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文学 > 受戒(15)

受戒(15)

作者:汪曾祺

到小天池(谁编出来的,说这是王母娘娘洗脚的地方,真是煞风景!)少憩,在崖下池边站了一会,赶快就上来了:水边凉气逼人。

到了天池,嗬!那位维族画家说得真是不错。有人脱口说了一句:“春水碧于蓝”。

天池的水,碧蓝碧蓝的。上面,稍远处,是雪白的雪山。对面的山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塔松,——塔松即云杉。长得非常整齐,一排一排地,一棵一棵挨着,依山而上,显得是人工布置的。池水极平静,塔松、雪山和天上的云影倒映在池水当中,一丝不爽。我觉得这不像在中国,好像是在瑞士的风景明信片上见过的景色。

或说天池是火山口,——中国的好些天池都是火山口,自春至夏,博格达山积雪溶化,流注其中,终年盈满,水深不可测。天池雪水流下山,流域颇广。凡雪水流经处,皆草木华滋,人畜两旺。

作《天池雪水歌》:

明月照天山,

雪峰淡淡蓝。

春暖雪化水流澌,

流入深谷为天池。

天池水如孔雀绿,

水中森森万松覆。

有时倒映雪山影,

雪山倒影明如玉。

天池雪水下山来,

快笑高歌不复回。

下山水如蓝玛瑙,

卷沫喷花斗奇巧。

雪水流处长榆树,

风吹白杨绿火炬。

雪水流处有人家,

白白红红大丽花。

雪水流处小麦熟,

新面打馕烤羊肉。

雪水流经山北麓,

长宜子孙聚国族。

天池雪水深几许?

储量恰当一年雨。

我从燕山向天山,

曾度苍茫戈壁滩。

万里西来终不悔,

待饮天池一杯水。

天山

天山大气磅礴,大刀阔斧。

一个国画家到新疆来画天山,可以说是毫无办法。所有一切皴法,大小斧劈、披麻、解索、牛毛、豆瓣,统统用不上。天山风化层很厚,石骨深藏在砂砾泥土之中,表面平平浑浑,不见棱角。一个大山头,只有阴阳明暗几个面,没有任何琐碎的笔触。

天山无奇峰,无陡壁悬崖,无流泉瀑布,无亭台楼阁,而且没有一棵树,——树都在“山里”。画国画者以树为山之目,天山无树,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紫褐色的光秃秃的裸露的干山,国画家没了辙了!

自乌鲁木齐至伊犁,无处不见天山。天山绵延不绝,无尽无休,其长不知几千里也。

天山是雄伟的。

早发乌苏望天山

苍苍浮紫气,

天山真雄伟。

陵谷分阴阳,

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

色如胭脂水。

往霍尔果斯途中望天山

天山在天上,

没在白云间。

色与云相似,

微露数峰巅。

只从蓝襞褶,

遥知这是山。

伊犁闻鸠

到伊犁,行装甫卸,正洗着脸,听见斑鸠叫:

“鹁鸪鸪——咕,

“鹁鸪鸪——咕……”

这引动了我的一点乡情。

我有很多年没有听见斑鸠叫了。

我的家乡是有很多斑鸠的。我家的荒废的后园的一棵树上,住着一对斑鸠。“天将雨,鸠唤妇”,到了浓阴将雨的天气,就听见斑鸠叫,叫得很急切:

“鹁鸪鸪,鹁鸪鸪,鹁鸪鸪……”

斑鸠在叫他的媳妇哩。

到了积雨将晴,又听见斑鸠叫,叫得很懒散:

“鹁鸪鸪,——咕!

“鹁鸪鸪,——咕!”

单声叫雨,双声叫晴。这是双声,是斑鸠的媳妇回来啦。“——咕”,这是媳妇在应答。

是不是这样呢?我一直没有踏着挂着雨珠的青草去循声观察过。然而凭着鸠声的单双以占阴晴,似乎很灵验。我小时常常在将雨或将晴的天气里,谛听着鸣鸠,心里又快乐又忧愁,凄凄凉凉的,凄凉得那么甜美。

我的童年的鸠声啊。

昆明似乎应该有斑鸠,然而我没有听鸠的印象。

上海没有斑鸠。

我在北京住了多年,没有听过斑鸠叫。

张家口没有斑鸠。

我在伊犁,在祖国的西北边疆,听见斑鸠叫了。

“鹁鸪鸪——咕,

“鹁鸪鸪——咕……”

伊犁的鸠声似乎比我的故乡的要低沉一些,苍老一些。

有鸠声处,必多雨,且多大树。鸣鸠多藏于深树间。伊犁多雨。伊犁在全新疆是少有的雨多的地方。伊犁的树很多。我所住的伊犁宾馆,原是苏联领事馆,大树很多,青皮杨多合抱者。