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戴高乐传(49)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戴高乐传(49)

作者:(法)查尔斯·威廉

但是我不介意,”卡多根写道:“我们不会在这台戏中处于孤立地位。”第二天,他就此事继续写道:“我们显然不能阻止达夫,从而让美国人抢在我们前头。”究竟谁能够抢先承认法国临时政府,在外交官之间展开了一场有损尊严的争夺。最终,正如卡多根所说的那样:

事情的发展按部就班,谢天谢地,美国人、英国人、俄国人总算都承认了戴高乐。”

实际上,戴高乐没有理由对此格外在意。当时,更为紧迫的是国内事务,而政府的外交地位则是个次要问题。他在去法国外省的途中对随行的盟国记者说法国政府对人们能以合法名称称呼它感到“满足”。

得知英美苏对其的承认,戴高乐当然很高兴,可他更关心的则是法国军队的建设问题。有一支强有力的军队,法国才有可能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得到他理应得到的一份利益。“承认”这一出戏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消遣。更糟糕的是,他怀疑这是美国人耍的花招,希望戴高乐满足于他新得到的地位,而不再顽固地坚持要求盟国对他的军队提供更多的装备。他计划在半年内增建10个师。然而,他在就盟国承认其政府的问题向新闻界再次发表评论时,禁不住指出增建10个师所须军备仍未到位,并暗示这种状况并非完全由于运输上的困难造成的。

戴高乐的首要目标是攻下斯特拉斯堡。从军事上讲,它无足轻重,只不过有一座莱茵河大桥,但对法国人民来说,其具有太多的内涵。它是阿尔萨斯省首府。而阿尔萨斯与洛林都曾以埃尔撒与洛斯林根的名字被并入希特勒千年帝国的版图。早在1944年9月12日,与美军一起在三个星期内沿讷河谷横扫500英里后,塔西尼指挥的第一军团便与勒克莱尔的第二装甲师一道从巴黎沿东线插入。目前,法国正规军的7个师正一起向东直逼斯特拉斯堡。

但是在这个时候,盟军的进程已全部陷入困顿。部队精疲力竭,坦克因燃油匮乏难以运转,零件也很难搞到。此外,法国舆论界认为战争业已结束。当11月23日勒克莱尔拿下斯特拉斯堡时,也没有得到多少热情的赞扬。当将军要求宣传此事时,主要报纸的编辑指出他们所关心的是报纸的发行量而不是什么斯特拉斯堡。因为读者们认为,有如此之多的英国人和美国人的援助,战争一定已取得了胜利。法国军队所起的作用不值得大书特书。

然而,值得大书特书的却是英国首相计划于1944年11月11日停战日那天访问巴黎的消息。最初的提议来自伦敦,但种种迹象表明成行的可能性并不大。停战日毕竟是一个举国上下为之欢腾的日子,它使人想起凡尔登和法国军人的英雄气概。戴高乐担心丘吉尔会出尽风头,使他自己黯然失色。此外,两国领导人的关系一度不很友好,法国又先后被排除在魁北克会议,有关战后安排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以及决定德国战后命运的欧洲顾问委员会之外。更主要的是,戴高乐不愿让丘吉尔窥探到法国的内部难题。

倘若丘吉尔想要访问巴黎,别人很难阻止他。尽管他并未被邀请,却已在“考虑”无论如何都要成行。首相告诉库珀他“去见艾森豪威尔军。”达夫·库珀一面回信说那会“加速与戴高乐关系的最终崩溃”,一面开始努力争取来自法国方面的必要的邀请。这虽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事情,但外交官的努力终于有所回报。“我们给予他们最热烈的接待。”戴高乐后来写道,“我与比得尔以及其他几位部长一起到奥利机场迎接他们,并驱车前往首相下榻的凯道塞。”日常起居的安排令客人十分满意。“首相很高兴地看到,柯宁希为他准备的竟是一个金浴盆”,达夫继续写道:“而更使他高兴的是,外交大臣用的只不过是一个银浴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次日的游行更加精彩。这样的欢迎百闻不如一见。”丘吉尔和戴高乐在凯旋门下的无名战士墓献了花圈,然后一起走在香榭丽舍大街上,大约50万巴黎人向他们热烈地欢呼。法英部队的分列阅兵式进行了整整一个小时。然后,丘吉尔向克莱蒙梭雕像献了花圈。丘吉尔忆述道:“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克莱蒙梭更加牵动我的思绪。”戴高乐写道:

遵照我的命令,乐队奏起了《胜利之神》,我用英语对首相说,‘这是献给您的’。”

他们还参观了巴黎残老军人院,拜谒了福煦与拿破仑的墓地,紧接着他们去圣多米尼克街国防部共进午餐。戴高乐致词时热情洋溢,丘吉尔在发表感人肺腑的演讲时饱含热泪。午宴过后,双方举行近两个小时的会谈,就国际形势交换意见。每一方有几个人参加。法方有戴高乐、比得尔、马西格里和帕莱夫斯基。英方为丘吉尔、艾登、卡多根和库珀。会谈始终充满着轻松友好的气氛。丘吉尔告诉戴高乐他一天来的印象与感受。他说:“我觉得我似乎在观看复活节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