指示》,同一天,中央政治局也发出了《关于统一战线中的机会主义》的指示。中共中央的这些文件认为,王明的投降主义实质上是国民党在共产党内部的代表,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无产阶级队伍中的反映。一直到1944年1月2日,毛泽东在回复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电报中还坚持认为“王明进行了很多反党活动”,并且“一直在从事各种反党活动”。

1944年春,中央政治局整风会议进入第三阶段,转入对整风进行总结和对党的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的最后时期,也开始纠正此前整风过程中的一些缺点。2月24日,中央书记处讨论党的历史问题,统一了对五个问题的认识,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王明、博古的错误应视为党内问题”。3月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就如何认识“左”倾错误路线的根源等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指出:

过去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除反对张国焘斗争外,有两次大的斗争,即反对陈独秀与反对李立三的斗争,那是在思想上没有很彻底地讨论但结论作得很严重,因此未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前车之覆并没有成为后车之鉴。这一次我们要在思想上弄清楚。过去未做过认真研究理论和研究历史的工作,对犯错误者只是惩罚。没有认清立三路线的错误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代表了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我们要强调产生错误的社会原因,不要强调个人问题,因此我们的组织结论可以宽大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