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太到她后边屋子一个收藏室里去找了许久,找出一个玻璃盒子来。这盒子里面,收着两枝很大的人参,放在桌上,隔着玻璃看到,整枝儿地摆着,都不曾动。金太太揭开盖来,取了一枝,交给燕西道:“这一枝就给你吧。”燕西道:“这也不过要个一钱二钱的,泡点水给她喝就是了,要许多做什么?”金太太道:“你心里就那样化解不开,多了不会留着吗?从前你父亲在日,和关外政界上朋友有什么往来,就免不了常收到这个,收惯了我也看得稀松,谁要我就给谁。现在我清理着,也不过五六枝了,再可得不着了,要拿钱去买的话,可得花整把的洋钱呀。无论什么东西,有的时候,总别太不当东西,将来没有的日子,想起才是棘手呢。”燕西领了母亲一顿教训,也不敢再说什么,很快地回房去,到了屋子里,只见清秋睡在床上,将被盖了下半截,枕头叠得那样高,人几乎像坐在床上一般,倒也看不出她有什么痛苦。她见燕西进来,含着一点微笑,将胸前的被头按了一按,两手将孩子捧出来,和燕西照了一照。在屋子里收药包的日本产婆,却插嘴笑道:“真像他父亲啦。”燕西也是一笑。这时屋子里不少的人,都给燕西道喜。但是说也奇怪,燕西对于这件事,总觉难以为情似的,因为人家道喜虽无法避免,却也不愿老是道喜下去。把人参切了一点,吩咐李妈熬水。自己就收拾了一副被褥,让老妈子送到书房里去。笑对清秋道:“我到外面,至少要睡一个月了,你这屋子里,总得要一个人。还是添一个人呢?还是就让这里两个人来回替着呢?”清秋道:“我本来就没有多少事,不必添人了。”燕西道:“我看还是和你母亲通个信……”清秋连忙皱了眉道:“今天夜深了,明天再说吧。”燕西也就不说什么,到了外面书房去了。这样一来,燕西心里倒很是欢喜,这一个月以内,无论怎样地大玩特玩,也不必想什么话去遮掩清秋了。
这天晚上,金太太到清秋屋子里,来了不少的次数。见清秋总没提向娘家去报喜信的话,知道她是有点难为情。等人散完了,才假意埋怨着说,大家忙糊涂了,都没给孩子姥姥去送个信。清秋道:“夜深了,知道了,我妈也是不能出来的。”金太太道:“这件事,说起来还要怪你,你为什么事先不通知你母亲一声呢?”清秋对于这句话,却不好怎样答复,只得答道:“我也料不到这样快的。”她说这话,声音非常之低,低得几乎听不出来。金太太听了这话,觉得她是无意出之,或者真是不足月生的,这也只好认为一个疑团罢了。到了次日,金太太见燕西夫妇,依然未有向冷家通知消息的意思,觉得再不能听之了,便让陈二姐坐了车子到冷家去报信。陈二姐是个会说话的,看见冷太太,先问了好,然后才说:“我家七少奶奶,本来还有两个月,就替你抱外孙子啦。也不知道是闪了腰是怎么着,昨天晚上就发动了。这一下子,不但旁人没预备,就是她自己也没预备,你瞧我们昨天这一阵忙。”冷太太啊哟了一声道:“这可怎么好呢?你们怎样……”陈二姐笑着向冷太太蹲了一蹲,请了个双腿儿安。然后笑道:“给你道喜,大小都平安,昨天晚上十二点,你添了个外孙子了,我看了看,是个雪白的胖小子。本来昨天晚上就该送信来的,夜深了,怕你着急,所以今天我们太太少奶奶打发我来。”冷太太道:“小孩子好吗?不像没足月的吗?”陈二姐道:“不像,长得好极了。”冷太太口里说着话,心里可就记着日子。连结婚到现在,勉强算是八个月,小孩子倒是怎样,这事可就不便深究了。因道:“我家小姐对你还说了什么?”陈二姐本没见清秋,这话怎说呢?倒不觉为难起来。冷太太见陈二姐这种为难的样子,也就知道其中尚有别情,因说道:“你先回去,待一会儿我也就来看你太太。”陈二姐听如此一说,也就把话忍回去,先告辞走了。
冷太太却把韩妈叫来,向她商量道:“你瞧瞧,我们这孩子做出这样糊涂的事,以前也不告诉我一声。现在到金家去,那些少奶奶小姐们谁都会咬字眼儿挑是非的,叫我什么脸见人说话?你去一趟吧,我不去了。”韩妈道:“那不行啦!你去了,模模糊糊,一口咬定是没有足月生的,也没有什么。你若是不去,倒好像我们自己心虚似的,那更糟了。你为着咱们姑娘,你得去一趟。你若不去,他们那儿人多,说是孩子姥姥都不肯来,连底下人都要说闲话了。”冷太太见韩妈这样说着,虽是把理由没有说得十分充足,但是仔细一推敲起来,果然是不去更为不妙。便道:“我去一趟吧。去了我就回来,少见他们家的人也就是了。小孩子的东西,我一点也没有预备,这只好买一点现成的了。”韩妈总是心疼清秋的,见冷太太不高兴,百般的解说,催着冷太太换衣服,陪着她一路上街去买东西。东西买好了,又替她雇好车到乌衣巷,这才不包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