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戴高乐传(51)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戴高乐传(51)

作者:(法)查尔斯·威廉

12月8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盛大宴会。斯大林酩配大醉,不下30次向各位高级将军举杯敬酒,祝词中无不掺杂着恐吓威胁。在向空军参谋长诺维克夫敬酒时他说:“为您干杯!您是掌管我们飞机的人。如果您使用得不好,您应该知道等待您的将是什么!”戴高乐企图向斯大林报复,他压低声音但又像故意要让人听到似的询问苏联战时委员会成员布尔加宁:“是否有人屠杀过几名俄国将军。”也许是他想起了1916年在因戈尔斯塔特第九堡垒的狱中难友图哈切夫斯基。但是斯大林的翻译员听到了这句话。斯大林听完翻译大发雷霆,他粗鲁地回击道:“是的,对付这种人,只有一种办法……用机枪,给我拿一挺来。”戴高乐心中不快,想要离去,但正赶上主人带领大家到他的私人影院去看电影。一时间,戴高乐还无法脱身。

第一部电影结束后,戴高乐已经呆不下去了,他起身要走。斯大林却兴致勃勃要接着看第二部。他与他的客人握手道别,由莫洛托夫陪戴高乐回去。法苏条约的文本此时已进入最后具体措辞的讨论阶段,特别是有关波兰问题。莫洛托夫与比得尔争执了整整一个通宵。凌晨4点,他们就一个新草案达成一致,戴高乐回到克里姆林宫签署文件。签字后,斯大林叫人送来了更多的点心。餐桌又重新布置起来。戴高乐出于礼貌又逗留了约一个小时。快到6点东方欲晓时,他决意离开。

就在当天晚些时候,戴高乐的专列隆隆驶离了莫斯科的克斯克站。戴高乐自以为在谈判桌上击败斯大林取得了胜利。但事实上,这个条约的签订意义不大。斯大林向来都是以军事力量的强弱来衡量一个国家的重要程度。而法国军事力量是三流的因此,法国的观点对他来说无足轻重。斯大林后来谈起戴高乐时说:“我认为戴高乐不是一个很复杂的人。”这大概是因为戴高乐没有引起他的足够重视。斯大林对戴高乐很不耐烦,因而他在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对法国所表现出的明显敌意也就顺理成章了。

回程同样艰难困苦。戴高乐一行途径德黑兰,开罗以及突尼斯,于1944年12月16日回到巴黎。然而等待他们的就是非常严峻而紧迫的军事问题。事情是这样,就在他们到达巴黎的当天,德国陆军元帅冯·伦德斯泰德率23个师向阿登山区的美军防线发起突然反击。

布尔奇战役”打响了。

布尔奇南面就是斯特拉斯堡,三个星期前刚被勒克莱尔的第二装甲师解放。而此时法国第一军团在塔西尼率领下正沿着斯特拉斯堡南面一线艰难地向莱茵河推进。斯特拉斯堡看上去危如累卵。如果德国人按照计划从布尔奇突围成功,那么斯特拉斯堡就面临被包围的危险。这将威胁阿尔萨斯南部地区法军的东翼。艾森豪威尔决定撤出斯特拉斯堡,撤回塔西尼的部队以缩短他的战线。

在军事上说,这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明智的决定。问题在于艾森豪威尔的决定是在12月16日做出的。而此前戴高乐将军已先后去斯特拉斯堡和科尔马附近分别对勒克莱尔和塔西尼部队进行了一次大肆宣传的祝捷视察。此时从阿尔萨斯撤军无异于火山爆发,政府影响非常坏,让法国人与戴高乐都大丢面子。戴高乐致电塔西尼说:“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斯特拉斯堡。”他又致电艾森豪威尔说:“无论发生任何事情,法国将保卫斯特拉斯堡。”最后,他致电丘吉尔与罗斯福,阐明这一撤军

将对法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罗斯福拒绝干预此事,他的回答简明扼要恰如其分:“这纯粹是一个军事问题。”然而丘吉尔却于1月2日立即与参谋长布鲁克飞往艾森豪威尔在凡尔赛的总部。戴高乐与朱安也在,他们迅即召开了一次为时不短的会议。戴高乐的争辩激烈而具体,得到了丘吉尔的支持,艾森豪威尔终于做出让步,撤销了他的命令。将军也可不必再担心。在返回途中,朱安大胆建议戴高乐至少应向丘吉尔表示一下谢意。戴高乐说了声:“晤”,便脸色阴沉地再度陷入沉思。

据达夫后来回忆说:“将军在1945年最初的几个月里,情绪并不太乐观。”而实际上将军的心情糟透了。除内政方面的问题外,法国外交与军事问题也堆积如山。与艾森豪威尔会面不久,英国和美国新闻界便发表消息说罗斯福、丘吉尔与斯大林将在黑海海滨的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解决战后欧洲的问题及建立联合国一事。戴高乐没有受到邀请法国被排除在外。另外,对于法英条约的谈判,双方本就没有过高的期望,所以一直显得漫不经心,现在也彻底停了下来。丘吉尔情绪很坏,他于1945年1月19日写给艾登的信称:“没有什么比这位惹人恼怒、充满敌意的人插在我们中间更加让人不快和无法忍受的了。此人通过为法国争取更高的国际地位来赢得自己在国内的声誉,嘲笑盟国的所作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