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沙龙传(41)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沙龙传(41)

作者:付金柱

戴维迪虽然支持戈南的意见,但是深知沙龙与国防部长达扬关系密切,达扬很欣赏沙龙的军事才能,认为沙龙在前几次中东战争中战功显赫,是以色列国防军中颇负盛名的猛将,又对戈南指挥不利感到恼火,因此戴维迪不敢擅自做主处理此事,便向达扬请示如何处理这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达扬认为以色列打仗离不开沙龙那样的猛将,现在以色列战局恶化,不起用沙龙更待何时?于是斩钉截铁吩咐戴维迪说: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沙龙的行动予以解释。在我看来,沙龙的主动行为,远比其他师指挥官的观望不动、畏缩不前要好得多!现在处于战争的特殊时期,岂容无能之辈搞内耗?你马上解除戈南的职务,由沙龙取而代之!”

戴维迪马上把解除戈南职务的命令透露给戈南,戈南很不服气,颇受委屈地反驳道:

“违抗命令的师长得到提升,而他的上级却被罢免,这种做法太滑稽了!

戴维迪觉得戈南的意见也有道理,临阵换将的确不太合适,就与达扬研究,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他的副手巴列夫担任南部军区的总参谋长代理,实际上履行军区司令的职责。

总参谋部的高级将领对此意见也有不一致,不少人对沙龙10月9日的行动极为恼火,认为沙龙师伤亡严重,因此,想到了另外的处理办法:以巴列夫代替戈南出任南部军区指挥官,而由戈南代替沙龙出任师长。

对此,伊斯拉尔·塔尔准将持相反意见,他严肃地为沙龙辩护说:

“我认为,沙龙10月9日的行动非常成功,沙龙师的损失远比总参谋部的报告中所列举的数字小得多,更何况沙龙的行动极其有价值,他证明以色列军队进入埃及两支部队之间的真空地带是可能的,证明在苏伊士运河西岸摧毁埃及军队的桥头堡是完全可能的!”

巴列夫对此不做结论,他来到南部军区找主要军官谈话,听取他们对沙龙的看法。

巴列夫发现戈南等人早就在暗中监视沙龙的行动,沙龙却被迫执行戈南的命令,不得不采取他极力反对的行动,便邀请戈南一起主动征求沙龙的意见。

沙龙有条理地分析目前的军事形势,然后建议把沙龙师和阿丹师联合起来,攻击埃及第二军团。

戈南不屑一提地说:“那是不切实际的狂想,收起你那一套吧!

巴列夫微微一笑道:“沙龙的思想颇有创造性,我支持你!”

沙龙与巴列夫紧紧握手,激动得热泪盈眶!

沙龙深受鼓舞,深入研究以色列情报机构提供的资料,结合国际形势研究下一步作战方案。

沙龙得知,勃列日涅夫见阿拉伯军队捷报频传,感到光讲空话不行了,才急忙把几万吨军火紧急运往埃及。

美国以为有它全力支持的以色列,短时间就能把埃及和叙利亚打败,因而在这次战争初期按兵不动,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两次向基辛格国务卿打紧急电话,惊慌失措地报告以色列军队已遭受沉重打击,要求美国赶快亲自动手,不然后果难以预料。

基辛格稳坐钓鱼船,仍持观望态度,他沉着地说:“危机的急剧爆发往往最能解决棘手问题,让他们先打一阵子吧!

美国当时的如意算盘是想让以色列先遭受某种有限的挫折,即使阿拉伯国家感到满意,也可让以色列领导人的头脑清醒下来,给以色列泼一盆冷水,以便在必要时逼以色列领导人坐到谈判桌旁,按美国的意愿同阿拉伯国家进行谈判,但也不能让以色列跌更大跟头,以使苏联得到宣传上的胜利,更不能迫使梅厄夫人下台。

到了10月10日,基辛格发觉事态并没有按自己的估计方向发展,他私下承认:

“到战争真的爆发时,问题很清楚,我们判断错了,但我们还是相信,美国对战争结局的预测仍然正确。”

基辛格为同苏联抗衡,赶紧同五角大楼首脑商讨对策,决定建立通过亚速尔群岛直达以色列的空中桥梁,从美军现役部队装备中调拨大量军火运抵以色列,美国与苏联随即在中东展开了一场军火运输竞赛。

尼克松开始在中东进行新的军事冒险,他下令调美国第六舰队的王牌——“独立号”航空母舰从其希腊母港比雷埃夫斯开往中东,尼克松宣称这艘航空母舰有80架舰载作战飞机,堪称令人生畏的现代化武器;另三艘航母“富兰克林·罗斯福号”、“约翰·肯尼迪号”、“瓜达卡纳尔号”也奉命明目张胆开赴中东;苏联30多艘作战舰只也加速开往埃及,遂使中东气氛顿时更加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